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大名著资料

四大名著资料

四大名著资料罗贯中(约1330-约1400),号湖海散人。

元代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三国演义》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矛盾斗争为主线,最后由晋统一全国,国家重归统一。

小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军事政治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施耐庵(1296-1371),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汉族,江苏兴化白驹场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

《水浒传》讲述了北宋年间,统治者腐朽凶残,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高逑、蔡京等一批奸臣的迫害下,因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山东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

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行侠仗义,杀遍大江南北,最后接受朝廷招安走向失败的精彩故事。

曹雪芹,(1715至1763年),清代小说家,号雪芹,河北武阳人。

曹雪芹所创造的《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

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容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吴承恩,1500年出生,1582年逝世,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他博览群书,诗才起群,善画工书,精通声律,但在宦海屡不得志。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神魔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精品巨著。

《西游记》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至七回)介绍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叙述了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至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了师徒四人历尽魔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义在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观念里,忠于君主和国家是最重要的。

“忠义”是《三国演义》中“义”之主体,它着重体现了臣下对君主、部下对属主等矢志不移的忠诚。

书中以浓墨重彩记载了大批忠义之士,有“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王允、董承、伏完等;有忠于属主、谏诤而死的王累、刘諶、张布等;有血染疆场、死于王事的太史慈、甘宁、黄忠等;有慷慨赴死、临危不降的关羽、张任、庞德等。

在众多的忠义形象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是最典型的一个。

诸葛亮是蜀汉集团的缔造者之一,先辅刘备开创三分局面,再佐刘禅既往开来,最终病死于行旅之中,由此成了臣下忠于君主的杰出代表。

主弱而臣不欺。

诸葛亮以卓越的政治智慧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殚精竭虑、尽职尽忠。

这种忠义是他一生的最高行为准则,无论辅佐身为乱世枭雄的先主刘备,还是辅佐昏庸暗弱的后主刘。

书中曾借司马昭之语道出诸葛亮所辅非人的悲哀,刘禅降后,被押解见司马昭:“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

酒至半酣,昭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以诸葛亮之智,实不难知刘禅之不肖,但他并不因此自专、欺主。

凭着对蜀汉的忠义之心,他呕心沥血,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最后一次北伐,因积劳成疾而生命垂危之日,仍念念不忘后主,告诫李福等在其死后,仍要“竭忠辅主”,以自己北伐未果为深憾。

他死前想到的是蜀汉的安危和兴亡,仔细安排退军方略,遍视军营,安排接任者等。

这些细节极其鲜明地表现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义。

关羽:忠自然不必说了,与刘备出生入死不离不弃。

关羽在下邳被围时,为了保护嫂嫂暂时投靠曹操,曹操非常喜欢关羽,重金礼遇,封赐官爵,依然打动不了关羽,最后关羽依然离开曹操寻而去刘备。

义也是三国演义对关羽的通篇描述。

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关羽把守最后一个道口,不计个人生死放曹操回许昌(之前曾立军令状),只为报答曹操昔日的礼遇之恩。

谋,关羽最成功的计策莫过于围樊城,水淹七军,此战他击杀了曹操的猛将庞德,俘虏了曹操的上将于禁。

傲,关羽的死也是源于他这个最大的毛病。

关羽镇守荆州时,孙权为了讨好关羽曾经书信与他,希望与他结为亲家,让自己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可是关羽却回信道“虎女安能嫁于犬子”从此得罪了孙权。

从此可显示其不可一世的傲气。

而且荆州被袭也是因为他看不起陆逊,被当时装病却白衣渡江的吕蒙所败一、贾宝玉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

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

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

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

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

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

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

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

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

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

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

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

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

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

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

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

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

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于水浒传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至柴进庄上。

柴进见是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心中大喜,厚礼款待。

洪教头随后前来,此人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引发了柴进的不快,再加上柴进想看下两人的本事,便安排了两人的比武。

林冲迫不得已和洪教头比武,结果轻松击败了他。

洪教头羞愧地离开了。

《林冲风雪山神庙》林冲由于被高俅陷害私自带刀入白虎堂,被发配到沧州。

由于朋友柴进的关照在沧州他被安排去看守草料场。

高俅要对林冲斩尽杀绝,派陆虞候到沧州谋害林冲。

陆虞候在多次谋害不成的情况下便想一把火烧了草料场并把林冲烧死。

哪知一场大雪却救了林冲的命。

这天林冲出门打酒,下着大雪,当他回到草料场时见屋子被雪压塌了一块没法住了,想起离草料场不远有处山神庙,便投向那里过夜。

在山神庙中林冲忽然听到外面有爆响,一看是草料场起火了,便要去救火,刚要出门见得陆虞候等刚放了火过来,嘴里还说着要烧死林冲如何如何,林冲见状明白了原委,将陆虞候杀死。

后林冲在众兄弟的劝解下,无奈上了梁山。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原名鲁达,原是陕西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因为打死了强占民女的恶霸镇关西,逃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叫智深。

后因酒后闹事,又被送到东京(现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管菜园。

菜园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游手好闲的泼皮,平日里常来偷菜,听说新来个和尚,商量着要闹他一番,给鲁智深来个下马威。

哪知鲁智深一身好武艺,这伙泼皮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鲁智深只三拳两脚就把为首的两个踢进了粪坑,其他的吓得纷纷求饶。

第二天,这伙人拿着酒菜来向鲁智深赔礼。

吃到半酣,只听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喳喳叫个不停,吵得人心烦。

泼皮们嫌不吉利,要搬梯子上树去拆掉老鸦窝。

鲁智深跟着他们来到树下,他打量了一下那棵绿柳树,把衣服一脱,弯下腰去,两手抱紧树干,腰一挺,竟把那棵大树连根拔了起来。

周围的泼皮全被惊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们纷纷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父,跟他学武。

后来,鲁智深救林冲大闹野猪林,逃到二龙山打家劫舍,最后上了粱山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