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礼仪概论精品PPT课件

护理礼仪概论精品PPT课件


“礼仪”一词在中国古代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来使 用
古代“礼”和“仪”一般分开使用,各有三层含义
“礼”的三层含义
“仪”的三层含义
等级制度及与其相 适应的礼节
尊敬和礼貌 礼物
容貌和外表 礼节和仪式 准则和法度
礼貌的概念
指人与人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友好的道德要求 体现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是一个人待人接物的行为表现 (语言、仪表、仪容、举止等) 有助于建立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关系 调节公共场所中人际间的相互关系
原始社会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 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 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 治需要的礼制,礼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在这个 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 制度。如“五礼”就是一整套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的礼仪规范和行为标准。古代的礼制典籍亦多撰 修于这一时期,如周代的《周礼》《仪礼》《礼 记》就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在汉以后2 000 多年的历史中,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 经典著作,被称为礼经。
礼仪的基本特点
规范性 强制性 综合性 适应性 可行性
礼仪的完整含义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礼仪是一只行为准则或规范; 第二,礼仪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
仰以及时代潮流的直接影响; 第三,礼仪是个人学识修养、品质的外在表
现; 第四,礼仪的目的是通过社交各方的相互尊
重,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状态。
礼仪的起源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第一节 仪容礼仪-由来
➢ 西方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握手礼、脱帽礼的形成 毕达哥拉斯 “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 亚里士多德 “德行就是公正”
➢ 西方礼仪的著名书籍 法国学者让.赛尔《西方礼节与习俗》 德国作家卡尔.斯莫卡尔《请注意你的风度》 美国礼仪专家伊丽莎白.波斯特《西方礼仪集萃》 美国教育专家卡耐基《成功之路丛书》
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和 民族内在精神素养的显示,也是协调人际关系 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行 为规范、交往程序和准则,是通过尊重、敬意、 友好、关心等经行沟通与交流、增进了解、表达 心意的一种形式。
礼仪是礼貌、礼节、仪式、仪表的统称。
礼仪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绪论
第第一节一节 礼仪概述
授课内容
课程介绍 礼仪的基本概念 礼仪的起源与历史演变(自学10min) 礼仪的基本特点 礼仪的分类及护理礼仪的概念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护理礼仪 学习护理礼仪的方法
第一节 仪容礼仪-概念和分类
➢ 基本概念 礼仪是由社会发展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交往
规范,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遵守的健康礼节 和仪式,是文明社会人们彼此交往的基本修养 。
礼节的概念
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 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是礼貌的具体体现。 具有民族特点,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
仪表的概念
是指人的外在表现,包括容貌、服饰、姿态、 风度和个人卫生等。
仪式的概念
是在较为庄重的场合为表示敬意或隆重,举 行具有专门程序的规范化的活动,如:各种 会议、项目的开幕式、颁奖仪式等。
礼仪的概念
是表示礼貌的仪式,是对礼貌与礼节的统称 礼仪是有形的,其基本形态既受到礼的基本原则的 约束,也受到物质水准、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 族民俗等的影响
礼仪的基本含义
古代中国:“礼仪”本质上是道德教化。“礼” 的本意是敬神的,泛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贵族 等级制的社会和道德规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 人) ,今引申为敬意的通称。礼的本质是敬,含 有关心、友好、敬重、谦恭、体贴之意 西方:“礼仪”一词始于法语,原意是“法庭上 的通行证”。内容类似于中国古代“礼仪”一词 的准则、法度的涵义
第一节 仪容礼仪-由来
➢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中国 敬老爱幼 亲情至上 谦虚含蓄 善于自制 注重人情 礼尚往来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 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西方 崇尚个性 自由至上 男女平等 女士优先 简易务实 不重客套
礼仪就在你的身边,伴你工作、伴你生活、伴你 学习和成长。你只要与人
打交道,不论在什么场合,都得知礼、识礼、讲 礼、施礼、敬礼和回礼。不懂礼仪,会让你时时 尴尬,处处难堪,有时一个无礼的小动作也可能 会扭转别人对你的认识,甚至毁掉你的大好前程 。我们常说“你的形象价值百万”,这个形象不仅 指衣着打扮,还涉及言行举止等礼仪的各个方面 。如果说人生中哪门学问时刻与人相关,那么非 礼仪莫属。
•教育:
首创私人教学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著作:
《春秋》 “五经”
孟子 “亚圣”
“性本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仁义”: “以德服人” “君者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性恶论”
“法治”
礼仪的强化 “封建社会” 董仲舒
秦朝:商鞅 “汉朝:董仲舒;《礼记》
宋朝:朱熹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
礼仪的发展和变革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非攻”“兼爱”“尚贤” 《墨子》
道家:老子 “无为”
《老子》
法家:韩非 “以法为本”
《韩非子》
兵家:孙武“军事主义”
《孙子兵法》
孔子
•理论核心:“仁”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 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整个原始社会 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 具有阶级性。内容包括: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 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 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在人们 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伦” 政治 法治
法家代表
朱熹
封建社会礼仪特点
“神权天命” “愚忠尽孝”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
新中国成立后礼仪
“尊老爱幼” “以诚待人” “先人后己” “礼尚往来” “精神文明” “八荣八耻”
现代礼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仪容礼仪-由来
➢ 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习俗——习惯——礼仪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