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电影学考研复习经验及考试技术指导编辑:凯程中传果酱老师电影学考研准备其实不光是书的问题,而且是思路的问题,大概的思路就是:电影史,中国,西方。
电影思想史,电影影片分析,理论结合影片。
导演人物研究,适合简答大题,分时代研究,注意电影思潮。
关于电影理论。
所以就没有书,《当代电影》《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中国电影百年图史》,讲的就是这个,但怎么提炼,那就看自己的了。
大家会觉得奇怪,中国的电影史有,为什么电影理论又没有中国的呢,其实中国早期的电影理论解放前到也还领先,大家都不怎么样,国外的先锋超现实其实也不太考,真正的电影理论应该是60年代的新浪潮,2战后才是电影理论和流派的百花齐放,中国的17年电影,1949-1966,在干什么大家都知道,十年革命文化,也就是后来的朱大可,李陀等人,才真正的探究了下,与欧美第一符号学,精神分析,偷窥欲什么比起来,完全没有比。
理论是理论,更加重要的是理论结合影片,结合自己国家的电影史,如谢晋,这么一个解放前的老战士,17年电影有他,十年文革拍样板戏有他,文革后伤痕电影有他,90年代拍和谐电影鸦片战争有他,80年代初,谢晋模式的理论大讨论有他也有朱大可,怎么评价导演,怎么评价影片,怎么他的历史,怎么看他和他的电影模式,都是专业研究生必须有的素养。
《西方电影艺术史略》,怎么能不知道,拉康的镜像理论,怎么能不知道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符号学,还有意大利的现实主义,这都需要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础,或者你至少应该知道艺术的起源,要讲好莱坞的电影,至少希腊戏剧传统,真正悲剧啊!至少应当知道亚里士多德讲的艺术的真谛是什么!《当代电影》杂志,这本书是用来参加复试用的,写的影评分析,产业发展,电影从业人员口述史,都不错,学专业,还真要像这么写文章,评论。
这样就把电影思想史,电影影片分析,理论结合影片导演人物研究,适合简答大题,分时代研究,注意电影思潮全都融合起来了。
你拿书翻翻,就知道该学些什么了一、02电影创作①《电影电视导演术》②《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③《影视剧作艺术》④《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这个方向的书就更直白了,你怎么能不知道镜头的运动和声光色影的捕捉,怎么能不知道,色温的高低也就是人情的冷暖?讲了半天,理论又回到了《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棍》了,电影最终还是讲故事,还是要注意情节,叙事,讲究作者电影,讲究电影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和对外在世界的投射,呵呵,又回到亚里士多德了。
戏剧你喜欢吗!不喜欢,选这个专业就有难度了,没事你看看濮存昕老师的茶馆,那叫艺术家,你看看他演的电视剧,那叫艺术。
但他的举手投足,眼神眼角谁来抓?摄影?错,导演叫抓的!这个方向其实最有可能当导演,09电影只有一个学04方向的,至少在课表里只一个,MFA我去偷听课,有很多,但还是不好意思。
喜欢电影戏剧,来北京吧,加入你怕被潜规则,就不要去北影,至少我面试的时候没有潜规则。
我认为,是有所谓的技巧在里面的。
首先,我觉得你的答题最重要的是要有条理性,然后整洁,思路清晰,最好能够有1,2,3,4的小序号,分小点叙述;其次,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应该就要有一套自己习惯的顺序,比如名词解释一部电影或者一个电影人的名字,你就要像练习英语作文一样,最好在心里有一套自己的模板,比方说解释“人名”就可以通过自己长期的训练形成一列自己熟悉的步骤:1.生平简介;2.作品年表;3.创作风格;4.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5.艺术家的艺术地位;6、补充说明或总结。
以上的举例是我个人的答题习惯,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或许你能够自己摸索出一套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
去年的暑假,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开始准备的,暑假上了英语考研班,背了一遍单词,稍微翻了一下专业书,9月开学的时候正式进入复习电影专业课和艺术专业课,我书看的很杂,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值得借鉴,我电影学的重点放在电影史和电影理论,广院列的参考书我看了一遍,另外又看了北影中戏出的电影史,然后去学校图书馆把所有关于电影史的书大致翻看了一遍,然后自己总结了一个大框架,再慢慢一个一个名词解释去填充。
艺术学也看得很杂,小的艺术门类我都在自己学校图书馆看了类似的教材,列出的参考书我也没有买,但是艺术概论看了王和彭的两本,自己也总结了一个框架,然后往里面填东西,其实我的复习是有点乱七八糟的。
看几遍这样的问题不好说,还是因人而异,人的记忆力各有强弱,关于背书的问题,从头到尾的背书,你自己觉得行得通吗?其实重点还是自己总结,自己在心中形成框架,然后一个一个知识点往框架里面填,这样才能够应战自如吧。
这些资料只是供参考,我觉得不管你是考哪个方向,电影史和电影理论方面的书应该尽量多看,尤其是电影史方面的。
而且看的书应该不拘泥于学校所列出的那些参考书目,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个版本的外国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北影版的中戏版的,各有所长,你应该尽量多了解一点,取长补短,在心中形成电影史的清晰的网络,这样才能应试的时候运用自如。
《中国电影百年图史》据说巨贵,反正我也没有看,估计没有人买,因为去年刚列出来的时候这本书还没有出版;《西方艺术史略》我记得当时我是在淘宝网上买的,那本书应该还有卖;电影史和理论思潮确实是重点,需要牢牢地把握住所有的知识点;对于影片分析,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说看越多的电影越好,而是需要学会写影片评析的方法,并且学习那些经典电影分析的角度,而那些参考书更没必要一个点一个点地记下来,真正应该掌握的是学会“怎样分析电影”。
