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出事故典型案例

突出事故典型案例


上页 下页
突出主要特征

1. 孔洞形状为不规则的椭圆形,轴线与水平面
夹角为36度; 2. 突出煤量293吨,干燥,突出的煤为粉末状和 块状混合在一起,无明显的分选现象,煤抛出 距离 25 米,堆集坡度 24 度,小于煤的自然安息

角;

3. 围岩比较破碎;
4. 铁轨扭转,支架变形;
返回
上页 下页


3. 巷帮抽放在我公司属首例,其预抽期,布孔方式需进 一步研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防止突出事故发生。
4. 摆正突出与接替的关系,对突出比较严重的区域做专 用抽放巷道或工作面停工抽放,实行先抽后掘。 5. 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软分层较厚时,排放孔尽可能


1998年12月4日八矿己15—13190机巷突出 图示
煤与瓦斯突出 防治技术与管 理体系
********* *************
上页 下页
突出典型案例
1、 平煤十二矿己15-17—16041风巷突出
2、 平煤八矿己15—13160综采工作面突出
3、 平煤十二矿己七轨道下山突出
4、 平煤八矿己15—13190机巷突出
5、 平煤八矿戊二皮带下延突出


1996年12月27日十二矿己七轨道下山突 出图示
上页 下页
返回
4、1998年12月4日八矿己15—13190机巷 突出
突出前瓦斯情况及措施突出过程Fra bibliotek上页 下页
突出主要特征
经验教训
上页 下页
突出前瓦斯情况及措施 返回



己 15—13190 机巷(西)位于己三扩大采区西翼下部, 设计可采走向长 606m ,煤层底板标高 -508m ,瓦斯含量 为17.4m3/吨,瓦斯压力1.4Mpa,煤层顶底板均为砂质泥 岩,巷道采用拱形支护(U3508×3000mm),掘进断面 为11.4 m2,净断面为9.8m2。 该工作面于98年9月12 日开始施工,发生突出时已掘 进 207.7m ,剩余工程量 323.9m (东头进尺 74.4m )。目 前巷道倾角由原来14度增加到 19度,煤厚 3.2m ,煤的破 坏类型1——2类,该工作面自开工就按重点突出危险工 作面管理,在防突管理上,该巷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坚持直接上措施即布置10 个、直径89mm、深10m的 排放钻孔。 2 、突出危险参数采用 R 和 S 值两种,临界值分别是 6 和 5.4L/m,预测长度7m,允许进5m,保留2m的超前距。
上页 下页
突出主要特征

1.孔洞呈口大腔小的楔形; 2. 突出煤量 91 吨,干燥,无明显的分选 现象; 3.煤抛出距离15.5米,坡度32度,小于煤 的自然安息角; 4. 围岩破坏程度不明显,迎头左帮三架 棚腿受力弯曲; 5.瓦斯涌出浓度高达 8%,瓦斯涌出量达
返回



上页 下页
经验教训
上页 下页
突出过程

返回
12月3日八点班由掘进三队打10 个直径89mm,深10m的排放钻孔,四点 班由防突队测试工吴智勇及焦作局郭凡进主任效检,R=5.3,S=4L/m,由于 效检指标不超,到4日剩余进尺2.2m;八点班接班后先在工作面打20个、直 径42mm,深2m的浅孔排放孔,排放孔于8:40分结束。之后又打5个炮眼, 眼深0.8m,每个孔装水胶炸药1/3卷停电撤人后于9:15分放第一炮,30分钟 后进入工作面检查瓦斯浓度为0.57%,11:00架好第一架棚,11:05分又打5 个炮眼,眼深0.8m,每个孔装水胶炸药1/3卷(煤眼布置与第一次同样), 放炮前瓦斯浓度为0.37%,12:00放第二炮,于13:20分第二架棚架好,正当 掘进机扫帮出煤时,工长张诸志听到有顶板的断裂声,随即巷道内充满煤 尘,此时钻场内的封孔人员听到煤炮声随同掌子头人员往外跑,人员跑到 压风自救处(压风自救距工作面50m)躲在里面,随即打开自救器往外撤。 在斜机巷上,口洒水的跟班队长文之银(掘三队)及掘进工张伟听到煤炮 声后,马上意识到掌子头有事故发生,随即打开自救器,往下走,走到距 避难硐室(距己15—13190风巷15m)以下20m处,见防突队封孔工李晓亮晕 倒在地,文之银及张伟把他扶到避难硐室后打开压风自救使之呼吸新鲜风 流;随后又第二次到机巷,走到距工作面50m远的压风自救处时,见掘进工 胡明中晕倒在地,文之银把胡明中送以斜机巷向里30m风筒破口处,交给张 绪志,再次向里搜索,当走到距工作面30m 时,发现瓦检员李发科晕倒在
2 . 职工对工作面出现明显的突出预兆认
识不够,既没向有关部门汇报,也未执 行防突措施。
3 . 安全防护措施执行不严。部分职工隔
离式自救器不随身携带,造成突出后人
八矿己15—13160综采工作面突出 (91.09.16)图示
上页 下页
返回
3、1996年12月27日十二矿己七轨道下 山突出
6、 石门揭煤时的突出案例
7、 郑煤大平矿“10.20”突出瓦斯爆炸
1、1991年1月22日十二矿己15-17—16041风巷 突出 突出前瓦斯情况及措施
突出过程
上页 下页
突出主要特征
经验教训
突出前瓦斯情况及 措施

