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旅游景观欣赏全套课件

中国旅游景观欣赏全套课件


旅游者外出总有一定的动机,常见的有:
1.观光旅游:春光明媚、山清水秀、草长莺非、 城镇繁华、建筑瑰丽、旖旎风光,使旅游者顿忘 尘世的烦恼,得到陶性冶情、开阔眼界、赏心开 怀的乐趣。 2.登山旅游:登山远眺,在青峦绿嶂、奇花翠 林间,放歌长啸,既可健身,又能赏景愉神。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 天地间。”(李白《游泰山》)
旅游本质在于:它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 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
旅游有两个基本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旅游的定义: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 的而进行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1.具备山水洞泉、气象变幻、花树禽兽、建筑园林、 民俗风情、雕塑绘画、诗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审美方 法。 2.具有对旅游景观所呈现的奇姿异态、诗情画意的领 会、融合、欣赏的能力,不仅能感受到旅游景观的“形 似”之美,又能享受到它们的“神似”之韵。这就要求 具备旅游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 当然,要欣赏旅游景观,首先还必须了解“旅游”这一 活动所包含的“构成要素”,以为它们全同旅游欣赏具 有密切的关系:①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要具有审 美欣赏的能力,②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要反映 审美欣赏的客观实质,③旅游业是旅游的媒介,要体现 审美欣赏的组织机能。只有三者完满地结合,才能使整 个旅游系统工程达到完善的境地,使旅游者获得欢快的 情绪的美的感受,使我国的旅游事业兴旺发达。
一、旅游者的动机分析:
1963年在罗马召开的联合国旅游和旅行会议, 对旅游观光者进行了分类。把外出观光者分成 旅游者和游览者,并把是否住宿一夜作为区别 的标准。即逗留不满24小时者是游览者。旅游 者则至少停留24小时。但广义的旅游者包括旅 游者和游览者在内。1968年国际旅游组织正式 采纳了这一定义。
若没有审美与欣赏能力,则大不相同,不能较 好地欣赏旅游景观的美,也享受不到旅游的乐 趣。有的人到名山大川去旅游,虽也能欣赏一 些奇峰急流,古树丽花,佳肴美味,但只限于 单体的象形的欣赏,对名胜佳境,游了一次便 不想去第二次。“人说黄山真好看,我来黄山 好遗憾,再来黄山王八蛋。”如一位年富力强 的地质工程师,于半天时间既上下黄山一趟, 回来大失所望地说:“黄山没什么好玩的,上 面是石头,下面是石头,都是花岗岩断细沙、辽阔的 视野、温暖的阳光、五彩缤纷的海洋生物、清新宜 人的空气、遨游大海的惬意,令人心神荡漾、流连 忘返。3s: sand, sea, sun (sport); 4s: sand, sea, sun, sex; 5s: sand, sea, sun, sex, shopping (service); 6s: sand, sea, sun, sex, shopping, service (sport). 海岸景观分为自然 海岸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海岸景观包括:浅滩、 沙滩、奇岩怪石、峡湾海岸、岛屿、海底景观及海 上日出、海上观潮等。人文景观包括:灯塔、渔港、 渔村。
山奇观》<安徽旅游>P15,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始信峰: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 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题名“始信” 登峰环视,确有“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 到此方知”之感。此峰小巧玲珑,风姿独秀。三面 临空,悬崖千丈,巧石争妍,霞蔚云蒸,奇松林立, 妙景天成,古迹甚多。
旅游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而每一旅游 区域旅游点内又包含着多种旅游景观。所谓旅 游景观就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一 定区域范围内的综合表征。有的学者称为风景 或风景名胜或名胜古迹等。“风,即风景的历 史文化资源;景,即风景的自然资源。”(汪 之力《有关风景区建设的几个问题》《建筑学 报》1984年)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 旅游景观成千上万、不可胜数。虽然人生有限, 很难一一遍历,但择其心爱者、久慕者、且又 能及者,亲临其境,尽情游览,定会怡情悦性, 其乐无穷。为此,我们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较 强的旅游欣赏能力,加强自己的旅游美学修养。
中国旅游景观欣赏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第一章 绪论—要素·修养·欣赏
懂得审美,才会欣赏旅游景观的美。只有能欣赏 旅游景观的美,才可获得旅游的乐趣。
对旅游景观,若能透过表象进入审美的内质,融 景与情,做深层次的欣赏,便能从旅游中滋生出 飘飘欲仙、生意盎然的情意来。如“风姿独秀的 始信峰,在北海宾馆的东北部不远处,整个山峰 自上而下,如被神斧劈裂为二,其下危崖千丈, 深不见底。当你立在两峰之间的渡仙桥上,真是 如入仙境,如在画之中……从始信峰上望去,巉 崖幽谷之间,奇峰怪石林立。特别是石笋矼(石 桥),无数石柱象雨后春笋,大小参差,嵯峨峋 嶙,争奇斗异,真是鬼斧神工,令人叫绝”(《黄
关于旅游:
旅游媚年青,年青媚游人。徐光旦垂衫,和露晓凝津。 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频。一朝阻旧阁,万里隔良辰。
——沈约·悲哉行 “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 谓之旅。”《周易正义》“中国古代的游,就是由旅游 审美而达到的那种自由自在,逍遥无为的精神境界和由 此而来的对待世界的审美态度。”
可见对旅游景观的欣赏能力是有强有弱的。欣 赏能力愈强,从旅游中获得的美感与乐趣也愈 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人们为观光、娱乐、休养、度假、疗养、探险 和求知等目的而进行旅游。当你搁下处世的心机,走出纷 扰的街市,抬头看看蓝天白云、碧树繁花,或借余暇到漓 江泛舟、泰山观日、三潭赏月、庐山望瀑、沧海听涛、静 林闻蝉、古寺敬佛、雪后踏梅,或闲来垂钓,一种轻松愉 悦、放浪之感便会油然而生,疲惫的身心也会相应地得以 解脱。此时此刻,你在凝神观照之中,或托情于物,或触 景生情,于物我情趣和生命的往复回流之中,望大地山河 而扬眉带笑,听溪语鸟鸣而无限神驰,睹鱼跃鸢飞而欣然 自得,对修竹清泉而净尽杂念……旅游使你暂时摆脱世俗 的羁绊,获得心灵的自由,宣泄烦劣的思绪,跃入“坐忘” 式的人生境界。因此,旅游既能增进知识、陶冶情操,又 能享受美乐、有益健康,可谓一举数得!
渡仙桥:始信峰腰忽然中断,东西两岸危峰突起,下 临深渊,不敢俯视。有一长4米、宽1米的条石横架两 岸绝壁间。一面有栏杆维护,一面有奇峰“接引”, 意为渡此桥即入仙境。立桥上扶栏凭眺,两侧奇峰如 壁,谷底松涛阵阵,云雾在脚下缭绕飞滕,令人身摇 目眩,大有“未得登临已半仙”之感。今人诗曰“桥 横两壁绝道通,凡人亦可入仙宫,雾满深谷云留步, 凭尔来去足生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