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运用时政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运用时政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运用时政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时政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有效运用的具体策略
1.将关注时政作为自能预习的一部分
我校实施自能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重学生的预习,笔者就以此为契机,在自能导学案的自能预习部分编排“新闻播报”环节,通过在自能预习案中融入时政内容,帮助和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社会。

2.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

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在学习《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出示了“周星驰乌龙死讯”这则新闻,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开场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因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播报新闻
在毎节思想品德课前,通过“新闻播报和新闻评论”活动,让学生把每天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用最简洁的语言播报出来,并展开评论。

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话题,并对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活动重在参与,重在锻炼,重在评说,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

新闻播报和评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

如在八年级《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这一课的学习中,笔者所教班级的一位同学结合《扬子晚报》记者所报道的苏大校园中一学生平日身着汉服这一新闻事件,做了
一个名为《华夏复兴,一罐先行》的专题演讲,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华古代的优秀文化,而且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情感。

而在之后的第八课《礼仪展风采》这一课中,该生又对华夏礼仪习惯作了专门介绍,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思想品德课堂,又锻炼了用书中所学的政治生活道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设专题讨论会,用所学过的政治理论综合评述某种时事政治现象
这一活动的开展主要适用于初三年级第二轮复习阶段,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或关注的某个时事问题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话题,用所学的观点分别进行判断、分析。

时事政治中蕴藏了许多理论知识,如何去挖掘,不是完全靠教师,而主要是靠学生,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围绕时政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长沙市中考政治的要求。

如去年的中考复习中,笔者就组织学生对“长沙创建成功文明城市”、“万达公馆古城墙保护”、“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等问题进行的专题研讨。

二、时政资源运用的误区及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时政资源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全盘引进,在过去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误区的出现,需要引
起足够的重视。

(1)学生仅从兴趣出发,过多的关注娱乐新闻和花边新闻;(2)不能正确看待负面新闻事件,产生悲观情绪;
(3)新闻评论主观臆断,不能联系教材观点进行分析;
(4)新闻播报和评论有应付现象,敷衍了事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进行时政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对新闻选材应明确范围,如规定娱乐新闻不带入课堂,教会学生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都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时政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要考虑的问题。

总之,将时政资源以多种形式灵活运用于课内、课外,彻底改变了传统政治课留给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拓宽了视野,发展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