上页 下页
己15-17—16041风巷于90年4月份开始采用综掘机掘进, 设计总长1300米,掘进断面11.4m2,净断面9.92m2,煤厚 达6米,分上下两分层回采,煤层倾角5~7度,顶、底板 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用2.8×2.8工字钢梯形支护。用 两台28 KW局扇供风,正常风量279m3/min,正常工作 面瓦斯浓度0.2~0.6%,回风流瓦斯浓度为0.3~0.98%。工 作面于1990年11月4日,在掘进到727m时曾发生煤与瓦斯 压出,压出煤量19吨,涌出瓦斯量1400m3。于1991年1月 22日工作面掘进到865m时又发生煤与瓦斯压出事故,压 出煤量91吨,涌出瓦斯量4200m3。 返回
面,所采取的防突措施为超前排放钻孔,突出前 返回
于 12 月 20 日零点班打超前排放钻孔 10 个,孔深都
上页 下页
突出过程

1996 年 12 月 27 日零点班,开拓队一分队,当班在册 15 人,出勤率12 人,突出前工作面有施工人员7人,包括放 炮员和瓦检员共 9 人。零点班接班后,工作面瓦斯顶板等 情况正常。首先排完迎头的积水,而后进行本措施循环的 最后一次效果检验 ——q值测定,效果检验后由于 q 值均 小于临界值( 4L/min ),因此允许进尺一排锚杆( 0.7 米),接着进行工作面炮眼施工、装药、联线等工序,经 瓦检员、放炮员、组长三人连锁后,然后人员撤至210 米 处,放炮前瓦斯浓度为 0.3% ,于 3 时 25 分进行全断面一次 起爆,放炮后即听到连续机关枪似的煤炮声,煤尘飞扬, 返回 当班放炮员杜国庆说:“突出了,赶快撤人。”最高瓦斯
突出主要特征
1. 2.
上页 下页
孔洞成口大腔小,深6米以上;
突出煤量450吨,干燥,无明显分选现 象,煤抛出距离2米; 围岩完好;
3.
4.
运输机被突出的煤推翻,推溜千斤顶 拱起;涌出瓦斯量达22000立方米。
返回
经验教训
上页 下页
1 . 防突措施执行不严。突出前应进行工
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但未预测直接进 行生产;瓦斯排放钻孔未留超前距。
理。
返回
突出过程

上页 下页
1991年9月16日8:00班出勤 18人,接班后先割机尾处的三角煤,然 后由上向下割了一刀煤,然后由下向上割煤到 39架时(12:59)发生 了煤与瓦斯突出,突出范围在 22~39 架之间,长度 24 米。发生突出时 当班跟班副队长刘全岭发现工作面运输机向外移,立即让采煤机司机 停机,指挥工作面人员戴上自救器向外撤离,这时煤尘飞扬,煤体向 外抛出,同时伴有大量瓦斯涌出,当班班长郭怀义到工作面上部寻找 其他工作人员,在工作面56架处发现工人常守传昏倒,班长郭怀义迅 速将自己的自救器给他戴上,然后又向机尾处救护其它同志,但没走 几步就昏倒了。 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同时,工作面运输机压死,巨大的瓦斯涌出使 风回流到转载机头以外 10米处,整个转载机头以里煤尘飞扬,机巷的 工作人员以为工作面发生了大的冒顶事故,都迅速向工作面跑去,当 发现20架以上抛出了大量的煤,才认识到是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他们除去1 人到机巷向调度室汇报,其他全部到工作面寻找同志,在 工作面27架处发现了支架工乔安付,当时该同志被埋在煤里,已昏迷 返回 不醒,几位同志迅速将他扒出,抬到机巷,副队长刘全岭赶到指挥大
突出前瓦斯情况及措施
突出过程
上页 下页
突出主要特征
经验教训
上页 下页
突出前瓦斯情况及措施

己七二期轨道下山设计长度 870 米,已施工 600米,剩余270米,煤层厚度3.5米,煤层倾角上
部较为 22~34 度,下部较缓为 7~15 度,突出点煤
层倾角为 13 度,巷道坡度为 13 度,设计断面为 3×3.8=11.4m2,目前巷道为锚杆支护,放炮掘进, 标高-551米,垂深731米,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硬 度较大,产状正常,顶板破碎,为突出危险工作

1991年1月22日十二矿己15-17—16041风巷突出 图示
上页 下页
返回
2、 八矿己15—13160综采工作面突出 (91.09.16)
突出前瓦斯情况及措施
上页 下页
突出过程
突出主要特征
经验教训
突出前瓦斯情况及措施
上页 下页

己 15—13160 综采工作面于 1991 年 8 月 26 日投产,设计走向长度 518 米,工作面采 长101米,标高-420~-430米,垂深478~499 米,最大风量650立方米/分钟,正常瓦斯 浓度 0.7~0.8% ,突出前剩余走向长度 474 米,工作面采用“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