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论——认识建筑
一、对建筑的认识
古罗马 柱式 三种不同比例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对建筑的认识
功能是建筑的主要目的 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形象是功能、技术、艺术的结合
第一讲 认识建筑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建筑的概念 (二)建筑及其范围 (三)建筑技术及艺术 (四)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四)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二、中外建筑发展概况
(一)中国建筑的发展 (二)外国建筑的发展
三、建筑的艺术特性
一、对建筑的认识
(四)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功能 指建筑物在物 质和精神方面 必须满足的使 用要求。如: 良好的视听环 境、流畅的人 流线路、良好 的朝向、保温、 隔热等。体现
建筑物的目的 性
基本 要素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对建筑的认识
3、建筑形象
美观 绘画——色彩、线条 音乐——音阶、旋律、节奏 建筑——有可供利用的空间 , 是有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最大特点。
形 、线
色彩、质感
光影
一、对建筑的认识
建筑的形象涉及到文化传统、民族风格、社会意识等方面, 但遵守美学的基本法则:
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渐变、重复等
一、对建筑的认识
▪ 建筑的建造
它的物质基础是建筑材料 石、木、土、金属、塑料等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形态
建筑的本质是什么?是材料还是别的? ▪ 建筑的目的——供人使用
▪ 建筑的本质——空间
一、对建筑的认识
▪ 对建筑空间的理解:
一种人为的环境,不仅提供了一个有遮掩的内部空间, 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同于原来的外部空间。 ——有长、宽、高三维的尺寸 ——防止气候的影响 ——可将内部空间划分为起居、操作、休息等部分 建筑和外部环境:树、道路、围墙的相互关系,形成街道、城镇
二、中外建筑发展概况
(一)中国建筑的发展 (二)外国建筑的发展
三、建筑的艺术特性
基本学习要求
掌握:
▪ 建筑的基本概念,分清什么是建筑物、构筑物 ▪ 建筑的基本要素 ▪ 建筑的功能
了解:
▪ 东西方建筑的发展概况 ▪ 建筑的艺术特性
第一讲 认识建筑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建筑的概念
(二)建筑与建筑空间 (三)建筑技术及艺术 (四)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特殊的建筑(构筑物),如塔、牌坊、桥梁等、环境设计中的小品、座 椅、灯、石等。 ▪ 单体建筑是建筑设计关注的主要目标 ▪ 群体建筑、城镇是城市规划关注的主要目标,属广义的建筑的范围
一、对建筑的认识
建筑物可以是实空间包围虚空间;
也可以是虚空间包围实空间。
建筑物
纪 念 碑
实空间
虚空间
房 子
一、对建筑的认识
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 房屋或场所,如工厂、住宅、学校等。
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 建筑,如塔、桥梁、城墙、堤坝等。
构筑物
第一讲 认识建筑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建筑的概念
(二)建筑与建筑空间
(三)建筑技术及艺术 (四)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二、中外建筑发展概况
(一)中国建筑的发展 (二)外国建筑的发展
一、对建筑的认识
老材料改进:
实心砖——空心砖
混凝土——加气混凝土
玻
璃——钢化、吸热等
矿棉夹芯——隔声、隔热
一、对建筑的认识
(3)建筑施工
建筑的建造,落脚点在施工 施工有两个方面: ▪ 施工技术:人员的熟练程度、施工工具、施工方法。 ▪ 施工组织:进度的安排、材料的组织、人力的调配。 施工长期处于手工、半手工状态, 近代开始机械化、工业化、装配化。
三、建筑的艺术特性
一、对建筑的认识
(二)建筑与建筑空间
建造活动是人类最早的活动之一 ——原始人用树枝、石、木、躲避风雨、防止野兽袭击 ——随后出现用于居住的房屋、民居、庄园 ——用于公共活动的宫殿、及至庙宇用于精神需求 ——用于生产活动作坊、工厂 ——用于商业活动店铺、钱庄、银行 ——用于交通活动的驿站、码头、车站、机场 ——用于教学活动的书院、私塾、学校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建筑,建筑和每个人密切相关
▪ 比例: 大小、高矮 黄金比例 ( 西方柱式、三段式构图)
▪ 尺度:实际尺寸和心里尺度 心里尺度——以人体的大小对比建筑各部分的大小形成 的心里感受来衡量建筑的大小。
▪ 对比:形状、材质、线条、虚实、光影 ▪ 韵律:有规律的排列、重复(窗、阳台、柱等的重复) ▪ 均衡:各部分的关系给人以稳定、平衡的感受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对建筑的认识
2、建筑技术
指房屋用什么建造和怎样建造的问题,包括建筑的结构、 材料、施工技术、建设中的设备等。
(1)结构:建筑的骨架
为建筑提供使用空间、承受荷载、抵抗风雪、地震、温度 变化等,影响建筑的坚固程度和安全。
—— 柱、梁板、拱券是最早的结构形式,空间大小受限,而钢筋混凝土 结构可增大空间 —— 后来出现桁架 、刚架、悬挑结构 ——利用新材料:壳体、折板、悬索、充气等结构,空间更为灵活
半地穴建筑 地穴以上周围为 “木骨泥墙”。屋顶 和墙壁的结合类似后 来的歇山式屋顶。房 屋平面布局以火塘为 中心。
