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的发展前景

贵州的发展前景

贵州的发展前景一、贵州的总体发展前景贵州目前尚属于一个欠发达的地区,也较贫穷。

但是,贵州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的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大省,发展前景较好。

贵州各族人民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经济增长已经从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向主要依赖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转化,自然资源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相对降低,加上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开发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同始而终。

用辩证的观点思考,未来贵州的发展,资源虽然仍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但单靠卖资源不可能致富,资源大省并不一定能成为经济大省。

因此,开发和利用贵州资源优势,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使开发由低级向高级转化,产品由低档次向高精细转化,切实提高资源的价值和效益。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根据贵州省情的特点,提出大力发展以能源、原材料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巩固发展烟、酒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两大后续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

这些重点、支柱产业是通过资源优势比较后提出来的,亦是“十一五”发展的主攻方向。

目标已定,关键是要凝聚全省人民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举全省之力把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首先是前些年提出的发展贵州旅游业,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奇特,兼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的自然风光,集山、水、林、洞为一体,独具特色。

黄果树瀑布气势雄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位于安顺西南郊的龙宫,是一个串珠状的岩溶洞湖,湖在洞中,山石水景,相映成趣;被誉为“世界奇观”的织金洞,规模宏伟,造型精美,景观奇特;有“高原明珠”之称的红枫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光山色,风景迷人;黔东南舞阳河风景区,碧水清波,奇峰异石耸立于沿河两岸,素有“小三峡”之称;荔波漳江风景区,是世界罕见的亚热带喀斯特原始森林残存区,水上森林,盘根错节,鸳鸯双湖,碧绿幽静,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休假胜地;黔北赤水河风景区,一片碧绿的桫椤竹海之中,飞瀑点缀,配上远处的丹霞地貌,浑然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黔西南马岭河峡谷,谷深流急,两岸银瀑高挂,漂流探险,别有情趣。

贵州的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具特色。

此外,还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绚丽多彩,星罗棋布,贵州被称为“迷人的天然公园”。

贵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大多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各民族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名目繁多的民族节日,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造型独特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引起海内外旅游者的浓厚兴趣,贵州已成为国家重点开发的新的旅游热点地区。

顺便说句:要吃特色的东西去安顺,有句话是叫“穿在贵阳,吃在安顺。

”要去看花去毕节“百里杜鹃”,要去看鸟去凯里“草海”,看水去“黄果树”等。

其次工业是贵州今年才提出的发展之路,电力、煤炭、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建材、烟酒、冶金、高新技术、特色食品及民族制药等十大产业是我省支柱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十大产业总产值和利税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均在80%以上。

加快十大产业发展,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和重点。

11月7日,省政府正式出台了《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制订了这样的发展目标: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

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0%以上,在西部地区位次提升1-3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

“十二五”期间,工业十大产业投资累计实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5%以上,年均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成效。

到2015年,工业十大产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大幅增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年均增速20%左右。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到2015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第一、煤炭产业。

实施路径:重点矿区、项目建设:加大盘江、水城、六枝(黑塘)、普兴、织纳、黔北六大矿区建设力度。

第二、化工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实施路径: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形成结构优化、品种齐全、产业链较长和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煤化工产业。

以煤深加工转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煤化工基地建设,改造提升焦化产业水平。

控制磷系复合肥产能规模,有序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加大综合利用,着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推动磷化工产业向黔中经济区北部聚集,构建福泉-瓮安-开阳-息烽-织金磷化工产业带。

调整橡胶工业产品结构,开发新一代无内胎、低断面高速子午线胎,发展高性能V 带等橡胶配件。

重点扶持无汞电解二氧化锰和锑、锌等金属和非金属无机化工产品,扶持发展以五倍子、烤烟、辣椒等为原料的绿色精细化学品。

积极支持发展其他精细化工。

第三、烟酒产业总产。

路径:烟草:聚焦“贵烟”、做实“黄果树”,提升品牌价值,实现由规模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转变。

白酒:重点建设茅台酒新增2万吨扩建项目、鸭溪酒年产5万千升、青酒年产1万千升、金沙窖酒年产1万千升、董酒年产8000千升、习酒年产新增1.5万千升、匀酒年产1万千升、毕节大曲年产1万千升等改扩建工程。

加快推进黔北、黔中、黔南3个贵州白酒品牌基地、仁怀白酒工业园等建设。

综上所述:尽管贵州现在一个欠发达的地去,我想将来在旅游业和工业的驱动下,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贵州,一个具有特色的贵州。

二、两加一推三化同步(一)抓引导,凝聚力量服务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现阶段,我省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非公经济作为推动“两加一推”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非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我省整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因此,大力引导、促进、支持、服务非公经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商联工作的首要任务。

抓好引导工作,要求工商联组织必须掌握丰富的政治理论和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技指导能力、依法维权能力、管理服务能力。

只有牢固树(二)抓项目,围绕“三化同步”谋发展、促发展,树形象、扩影响项目是发展重要依托,工商联组织抓好项目有其独特的资源和资金优势,要把项目化作为工商联创新工作方式的一个重要方向,紧密结合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在“三个建设年”活动中创造佳绩,尤其要在“项目建设”中建功立业、展示作为。

一是把产业政策与建设项目的对接作为工商联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企业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确定的装备制造、特色食品、现代医药、磷煤化工、能源、现代电子信息、文化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精心谋划创业兴业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有效服务于“两加一推”,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省正处在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攻坚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为工商联的行业商会和乡镇、社区和异地等区域性商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宽、更广的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为各级工商联扩大会员队伍、优化会员结构、选拔商会人才、培养优秀建设者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商联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在促进“两个健康”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愈来愈突显。

各级工商联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以及栗战书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加主动有为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团结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团结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两加一推”,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作贡献、展作为。

“两加一推”,就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简单的说,就是加速发展贵州的一种政策或是思路吧。

三、贵州省情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一)全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坝地较少。

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8%;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 3230平方千米,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

这种地理特点,使得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二)贵州能源资源富集。

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

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 ,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三)贵州矿产资源丰富。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

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四)贵州生物种类繁多。

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

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

(五)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

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灿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中国的三个处女地:西藏、新疆、贵州,贵州的前景应该很乐观。

四、贵州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垂直分工体系,把贵州定位为原材料生产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