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1.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其中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2.指出水在细胞中的含量、存在形式和作用。
3.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和作用。
4.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5.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6.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7.概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8.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疏漏诊断]1.无机物的正误判断(1)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 )(2)失去结合水的小麦种子,用水充分浸泡后仍能萌发( × )(3)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 )(4)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储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的Na+参与调节渗透压( √ )2.有机物的正误判断(5)蔗糖和乳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 )(6)脂质的生物学功能有构成生物膜、调节生理代谢和储存能量( √ )(7)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 )(8)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 )(9)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 )(10)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是由于蛋白质中含有肽键( √ )(11)淀粉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并呈现蓝色,而蔗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 )►[长句冲关]1.概述性知识(1)植物缺B造成“花而不实”体现了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为五碳糖和含氮碱基(T和U)的不同。
(3)胆固醇的作用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程序性诱问(4)同质量脂肪比糖类释放能量多。
依据是脂肪中O含量比例较低,C、H比例较高。
(5)煮熟的食物易被人体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分解。
(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的能量不能直接被生命活动利用。
原因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的能量需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
(7)高等动物细胞中含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判断的理由是线粒体内含有DNA,可通过转录形成RNA;核糖体的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微专题1 细胞中的无机物1.细胞中的水(1)水的存在形式、功能及运输方式(2)水与细胞代谢(3)水盐平衡调节(4)关注生物学实验中的“四类水”2.细胞中的无机盐(1)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2)无机盐与人体稳态调节1.(2018·高考全国卷Ⅱ)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
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解析:选C。
风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减少,细胞呼吸强度降低,有机物消耗减慢,A项正确,C项错误;风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减少,其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B项正确;风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减少,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较风干前大,D项正确。
2.(2019·高考全国卷Ⅱ)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解析:选D。
当人体水分丢失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A、B不符合题意;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以减少水分随尿液流失,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3.(2019·高考全国卷Ⅲ)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
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
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解析:(1)植物细胞内的含氮有机物有蛋白质、磷脂、ATP、核酸等,其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蛋白质,在细胞核中合成的是核酸,植物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
(2)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作物甲对营养液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因变量是作物甲对二者的吸收量,因此可将生理状态相同的若干作物甲培养在适宜浓度的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营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并测定实验后营养液中NH+4和NO-3的剩余量,最后进行比较,如果实验后营养液中NH+4的剩余量小于NO-3的剩余量,可说明作物甲对营养液中NH+4的吸收具有偏好性;反之,则说明作物甲对营养液中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
答案:(1)蛋白质核酸叶绿素(2)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的剩余量。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3的剩余量小于NH+4的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的剩余量小于NO-3的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
本部分在高考中属于低频考点,主要考查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其生理作用,有时将水与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试题难度不大,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及相关知识的联系。
一、考查生命观念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由n个氨基酸、m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共脱去了(n+m)个水分子B.处于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渗透压逐渐变大C.若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水,则可以确定培养液中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会引起细胞体积变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解析:选D。
n个氨基酸、m条肽链,在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个),A错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其渗透压逐渐变小,B错误;若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水,则可以判断酵母菌一定进行了有氧呼吸,但不能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C错误;衰老细胞的特征有自由水减少,细胞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等,D正确。
2.下列关于无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肉细胞内镁可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过量摄入钠盐,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大,生物抗逆性越高D.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解析:选C。
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叶肉细胞内叶绿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过量摄入钠盐,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B正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强,而抗逆性越弱,C错误;静息电位由K+外流引起,故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D正确。
二、考查科学思维3.取某一红色花冠的2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的曲线甲、乙分别对应图2中的曲线Ⅰ、ⅡB.4 min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C.曲线Ⅰ的变化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溶质的结果D.4 min后曲线Ⅱ中液泡直径不变,可能是因为水分子进出平衡解析:选D。
分析题图中曲线可知,细胞在甲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未复原,液泡体积变小后未恢复,对应曲线Ⅱ;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与自动复原,液泡体积变小后又变大,对应曲线Ⅰ,A错误。
4 min后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为负值,说明细胞吸收水分,B错误。
若乙溶液是KNO3溶液,则细胞吸收K+或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若乙溶液是甘油溶液,则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
4 min后,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不变,说明水分子进出可能达到平衡,液泡直径不变,D正确。
4.(不定项)右图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快速分别饮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b表示饮用1 L清水后尿生成速率的变化B.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机体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a迅速上升的原因是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D.饮用1 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是先下降然后再达到正常解析:选AC。
饮用清水后,机体渗透压变化较大,所以尿生成速率起始变化较大,对应的是曲线a,A错误;饮用1 L 生理盐水后,机体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会使尿量减少,曲线a尿生成速率迅速上升的原因是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错误;饮用1 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之后通过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又恢复正常,D正确。
三、考查科学探究5.(不定项)为探究不同类型的高盐分(NaCl、混合钠盐和混合氯盐)胁迫下的豌豆幼苗对离子的吸收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离子离子吸收总量(mg·g-1)分组Na+Cl-K+Mg2+对照组0.9 3.0 5.0 3.0高浓度NaCl处理组23.0 7.0 38.0 3.3高浓度混合钠盐处理组87.0 3.0 42.0 3.2高浓度混合氯盐处理组0.9 8.0 39.0 3.3 A.B.对照组的豌豆幼苗需放在清水中培养C.不同类型的盐分胁迫下,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盐分胁迫下,细胞通过增加对离子的吸收总量来提高抗盐能力解析:选AB。
由表中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盐分胁迫下细胞对K+的吸收作用增强,对Mg2+的吸收作用增强不明显,A项错误;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类型的高盐分胁迫下豌豆幼苗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情况,对照组不能在清水中培养,而应该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B项错误;由题表可知,在不同类型的盐分胁迫下,细胞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总量不同,说明细胞吸收离子具有选择性,C项正确;在盐分胁迫下,细胞可通过吸收离子使细胞的渗透压增加,以提高抗盐能力,D项正确。
表格类四、考查社会责任6.(2018·高考全国卷Ⅰ)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解析: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