二、中外建筑发展概况
地面建筑
家庭私有财产的产生,出现了双室套间
二、中外建筑发展概况
河姆渡遗址
大房子用木柱将建 筑架空,面积有160平 方米,它是靠隼卯连接 木结构,以梁柱承重, 用芦席充当墙地。
建筑形象 建筑内外空间 组合、建筑体 型、建筑材料 的质感与色彩、 光影变化、立 面构图、细部 与重点装饰处 理等内外观感 的具体体现。
功能、技术和形 象的综合表现
建筑技术 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 建筑施工建筑的认识
建筑要满足人的使用要求,建筑也涉及到技术、艺术的各方面。
一、对建筑的认识
▪ 建筑是一项技术工程,通过物质材料实现。
▪ 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用要方便,也要美观。
(建筑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建筑中度过)
▪ “建筑是科学的艺术,又是艺术的科学” ▪ 满足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
第一讲 认识建筑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建筑的概念 (二)建筑与建筑空间 (三)建筑技术及艺术
一、对建筑的认识
建筑的重量传递:
墙——基础
或梁、柱——基础
由此产生两类结构方式:墙承重 框架
墙承重:砖、石、砌块、墙体
框架:木框架、钢筋混凝土、钢、铝合金,可建 几十上百层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对建筑的认识
(2)材料
砖——拱券得以发展
钢、水泥——高层框架、大跨度得以发展 玻璃——采光方便 油毡——防水 胶合板、板材——取代湿作业
二、中外建筑发展概况
(一)中国建筑的发展
(二)外国建筑的发展
三、建筑的艺术特性
二、中外建筑发展概况
(一)中国建筑的发展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而古代建筑便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西方建筑、伊斯兰建筑、一起组成了世 界三大建筑体系。
二、中外建筑发展概况
1、史前时期--原始社会建筑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对建筑的认识
法国米约高架桥
法国米约城附近的塔恩河山谷上建成的米约高架桥,是世界上最高的桥梁,七个桥 墩中的一个就高达343米。这是一项极度复杂的宏伟工程,它采用了最尖端的技术:高 空焊接的工作是由机器人完成的。
一、对建筑的认识
一、对建筑的认识
材料的理想要求:强度大,自重小、易加工。
三、课程内容
第一讲 认识建筑
▪ 建筑的概念 ▪ 东、西方建筑历程巡礼 ▪ 建筑艺术风格的对比赏析
第四讲 民用建筑构造
▪ 地基与基础 ▪ 墙体 ▪ 楼板层与地面层 ▪ 楼梯、台阶与坡道 ▪ 屋顶、门窗 ▪ 管线敷设
第二讲 建筑的相关专业概念
▪ 建筑及影响建筑的相关因素 ▪ 建筑分类与防灾、抗灾等级划分 ▪ 基本建设的步骤与程序 ▪ 建筑的相关术语及建筑制图标准
《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建筑概论》是建筑电气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是有关建筑设计知识的课程,是从建筑艺术和建筑 技术等角度来综合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原理的基础 性学科,是一门广泛的综合性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大家综合了解 建筑艺术、建筑图画法、民用与工业建筑建筑设计 原理与构造方法、建筑材料等基本的建筑知识。
第六讲 城市及居住区规划简介
▪ 城市规划 ▪ 居住区规划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四、扩展阅读
1、建筑设计基础(第二版),周立军 主编,哈尔滨工大学出版社,2008.9 2、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 3、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三版),程大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6 4、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荷]赫次伯格 著,仲德崑 译,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2 5、建筑形态设计基础,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基础教研室 编,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81.11 6、形态构成解析——建筑初步教材配套参考,田学哲 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5.3 7、建筑概论,沈福煦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 8、建筑模型设计,郁有西 等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 9、建筑制图与识图(第二版),马光红,伍培 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8 10、建筑设计原理,邢双军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7 11、建筑的涵意,刘育东 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
地穴建筑
右图为河南偃师发现 的仰韶文化时期建筑遗址 的“复原想像图”。
洞口直径1.5米,底 径为2米,深2米,顶盖由 25厘米的木柱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