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斐林试剂与碘液时的几点注意问题

应用斐林试剂与碘液时的几点注意问题


NaOH 溶液
NaOH 溶液
萌发的种子
等量的死种子
实验组
对照组
图 4 实验装置示意图
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种
( 3) 在相同的条件下, 对 3 组呼吸作用实验释放 出的 CO2 进行分析。
预测结果: 第二、三组中的 CO2 中的 O 是 18O。 结论: 有氧呼吸产物 CO2 中的 O 不是来自 O2, 而 是来自 H2O 和 C6H12O6。 2 定量实验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种子萌发时吸收的 O2 量。 用具: 若干锥形瓶、塞子、小试管、有刻度的玻璃 管、红色酒精。
NaOH 溶液种子活力) 小麦种 子、消毒过的死种子。
过程: 略。
萌发的种子
萌发的种子
实验组
对照组
图 5 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如图 4 所示。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 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本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有氧呼吸产物 CO2 中的 O 不是来自 O2, 而是来自 H2O 和 C6H12O6。
步 骤 : ( 1) 用 氧 的 同 位 素 18O 分 别 标 记 H2O、 C6H12O6 和 O2, 使它们分别成为 H218O、C6H1218O6、18O2。
( 2) 然后进行 4 组有氧呼吸实验: 第一组向萌发 的 种 子 提 供 18O2; 第 二 组 向 同 样 的 萌 发 的 种 子 提 供 H218O; 第三组向同样的萌发的种子提供 C6H1218O6; 第 四组作为对照。
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 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性糖生成, 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
定的化学反应。
试剂分析: 底物用淀粉和蔗糖做对照,不但要证明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还要证明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用碘液只能检验 淀粉的存在, 从而证明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水解, 不能证明蔗糖是否被水解, 而用斐林试剂能够检验淀粉和蔗糖到底哪一个被水 解, 还是都被水解, 进而证明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实验的理解, 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
!!!!!!!!!!!!!!!!!!!!!!!!!!!!!!!!!!!!!!!!!!!!!!!
教学一得
应用斐林试剂与碘液时的几点注意问题
1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为非还原性糖, 它们在酶的作用下, 都能水解成还原性糖, 还原性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
验淀粉是否存在,有淀粉存在则水解反应没有进行, 说明此条件下酶失活; 也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是否生成了还原性糖,有还原性 糖生成, 则进行了水解反应, 证明淀粉酶在此条件下具有活性。
结论: 鉴定试剂中碘液和斐林试剂都可以用。 ( 单林兰 河北省滦南县扒齿港中学 063502)
40
子萌发时释放的 CO2 量。 用具: 若干锥形瓶、塞子、小试管、有刻度的玻璃
管、红色酒精。 材料: 萌发的消毒过的( 不影响种子活力) 小麦种
子、消毒过的死种子、水 过程: 略。
所谓定量实验, 是为了深入了解事物和现象的性
实验装置如图 5 所示。
质, 揭露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确定某些因素的数
值而进行的实验。
结论: 鉴定试剂用斐林试剂, 而不用碘液。 2 探索温度条件影响淀粉酶活性
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后, 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形成
紫蓝色的复合物。 试剂分析: 由于实验探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情况,实验前后应保持温度不变,要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有无,不
能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是否生成了还原性糖( 麦芽糖和葡萄糖) ,因为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要加热而改变了前后温度的一致性。 结论: 鉴定试剂用碘液, 而不用斐林试剂。
3 探索酸碱条件影响淀粉酶活性 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后, 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还原性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试剂分析: 实验证明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淀粉酶的活性的变化, 通过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是否进行来证明。可以用碘液来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