我个人认为包括:生平简介,作品,创作风格,作品的艺术价值,艺术家的艺术地位等等电影学专业课要考两门:电影学和艺术基础(综合)1.电影学除了最后60分的大论述题,其余的都是有关电影史、理论、产业热点现象。
所以首先要多看几本史论的书,中国、外国各三个版本的,把知识的死角都清除。
对于书中所提及的电影,可以相对应的找来看,加深印象和理解。
书中深奥的理论,可以在图书馆找到相应的专门书籍,各个击破。
然后把自己的知识梳理成笔记。
多看《当代电影》杂志,经常考到,可以适当做笔记。
时光网也需要经常关注,多对当下热门电影和电影现象思考,要有自己的想法。
总而言之,多看经典电影,多看书。
2.艺术基础(综合),我只看了指定的《艺术概论》和《艺术学概论》,在论坛里下载了很多免费的资料,并记忆。
相比电影那科,没有花费很多力气,但最后成绩还不错,我想这需要从小到大对艺术的敏感和积淀。
今年的情况是制片只有一个导师,初试上线的有两个人,一个本校的,一个三跨,复试应该没有刷人,那么录取率就是100%了。
但不要盲目乐观,因为这意味着初试必须要考到全国报制片方向的前两名。
换句话说,考制片的如果不是一步即死,那么就是一步登天,没有中间地带。
往年的情况就不太清楚了,可以搜索老帖。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这个方向报的人不是主流,大部分是在史论和创作上,还是大有机会的。
中外电影史:北电的教材两本(比较古老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黄文达史纲系列两本(不错)指定参考书:西方艺术史略(精读)、世界电影理论思潮、当代电影创作方向:《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影视剧作艺术》其他:认识电影,以史论的书为线索,找图书馆里各种书乱看,再结合片目看,这种读书的办法也不错。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目前来说比较热门,报考人数比较多,其中不乏跨专业的考生,那么在复习过程中,使用参考书就成为他们对电影学专业了解的一个重要通道。
作为考研过来人,我个人对于传媒大学电影学参考书有一定的看法,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写出来仅供参考,并且下面所写的内容只适合于我这种对于电影的了解处于入门级的人,具体取舍各位自己做决定。
1.《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著本书如果作为一本研究性参考书目的话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这本书对于中国早期的电影史讲得十分详细和透彻,尤其一些很细节的部分,对于中国早期电影史史实的了解很有帮助。
但很显然中国传媒大学的电影史考试是不会考的那么细的,中国传媒大学的电影史涉及到解放前的内容一般都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有关,诸如左翼电影、诸如国防电影之类的,就是考填空题的时候也只不过涉及到中国第一部电影、第一次国际获奖影片之类的,也就是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试对于中国电影史一般只是要求到面上,很少涉及到面的东西,因此,这本书没有太大参考价值,同时,这本书也分一二册,如果借不到自己买的话还是有点贵的,所以,这本书我是浏览了一下然后就摔到一边去了。
2.《世界电影理论思潮》,游飞、蔡卫著又是一本学术上相当不错的书,写法很具国际性,对于一些东西诸如大岛诸的电影世界、独立电影之类的问题也有所涉及,同时也涉及到了90年代以后颇具影响力的女性电影,对于我做毕业论文相当有帮助。
但作为考研参考书的话,内容略显凌乱,虽然章节分布很清晰,而且架构很完整,但具体看起来就有点累,是一本需要自己整理观点的书,因此我对这本书采取的策略是泛读,然后去仔细看一些比较有独特性的内容诸如上面提到过的大岛诸的电影世界、独立电影(03考题)等等问题,最后自己整理成一些条目,方便自己记忆。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些众所周知的内容这本书上讲得很详细但不系统,我就放弃了。
3.《西方电影艺术史论》张专著很不错的一本书,尤其对一些思潮如新电影、新浪潮讲得很详细,我是把这本书和游飞的书结合在一起看,这两本书合起来基本上就包括了世界电影史的内容了,感觉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书最后部分有几个专题,这一部分很不错。
这本书我仔细的看了两遍,也是将思潮、名人整理起来的,以备名词解释之用和解答大题的时候更具条理性。
4.《世界电影美学思潮史纲》罗慧生著非常好的一本书,与前两本书比起来最大的优点就是条理性较强,对于第一次系统学习世界电影史的人帮助很大,我就是第一次学习世界电影史,在作完这本书的笔记以后,对于世界电影史的轮廓和纲领已经有了相当的把握了,也就是说,对于世界电影史在脑子里面已经有了框架了。
5.《当代电影》杂志很需要注意的杂志,很多大题来自这本杂志,03、04的大题都有来自这本杂志的,比如04考的冯小刚的贺岁片的问题,就是来自于杂志上对于冯小刚的贺岁片的分析,如果看过的话,那么答起来的把握就大得多,因此,对于一些访谈,对于一些重点提到的人物,很需要注意。
看这套书也不费太大力气的,每天就当休闲看看好了,脑海里自然有印象了。
电影史就这么多参考书,事实上根本没有必要把这些书都背下来(当然如果你都能背下来分数肯定不低),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看书的姑且称之为心得的东西吧。
中国电影史方面我觉得没必要看太多的书,舒晓鸣的那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电影史》就足够了,基本上这本书上包含了所有考试的内容(当然,一些和当前结合得很紧密地如冯小刚的贺岁片问题之类的就要看当代电影了),而且这本书不厚,条条杠杠背下来还是挺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