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达硬件及采样参数选取分析

雷达硬件及采样参数选取分析


50MHz 非屏蔽天线 发射天线
( 2 )将控制采集的主机与控制单元 分离,控制主机通过计算机的并口或 串口与控制单元连接。
这种分离优点是可以随时更换主机,
但是缺点也是接线太多,同样不利于 野外复杂地区使用。 控制单元 主机
天线阵+GPS
主机+控制单元
GR-III 型探地雷达采集系统为蓝本进行介绍,无论组合式设计还是 分离式设计,其控制信号流程完全一致:
将x(t)变成离散信号x(nTs) 关键步骤
维持x(t)信号的电平不变
将采样信号量化为数字信号X(n)
4.2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基本原理
采样步骤是通过冲激函数来完成的,

理想冲击函数的形式: p(t )
n
t nT
s
t 0 当 t 0 时,
T s 为抽样间隔
微机系统
发射子系统
接收子系统
控制单元系统
1. 各系统主要功能
发射天线系统:控制单元系统的触发下,利用雪崩开关方式进行快速加压,产生高 压窄脉冲电信号,并以此信号作为雷达发射控制脉冲,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电 磁波。
接收天线系统:用接收天线接收高频雷达反射波信号,通过高频放大器进行放大, 然后在控制单元系统的触发下,将放大信号后的通过采样头进行采样保持,从而将 高频信号变成低频信号由控制单元系统能够进行精确采样。 控制单元系统:在微机系统的控制下,为发射天线系统和接收天线系统提供经过精 确定时的启动触发脉冲,同时对来自接收天线系统采样保持后的雷达反射波信号进 行程控增益放大和A/D转换,并将得到的数字化雷达反射波信号通过微机系统总线存 放到内存中,供微机显示、存储、分析和处理。 微机系统:对探地雷达各子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存储、显示。接收由控制单 元系统采集得到的雷达数字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多种方法的信号处理。
4.2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基本原理
1. 信号分类 模拟信号——若 t 是定义在时间轴上的连续变量,则称 x(t)为连续时 间信号,即模拟信号。
离散时间信号——若 t 是仅在时间轴上的离散点取值,则称 x(t) 为离 散时间信号。将 x(t) 改记为x(nTs), Ts为两点间的间隔时间,又称采样周期。 Ts归一化为1时,可简记为x(n)。 ——离散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是其幅度在某一范围内可以是连续的。
等效采样适用的几个条件:
1、发射脉冲间隔时间太短(纳秒级),采样间隔大于发射脉冲(微秒级); ——无法对应直接采样并保持; 2、发射脉冲具有重复性(周期为Ta)。 ——可以通过多次采样,重塑原发射脉冲。 3、步进延时(Ts)在极小的时间范围内(皮秒级)可控 ——可以实现每次采集不同时间位置的发射脉冲信号。 采样间隔
数字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取离散值的信号。
4.2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基本原理
2. 连续信号的离散化 将连续信号变成梳子信号是获取原始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在计算机 上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的必要步骤。 在实际中工作中,信号的采样(又称为抽样)是通过A/D转换电路来实的, 通过控制A/D转换器在不同的时刻进行采样和量化,可以将连续信号x(t)变为 数字信号x(nTs)。
发射脉冲周期
等效采样过程示意图
1、第一次采样时间为周期原点(0时刻); 2、经过kTa+Ts时间后,进行第二次采样; 3、经过kTa+2Ts时间后,进行第三次采样; …… N、经过kTa+(N-1)Ts时间后,进行第N次采样。 ——Ts因每次采样都会增加一个单位,称其为步进延时。Leabharlann 4. 步进延时与固定延时的作用
2. 各系统之间的信号关系
第一根50欧姆同轴电缆 控制单元向发射天线系统发送负脉冲触发信号 第二根50欧姆同轴电缆 接收机采样保持数据传输到数据 采集卡上,进行模数转换
单根50欧姆同轴电缆 控制单元向发射天线系统发送负脉冲触发信号
通过总线进行信息的传递 ① 固定延迟参数,固定延迟 控制发射脉冲的延迟时间。 ②步进延迟参数,步进延迟 控制接收脉冲的精确步进延迟。 ③采样启动信号。 ④传送采样数据。
步进延时用于启动接收天线和A/D转换器工作,它能够精确控制A/D转换
器的采样时刻,每采一个样点其数值改变一次。
等效采样实现过程
在等效采样过程中,由于 每次采样保持动作的开始时刻 与上一次采样保持动作的开始 时刻相比,仅增加一个Ts, 该Ts 即等效于雷达反射波信号相邻 两个样点的采样间隔,因此像 是每一次的采样时刻都在“步 进”,所以我们将用于控制启 动接收天线采样保持的定时器 称为步进延时器。
第四章 探地雷达硬件
介绍探地雷达硬件系统,即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重点介绍探地雷达的 控制单元、接收机、发射机的基本原理。本文介绍的探地雷达采集系统以中
国矿业大学(北京)自主研制的GR系列探地雷达为例。目前探地雷达的采集
系统,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4.1 探地雷达硬件系统结构
雷达采集系统的设计总体分为以下两种:分离式设计和组合式设计。 分离式设计主要有两种形式: (1)将天线发射控制器(发射机) 接收天线 和接收控制器(接收机)独立出 来,采用不同的天线与其配合使 用。 这种结构成本低,但是由于接 线较多,野外使用不方便。这种 分离式设计常常在振子非屏蔽天 线上使用。
连续时间信号x(t)
(b) 冲激函数p(t)
(c) 理想冲激抽样函数x(n)
4.2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基本原理
3. 等效采样 在A/D转换过程中,目前使用的A/D转换器采样速度都不快,16bit的 A/D其采样率在200KHz左右,则一个采样间隔大约为5微秒,而发射脉冲的 时间是非常短的,一个发射脉冲仅有几到几百纳秒。 因此,如何用时间间隔长得多的采样信号来采集较短的发射信号脉冲, 是探地雷达采集技术的难点。 ——通过使用等效采样的方法,来实现这种高频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需要满足nTs > Tlength ,即步进延时控制范围需大于雷达波反射信号时长Tlength,以保 证能接收到完整的雷达波反射信号。 ——n为探地雷达的采样点数(采样率) 通常在Ts精度极短且可控的条件下,采样点数n可以很大,在采集时可将其设置为 256点、512点、1024点或2048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