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忆鲁迅先生(1)

回忆鲁迅先生(1)




课堂练习
问题3:萧红从先生的饮食起居写到待人接物等 许多日常小事,为什么单单从笑写起? 表现鲁迅先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让人觉得他亲切、可亲,拉近了伟人与读者的距 离。 问题4:文中“贩卖精神”是什么意思?为什 么不直接点明冯雪峰的身份? 是隐晦的说法,生活在国统区,不便公开说。 说明鲁迅先生与共产党人关系密切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鲁迅先生说话风趣、幽默。
课堂练习


本文题目《回忆鲁迅先生》,通过阅读,你认为 作者萧红回忆鲁迅,对她来说是一个怎样的人? A、亲切的朋友 B、尊敬的老师 C、慈爱的长辈 D、可亲可敬的师长 D 回忆所学过的课文,你印象中的鲁迅和萧红印象 中的鲁迅有什么不同,你怎样看待这些不同? 这些不同正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 一方面他在社会中富有责任感,大胆批评勇于揭 示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而在生活中又 是情感丰富、真实可爱的师长丈夫、父亲的形象。 这样的鲁迅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血肉丰满的 人,而不是一个只是让人敬畏的“神”。
——萧红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 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 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 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 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 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1911—1942)
鲁迅(1881—1936),鲁迅,浙江绍兴
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名为豫才。他时 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 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 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 “民族魂”。
鲁迅先生是一位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敏捷 性急 坚毅 幽默风趣可爱可亲 坚定乐观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的人
课堂练习
问题1:鲁迅先生既然看过美学书,对着装有自 己独到的见解,为什么文章开头说他不太注意人 的衣裳,“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说明他比较尊重别人,他的注意力不在这些方面。 也表现除了鲁迅的人情味。 问题2:为什么写海婴喜欢拉我的小辫子?这 似乎跟写鲁迅先生没有多大关系?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位慈父 说明鲁迅先生很懂儿童心理,丰富了他的慈父形 象
• 请大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小标题
第一部分
内容范围
第1节 第2节 第3~33节 第34~44节 第45~48节 第49~58节 第59~67节 第68~70节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笑声明朗 步履轻捷 鉴赏服饰 待人饮食 调侃玩笑 感染快乐 接待商人 回复来信

堵塞 ) (sè
• 塞

边塞 i) (sà 活塞 (sāi)
差 .
差不多 (chà ) 差别 (chā) 出差 (chāi) 参差 (cī) 大病差后 (chà i)
思考
• 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标好小结,回答以 下三个问题:
• 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生活片段? •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个细节? (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谈) • 请大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最好是四个字概括,以加小标题的方式)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 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 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 大拷问 。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16本 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写作背景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 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 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 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回忆鲁迅先生》 《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 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 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 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 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 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在一起。
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 和青年在一起。
1956 年, 鲁迅 墓迁 到上 海虹 口公 园, 由毛 泽东 题署 墓碑。
小结
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 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 心,意志坚定
写 作 特 色
伟大而平凡
• 本文题目是《回忆鲁迅先生》, 课文只写鲁迅就可以了,为什么 还要写“我”,海婴,许广平。 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研读课文 重点赏析
• 你认为哪一个生活场景给你留下 最深刻的印象?最能看出他的什 么性格特征?
灵动传神的细节,质朴浅白的语言
鲁迅先生 的笑声是明朗 的,是从心里 的欢喜,若有 人说了什么可 笑的话,鲁迅 先生笑得连烟 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咳 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他刚抓起 帽子拉往头上一扣,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 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 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 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 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 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 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 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 一个。
《回忆鲁迅先生》
深 刻 与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是 平 和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 篇回忆录。 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 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 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 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
作文题目: X X其人 要求: 1、写身边熟悉的人,选取 生活琐事,写得有血有肉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字数不少于700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②人之夫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 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③人之友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 人的老人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潇洒、幽默、风趣、
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以《鲁迅真君子》
为题写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
附推荐作品: 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 林语堂《悼鲁迅》 孙伏园《忆鲁迅先生》
施蛰存《关于鲁迅的一些回忆》
周作人《关于鲁迅》 藤野严九郎《谨记周树人君》
唐弢《琐忆》
敏捷 性急 坚毅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 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 闹。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 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 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曾经接 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 者的催逼。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 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 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 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学习目标
• 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 面。 • 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 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yá n qiá n wěn
• 筵会 . • 掠夺
lü è
虔诚 .
ti
紊乱 肋膜 . .
pōu
lè i

ō
抽屉 解剖


遭殃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yāng
• 噢的一声


阖一阖眼睛



课堂练习


问题4:文中主要描写了有关先生的哪些细节?为 什么用那么多的细节描写来刻画鲁迅先生呢? 走路的姿势 戴眼镜看字迹潦草的书信 亲自校对瞿秋白《海上述林》文稿 … (作者从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方面全方位展现 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这样写可以以小见 大,再现鲜活生动、可亲可敬的鲁迅形象。) 问题5:在作者萧红的眼中,鲁迅先生胜过恩 师慈父。可是为什么作者在鲁迅先生逝世三年后 才写下这篇文章呢? 鲁迅先生的离世,令作者万分悲痛。三年后,心 情才渐渐平静下来,写下此文,将对鲁迅先生的 无限景仰、思念之情融于娓娓的倾诉中。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 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 好久不见,好就不见。” 幽默风趣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可爱可亲 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 他是在开着玩笑。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 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坚定乐观
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 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 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
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 愿意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 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 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 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 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 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爱 国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爱 民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爱 子
鲁迅先生
爱护青年、 支持革命、 童心未泯、 体恤他人、
1914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 员合影。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