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测试题
班级姓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12 O—l6 N—14 Cl—35.5 Na—23
第I卷(选择题 20分)
1-10题为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某学生测定下列操作、数据合理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取7.5ml水B.用pH试纸测得某地水的PH为5.52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6g D.用烧杯量取200.0ml的盐酸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带火星的木条
A. 取液体
B. 测溶液pH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收集O2并验满
3.下列做法或判断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B.用熟石灰与某化肥一起研磨,无刺激性气味,则该化肥不可能是氮肥
C.用水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
D.按溶解、过滤、蒸发的主要操作顺序分离CaCl2、CaCO3的固体混合物
4.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C.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处加热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试管
5.从下列实验现象所获得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现象,说明溶液呈中性
B.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说明气体为一氧化碳
C.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SO42-
D.铜丝浸入硝酸汞溶液中,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固体,说明铜比汞活泼
6.下列各组溶液,只另加一种试剂不能鉴别的是()
A.NaCl、Na2CO3、Na2SO4 B. H2SO4、NaOH、NaCl
C.HCl、NaNO3、CaCl2 D.Na2CO3、NH4Cl、NaCl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8. 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 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 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C. 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 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9.欲将粗盐提纯,用制得的精盐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粗盐溶解时,可边加粗盐边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按照称量、计算、量取、溶解、装液的顺序操作
D.配制溶液时必备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10.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A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
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
酚酞试液
出现白色沉淀,
酚酞不变红
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
部分变质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浑
浊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C 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红色褪去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
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
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
一定发生了反应
11.(7分)通过化学小实验也能认识化学原理。
(1)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本质区别是。
由实验Ⅱ可以得出水是由组成的。
(2)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Ⅲ:B中铁丝依然光亮,C中铁丝表面灰暗,D中铁丝依然光亮。
B、C对比说明铁生锈主要与有关;
C、D对比说明铁生锈的快慢与有关。
(3)依据如下图进行实验Ⅳ(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12.(5分)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利用海水可制取许多化工产品。
(1)用海水制食盐,常通过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少量的CaCl2、Na2S04等
杂质。
除去上述杂质,先加过量BaCl2溶液除去,再加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生成的沉淀经过滤除去。
(2)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吹出法,即用氯气(C12)将海水里溴化钠(NaBr)中的溴置换出来,
再用空气或水蒸气吹出溴(Br2)。
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氯气置换出溴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②吹出的溴和大量空气混合在一起进入吸收塔(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
Br2+S02+2H20==H2S04+2HBr)。
根据流程图分析,通入S02的目的是。
13.(8分)请根据如图1装置,回答问题: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时,发生装置为,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若使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
(3)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从A-E中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将气体的发生装置由B改进为F,这样做的优点是。
(4)实验室制取H2时,在硫酸溶液中滴入饱和CuSO4溶液会影响反应速率.图2是滴入饱和CuSO4溶液体积(X)与反应速率(Y)的关系图,请回答:
①滴入CuSO4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点过后,反应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14.(7分)镁与NH4Cl溶液反应,不仅有一种盐生成,还有气泡产生。
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气体可能是HCl、02、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确定是否含有HCl,他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该气体中HCl (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02,则可用来检验。
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H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2NH 3+3CuO3Cu+N2+3H20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证明有NH3; 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证明有H2。
(四)实验反思:
(4)浓硫酸的作用是。
(5)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全。
(6)写出Mg与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13分)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Ⅰ.定性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8,可知碳酸氢钠溶液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一种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实验1】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
(3)欲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①可能是Na2CO3②可能是NaOH ③可能是
【实验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将该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假设(填序号)
不成立
B.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固体产物中有Na2CO3 C.取上述B步骤静置后所得上层清液,滴入少量
溶液
无明显现象假设①成立
【实验结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定量探究
为测定某发酵粉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组装仪器,取50g品放入锥形瓶中,关闭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②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直至锥形瓶内不再产生气泡;
③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测量干燥管内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增加的质量(见上图曲线);
⑤重复步骤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再增加.
(1)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
(2)装置甲的作用是,装置乙的作用是;(3)请利用相关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