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时间:120分满分:120分说明: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卷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等。
2、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答题时,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如须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卷交上即可。
第一部分基础整合(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浣.装(huàn)眩.目(xuàn)瞬.息万变(xùn)B.参.差(cān)娴.熟(xián)娓.娓动听(wéi)C.璀.璨(cuǐ)安谧.(bì)夜不能寐.(mèi)D.肆.虐(sì)矜.持(jīn)弄巧成拙.(zhuō)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的钢笔上午还放在书桌上,下午却不胫而走....了,有哪位借用的,请快点还我。
B.他学识渊博,不但文章写得好,口头表达能力也很强,确实可以为人师表....。
C.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把防洪堤修筑起来,不然洪水一来,我们将前功尽弃....。
D.他俩分别三年后再次相逢,一见如故....,非常亲密。
3.对下列语文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B.陆游,北宋爱国诗人,是我国现存诗最多的诗人。
C.网络用语“顶”是指在论坛里回复别人帖子的回复动作。
与“顶”相对的是“沉”。
D.“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句话有语病。
4.填空。
(任选有把握的四小题作答,每小题2分,共8分)(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2)□□□□□□□,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3)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5)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6)冰冻三尺,□□□□□。
(俗语)5.综合性学习。
(5分)某学校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三个班级(每班50人)(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2分)(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3分)答:6.语文实践活动。
(4分)(1)小华同学学习刻苦,胸怀大志,在他的生日的这一天同学们打算给他写一幅“立志”对联当做礼物送给他,下联还没想好,请你帮忙补全下联。
(2分)上联:学海雄心千里渡。
下联:□□□□万仞攀。
(2)仿照例句格式,仿写句子。
(2分)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鸟,那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
第二部分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1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代词,这样 B.人恒.过常常C.所以..动心忍性表示……的原因 D.而后喻.明白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答:9.这篇文章的文体是。
开头举了六个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下文提出的。
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4分)二、现代文阅读(23分)(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1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
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
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
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个时候来说吧,几十年功夫就有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额中不同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美丽色彩。
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没有出现过蓝色。
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迷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加了新的品种。
10.本段的说明内容是;说明顺序是。
(4分)11.“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句中的“仅”字可否去掉?为什么?(4分)答: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段话开头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归功于人工选择”是说大自然的功劳是伟大的,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是巨大的。
C.“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
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语段中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的例子,目的是说明花的颜色多。
(二)花事(12分)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
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绿叶。
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
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
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
于是她又继续问下去。
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
不过看花的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她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
大哥很丢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
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上中学了,这年的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
可她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
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的。
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直到l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她看了很多课外书,她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
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
更可喜的是,她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
不会错。
她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她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
她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
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是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答:14.请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3分)答:15.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3分)答:16.下面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B.本文的“花事”在文文心目中不是“小事”,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王大伯等认为“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考试又不考它”,这些共同反映出人们的功利心理,也直接批判了学校应试教育的危害。
D.文文“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因为他通过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多年没人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三、名著推荐阅读(10分)接下来我得观察一下周围的地形,找个合适的地方安置我的住所和贮藏东西,以防发生意外。
至今我还不知自己身处何地,在大陆上呢,还是在小岛上,有人烟的地方呢,还是没有人烟的地方,有野兽呢,还是没有野兽。
离我不到一英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山,高高耸立于北面的山丘之上,看来那是一道山脉。
我拿了一支鸟枪、一支手枪和一角筒火药,向那座山的山顶走去。
历尽艰辛,总算爬上了山顶。
环顾四周,不禁令我悲伤万分。
原来我上了一个海岛,四面环海,极目所至,看不见一片陆地,只见远方几块孤岩礁石,再就是西边有两个比本岛还小的岛屿,约在十五海里开外。
……前面我也说过,我把一切东西都搬进了这个围墙,搬进了我在帐篷后面打的山洞。
现在我必须补充说一下,就是那些东西起初都杂乱无章地堆在那里,以致占满了住所,弄得我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
于是我开始扩大和挖深山洞。
好在岩石质地是一种很松的沙石,很容易挖,当我觉得围墙已加固得足以防御猛兽的袭击时,我便向岩壁右边挖去,然后再转向右面,直至把岩壁挖穿,通到围墙外面,做成了一个可供出入的门。
17.本文段节选自小说《》,作者是英国的。
文中“我”的名字是。
(3分)18.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答:19.请你结合文段前后的情节,说说“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答:第三部分写作实践(50分)20.请按要求作文。
题目:请你以“那天,我真”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文题补充完整,可填写“幸福”、“后悔”、“高兴”、“遗憾”……②文字通顺流畅,内容具体生动,结构安排合理,500字以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四部分附加题(10分)(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6分)桑中生李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