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大事记▲1840—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1856—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戊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其性质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加上比、荷、西共11国签定《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临时政府成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1917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是上海小组,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罢工,陈独秀为总书记,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
▲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民主革命纲领的制订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的工作最终完成,在《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初步提出统一作战的方针,“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5,中共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问题和工农联盟。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立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正式举起土地革命的旗帜,明确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1927年9月,三湾改编▲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开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块“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建立了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科学地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和条件,第一次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1928年,中共三大,在莫斯科举行▲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以乡村工作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30-1932年,蒋介石对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围剿”▲1931年,六界四中全会,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了领导地位▲1931年11月,在江苏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1933年,长征开始▲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历史的转折点▲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会议,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1937年,洛川会议,确定一条我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争,进行敌后游击队,农民政策,减租减息政策,改工农共和国为人民共和国▲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全民抗日的战争时期▲1937年9月,以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而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国共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10月,新四军改编▲1938年9月,中共六界六中全会,毛泽东纠正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第一次提到实事求是的概念▲1942-1945年,延安整风运动▲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中第一次提到“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1945年6月,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列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全国内战爆发▲1947年,晋绥干部会议上概括了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和土地革命总路线。
古田会议,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已完成▲1949年,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界二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工作重点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两个务必▲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标志着一个完备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理论的成熟▲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组织法》,会议决定了国旗、国歌、国徽,定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195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界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在三年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发表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1951年10月,西藏解放▲1952年,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五反”运动,即“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三反”运动,即“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1954年9月,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结束了建国以来由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和由《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过渡状态,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在会上首次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的方针:反保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文化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陈云在会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1957年6月19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首次提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1961年初,党的八界九中全会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国民经济方针▲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大力纠正各领域的“左倾”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界三中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的思想▲1981年6月,中共十一界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做了科学的表述▲1982年,中共十二大1、《反对本本主义》——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的著作。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3、《改造我们的学习》——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
4、《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
5、《井冈山土地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的标志性文件。
6、《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对象之一/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各总政策。
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8、《论十大关系》——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
9、《五四指示》——把减息减租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10、《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系统地、科学地解决了“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11、《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12、《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
13、《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的政治报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
14、《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发刊词》——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
1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国共产党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1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概念。
18、《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思想中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标志。
19、《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的政策文件。
20、《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著作。
1 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2 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产业工人队伍约有--200万人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4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5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前期6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整的论述7 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8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9 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中共七大10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11 要做到实事求是,其根本途径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1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不包括 d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13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14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独立自主15 毛泽东思想开始在中共中央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是--1935年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定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定4 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入侵5 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势力6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7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8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同盟会9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是--陈独秀11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是--中国无产阶级12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五四运动---------------------------------------------------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 中国革命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中共二大3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4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6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7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1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11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12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的两面性是--革命性与软弱性13 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14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5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1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2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最基本的联盟是--工农联盟3 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的政策是--既联合又斗争4 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5 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7 党的建设中必须放在首位的是--党的思想建设8 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9 毛泽东首次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是在--《论联合政府》10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队伍最小的时期是--土地革命时期1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12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3 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14 整风不包括--整顿作风15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16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17 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8 正式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是在--古田会议19 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政治工作20 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的选项是 d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加强思想教育--------------------------------------------1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揭开土地革命战争序幕的是--南昌起义2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是在--八七会议3 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八七会议4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将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标志着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湘赣边界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 不属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的选项是 da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b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c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6 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确立党领导军队的原则,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是--三湾改编7 长征途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的会议是--遵义会议8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9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点是--瑞金10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11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发动工人运动12 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斗争经历的是 da百团大战 b整风运动 c大生产运动 d土改运动------------------------------------------------------1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井冈山根据地茶陵县工农兵政府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共产党员占到三分之一3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正式形成的标志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4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7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它相对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大特点是--民族资产阶级8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 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将革命进行到底》10 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到瓦窑堡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专政11 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工农共和国口号变为人民共和国口号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是--三三制政权13 1945年4月,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做的政治报告是--《论联合政府》14 宣告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覆灭的事件是--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15 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16 在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 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合作化2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和平赎买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5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内容不包括--反偷税漏税6 在建国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我国开展的社会运动中不包括--四清运动7 “五反”运动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欺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8 1953年6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9 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采取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0 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11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1956年12 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3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1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以后,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4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5 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6 在政治思想领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是--“团结-批评--团结”7 对彭德怀进行错误批判的会议是--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8 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陈云9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0 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1 毛泽东在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中,提出和论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