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多项选择题。
1、通常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A、云量 B、降雨量 C、气温 D、风向 E、风速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A、晴天 B、多云天 C、雨天 D、阴天3、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
A、雨 B、雪 C、冰雹 D、雾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A、积云 B、层云 C、卷云D、白云二、填空题。
1、()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4、“()”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5、(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有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
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7、()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8、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
10、()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是测量降雨量多少的装置。
()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1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
()通常是灰色的。
()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
如果()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13、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通常和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四、判断题。
1、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2、云在天空中是不会变化的。
()3、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5、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6、风的速度是以风每分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7、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31个等级。
()8、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9、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有大量的观测数据。
() 10、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五、看图回答问题。
1、在下图中标注出风向。
9页图2、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月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观察下图并标注天气状况。
14页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的温度最高,()次之,()的温度最低。
A、焰心B、内焰C、中焰 D 、外焰4、近年来,随着倡导饮水健康,()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中含有多种与生命相关的元素,是人类健康的饮用水。
A、含“气“的矿泉水B、纯净水C、矿泉水D、生态水二、多项选择题。
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等因素有关。
A、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B、时间的长短C、水的温度D、是否被搅动三、填空题。
1、()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3、()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4、()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
四、判断题。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 )2、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5、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6、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也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8、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9、我们也可以用嘴灭火。
()10、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11、如果把海水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可达3.7×10亿吨。
()五、看图回答问题。
1、观察下图,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36页图2、观察酒精灯的构造,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37页图六、实验探究题。
1、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
那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小组讨论,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音叉上有()和(),()代表的是音调,()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A、字母B、音符C、拼音D、数字二、多项选择题。
1、人的耳朵是由()构成的,()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A、外耳B、中耳 C内耳 D 耳垂三、填空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是通过物体以()的形式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4、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物体。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
()的单位是分贝(dB)。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7、()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如果把玻璃罩里的()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能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8、在月球上,由于没有(),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9、我们的耳朵里有一个(),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10、( )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四、连线题。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弱震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强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低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高3、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高越短音高越低五、判断题。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 )3、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4、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
()5、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不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或造成损伤,甚至导致听力下降。
所以,我们可以尽情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如“随身听”、MP3、MP4等)六、看图回答问题1、观察耳的结构,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57页右上图2、观察呼吸系统剖面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61页右上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多项选择题。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A、头B、颈C、躯干D、四肢2、身体的肢体活动由()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A、骨骼B、关节C、皮肤D、肌肉3、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A、口腔B、食管C、胃D、小肠E、大肠4、()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A、牙床B、牙齿C、舌D、唾液二、填空题。
1、人体运动需要(),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吸收血液,将()排出体外。
2、人体的运动量越大,消耗的()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 )。
3、人体需要的氧气由()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4、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5、食物在()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6、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三、填表题。
1、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1、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2、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3、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的血液运输更多的二氧化碳,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4、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5、牙齿有四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6、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8、一呼一吸算呼吸两次。
( )9、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
如果两次心跳的间隙是一秒钟,也就是一秒钟跳动一次。
那么,心脏实际上在0.2秒钟就完成了跳动,剩下的0.8秒钟是休息的。
()10、在达·芬奇的眼中,人体的描绘既是艺术作品,又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11、常常保持正确的姿势、减少碰撞等,可以避免头部、脊椎骨等受到伤害,保证身体正常活动。
()12、空气从外界环境进入到肺部,通过了以下器官: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五、看图回答问题。
1、观察手和手臂的轮廓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观察下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67页图 70页右图3、观察人体消化系统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4、观察牙齿的分布排列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75页图 77页图答案四年级第一单元一、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D 3、ABCD 4、ABC二、填空题。
1、气温 2、风向风速 3、雨量器 4、天气 5、天气日历天气日历6、温度温度7、风向8、风向标风向标9、风速仪 10、降水降水 11、雨量器雨量器 12、层云层云层云层云雨层云 13、积云积云积雨云 14、卷云卷云卷云三、填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