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专项练习.doc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专项练习.doc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从法律上看,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仆。

而实际上, 英王临朝而不理政,从不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其全部政务活动根据内阁的“建议”执行。

这说明A.英国法律具有象征性B.英王实际对内阁负责C.英国政体存在缺陷D.英王的法理地位较高【答案】D【解析】根据“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仆”可知,英国国王在法律上地位很高,故D正确;英国法律并非具有象征性,而是具有实际法律效力的,A表述错误;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而不是英王对内阁负责,排除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材料无法体现英国政体存在缺陷,排除I)。

2.19世纪晚期时,在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

除非多数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

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

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散下院,在新议会选举中。

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

这反映英国A.责任内阁制开始得到确立B.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C.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D.内阁权力膨胀推毁了宪政制度【答案】C【解析】英国议会负责立法权,内阁负责行政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而材料表明内阁通过“诉诸选民公断”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显然说明立法权对于行政权制约的减弱,故C正确;责任内阁制确立是18世纪初期;当议会对于内阁不信任时候,仍然实行投票形式,故B错误;英国宪政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故D错误。

3.下表主要反映了英国、德国两国军官团贵族出身军官对比,1860-1910 (百分比)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C.政治体制本质特征的不同D.民主政治程度发展的不同【答案】D【解析】据材料表格内容可知,1860-1910年德国军官团贵族出身军官人数远高于其他出身的人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德国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而英国民主政治程度高于德国,故英国军官团贵族出身军官人数比其他出身的人数少,故D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错误;封建专制思想影响,属于思想方面的原因,不是最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英国与徳国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故C项错误。

故选D。

4.191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

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

“影子内阁”的建立A.阻碍了内阁的团结与和睦B.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与地位C.加强了政党的合作与交流D.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D【解析】“影子内阁”对正式内阁形成压力,是反对党制约执政党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故答案为D项。

“影子内阁”不是正式内阁,与内阁的内部团结和睦无关,排除A 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影子内阁”加强了反对党与执政党Z间的对抗与竞争,排除C项。

点睛:影子内阁指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不执政的政党为准备上台执政而设的预备内阁班子, 也叫“预备内阁”、“在野内阁”。

影子内阁往往由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

‘'影子内阁”负责领导下院中本党成员的一切活动,遇到议会辩论时,各“影子大臣”就会踊跃发言,在阐述本党观点的同时,专挑当任内阁的毛病和缺点进行攻击。

“影子内阁”会给当任内阁施加种种压力,其存在是为了促使当任内阁倒台,并最终取而代之。

5.美国法学家卡尔文•达伍徳在谈到某国宪政的特点时说:“没有(宪政)传统的支持,一部成文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

”这一评价是基于A.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B.近代德国帝国宪法暴需了军国主义传统C.美国成文宪法未能有效贯彻实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晶【答案】A【解析】材料“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反映了英国具有悠久的宪政的历史传统,故英国没有一部成文宪法,故A正确;近代徳国有成文宪法,即《徳意志帝国宪法》,故B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得到了有效贯彻实施,故C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也是成文宪法,故D错课。

故选A。

6.1830年英国格雷政府上台,开始对议会进行改革。

其改革原则是尽可能保持现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坚持选举权依据财产标准而不是天赋人权。

这种做法A.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B.孤立了工人阶级C.破坏了代议制度的原则D.壮大了旧贵族势力【答案】B【解析】材料“1830年”“坚持选举权依据财产标准而不是天赋人权”反映了,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人并逐渐常握政权,工人阶级无法实现参与政权的目的,同时也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故B项正确,D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改革原则是尽可能保持现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1830年” “坚持选举权依据财产标准而不是天赋人权”。

7.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项屮,不可能在其笔记屮出现的是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徳皇降临之用焉。

”【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1866年”、“考察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建立帝国议会,故1866年不可能出现帝国议会,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当时英国伦敦有议会,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英国曼彻斯特是著名的工业城市,故存在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已经发明电报,故1866年电报已经存在,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 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箸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Z上。

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

这表明,光荣革命A.対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B.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使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答案】A【解析】材料“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说明,《大宪章》开了“限政” 的先河;材料“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说明光荣革命是对政治传统的所捍卫,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BCD 项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和“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从中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

9.19世纪中叶,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家基佑在《英国革命为什么成功了?……英国革命史讨论》屮曾说,1688年“光荣革命” Z后,在立宪君主制下的英国,“内政、维护和平、财政、殖民、商业、议会制度的发展以及议会斗争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舆论最为关心的事情。

”上述材料反映了A.“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体长久稳定发展下去B.“光荣革命”后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C.“光荣革命”是暴力最少、收效最好的革命D.“光荣革命”后英国从此终结了国内斗争【答案】八【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统治方式由人治向法治转变,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A 项正确。

“光荣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 议会逐渐掌握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光荣革命”后英国并未恢复国王与议会的传统,排除B。

材料强调“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体长久稳定发展下去,而不是“光荣革命”是暴力最少、收效最好的革命,排除C。

“光荣革命”后英国从此终结了国内斗争的说法不正确,排除D。

10.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对中世纪以來的政治原则“国王不能犯错误”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B.奉行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C.限制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D.国王享有不被法律追责的权力【答案】C【解析】光荣革命之后,国王权力就开始下降,材料“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说明国王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限制。

故C正确;A是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材料没有提及司法独立信息,故B错误;国王仍然受到法律的限制,犯错误同样会受到法律制裁,故D错误。

11.有学者统计,1789年法国人均税负75克银子,而英国人均税负188克银子。

法国接下來发生大革命,英国则幵启工业革命。

由此可见A.税负高低与暴力革命爆发无关B.法国的社会发展水平高于英国C.合理的政治制度利于社会稳定D.人均税负过重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尽管英国人均税负大大高于法国,但法国接下来发生大革命并进入深度动荡,而英国则不仅没有暴力革命,反而开启工业革命和经济繁荣;故可知没有宪政对王权制衡,任何税负都会遭到社会的抵制;相反,只要王权受到制约并且征税合法,税负重也未必导致暴力革命,故排除AD, C项正确。

当时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社会发展水平英国高于法国,排除B。

12.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议会制B.立宪制和议会制C.君主制和共和制D.立宪制和共和制【答案】A【解析】【详解】由“'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可以知道这是指対君主的尊重和崇敬,由“'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可知是采用了议会制,即人们选举代表组成国家的权力机构,来管理国家,故A项正确;立宪制不符合“尊严的部分” 含义,故B项错误;英国是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制,故C项和D项错误。

13.材料有人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其他国家通过革命确立的共和制相比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产物,是保守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