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西方犯罪学理论与刑法的关系【摘要】西方犯罪学理论与刑法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对犯罪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就不会有现代刑法学理论的健全和完善,而西方的理论经验也为我国犯罪学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和资源,是我国犯罪学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起点,我国需要在借鉴西方经验与体察中国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关键词】刑法学;西方犯罪学理论研究;犯罪原因
一、西方犯罪学的兴起及发展
犯罪学起源、发达于西方国家,纵观整个犯罪学理论的进程,西方犯罪学理论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发展阶段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时期的古典犯罪学派;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犯罪社会学派及其现代犯罪学。
以贝克利亚为代表的古典学派犯罪学家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主张人们应当基于个人理性来评价一切社会现象,提倡“自由意志说”,坚持刑罚的轻重应以犯罪行为客观危害为标准,坚持道义责任论、报应刑论。
而实证学派受当时自然科学的兴起,以科学研究的实证方式,来寻求犯罪原因,探求犯罪对策。
他们认为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社会的原因)影响着人的行为,坚持犯罪原因的决定论,并且刑罚针对的也不是犯罪行为,而是具体的犯罪人,对他们课以刑罚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改造,帮助其适应社会。
到了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犯罪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西方犯罪学研究在20世纪以前主要以
欧洲为中心,自1909年芝加哥成立“美国刑法和犯罪学研究所”以来,犯罪学研究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当代处于显著地位的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和犯罪生物学均是美国学者的智慧结晶。
所以说,西方犯罪学的理论、学说、学派在刑法犯罪学研究中具有学术严格的历史意义,还构成了刑法犯罪学的基本框架。
我国对犯罪学的系统研究最早始于解放前的20世纪20年代末期,最初学者们主要是翻译和介绍西方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犯罪问题,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犯罪学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70年代末由于犯罪日益加重,犯罪率急剧上升,面对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开始形成了把犯罪现象、犯罪预防和对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犯罪学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借鉴和汲取西方丰富的犯罪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研究犯罪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西方犯罪学的发展经验
对于我国而言,从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现状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经验:
(一)犯罪学的研究视角发生转变
从西方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古典学派着眼于犯罪行为,危害性和罪责,实证派学者则将注意力集中在犯罪人、危险性上,
它主要从人本身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的某些观点,并注重运用教育刑对犯罪人进行改造,力图个人重新回归社会。
现代犯罪学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在研究视角上呈现出新的变化,他们不再以静态方式研究犯罪行为的发生,而是把犯罪成因解释为一种由犯罪人,被害人和社会一起参与的社会过程,因此,现代犯罪学不仅对被别人标定为犯罪的那些人的行为进行研究,而且对把别人标定为犯罪的那些人的行为进行深入探究,如警察、法庭、监狱,形成了标签理论,这一理论从新的视角审视了被害人以及各种社会监控措施,在看到社会监控所具有的预防犯罪的作用的同时,对他们所起到的促使犯罪或继续犯罪的作用进行了新的评价。
20世纪70年代,有学派注意到社会的立法者和维护法律的司法机关在确定犯罪行为范围时的主观倾向,他们用批判的视角对下层贫困阶层的违法者和特权阶层的违法者在地位上进行区别,并尖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犯罪的根源,因此要减少和消灭犯罪,必须从改造社会制度入手。
(二)犯罪原因理论从单一因素向多因素综合理论转化
19世纪末,最早从事犯罪学研究的都是从事其他科学研究的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等,这些学者都是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在自己所从事职业范围内,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某方面专业知识对犯罪进行研究,所以很难摆脱专业知识限制和研究方法的局限,往往过分强调在自己研究方向上所取得的成果。
这些研究者的理
论,一般来讲只从某一单一因素出发研究犯罪,并试图用这一因素对犯罪行为作出合理解释,但由于这些一元论的解释理论之间常常彼此矛盾,难于得出科学的结论又不能全面说明犯罪现象,同时从多个角度探讨犯罪的多因素犯罪原因理论得以出现并逐渐占据统
治地位。
在多因素的犯罪原因理论中,学者们从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角度探求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各种犯罪理论进行整合,以致多因素的范围日益扩大。
由此肯定了犯罪是大量的互相联系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只有对犯罪进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才能真正找到犯罪产生的原因。
(三)犯罪预防理论日益受到重视
犯罪预防思想由来已久,犯罪学作为一们独立的学科形成之后,犯罪预防观念就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早期的犯罪学研究中,犯罪预防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相对犯罪原因的探讨来说,规范的、系统的犯罪预防理论明显缺乏。
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犯罪日趋严重,这种现象促使一些犯罪学家认识到,犯罪预防才是犯罪问题研究的最终归宿,与其苦苦专注于犯罪原因的探讨而对犯罪控制无能为力,不如将犯罪原因与控制结合起来,将预防犯罪、控制犯罪纳入犯罪学研究领域。
联合国所属专业机构也致力于预防犯罪的研讨。
与这努力呼应,犯罪预防和犯罪对策的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犯罪预防的理论也得以出现,在实际中受到了较好的
效果。
三、西方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刑法学的基本内容是犯罪与刑罚,它主要解决正确定罪、适用刑罚的问题,把犯罪与犯罪的法律后果、犯罪与犯罪人的责任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在科学发展史上,犯罪学渊源于刑法学。
在刑事法律科学中,西方犯罪学与刑法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刑法学确定的,具有法律特征的犯罪学中的犯罪是以刑法规定的犯罪为典型形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范围。
其次,刑法学确定的犯罪种类是犯罪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西方犯罪学对各种具体犯罪、各类型犯罪人的研究,是借助刑法的犯罪分类方法加以确定的。
再次,刑法学研究的制裁犯罪的刑罚方法和刑罚制度是犯罪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西方犯罪学要把刑罚作为影响犯罪生成的重要因素来对待,研究打击犯罪对于预防犯罪的影响,并以自己的研究结论为刑法学的研究,诸如犯罪人的主观心理态度,量刑原则、刑罚种类、刑罚制度等发面,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服务。
西方犯罪学和刑法学都以犯罪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但二者的研究角度不同。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学科性质上看,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的法律科学,它以成文法为根据,对犯罪进行规范性的研究,注重揭示犯罪的法律特征以及犯罪与刑罚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犯罪学则是一门是事实性的法律科学,它以犯罪发生的过程为立足点,注重揭示犯罪的原因、
犯罪的规律以及预防犯罪的有效方法。
(二)从研究对象看,犯罪学的研究对象要比刑法学广泛,它不仅包括了刑法意义上的犯罪,还包括一般的违法行为、违反道德的行为、部分越轨行为,以及某些根本不是刑法意义上的犯罪,例如未成年人的犯罪。
①确切的说犯罪学上的犯罪和刑法学上的犯罪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是不尽相同的。
刑法学是以法定的犯罪为研究对象,对于同一犯罪,犯罪学着眼于犯罪的动态过程,注重揭示犯罪的实际状况,犯罪规律以及预防犯罪的途径和措施,而刑法学则揭示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数额及应判处的法定刑幅度。
(三)从研究内容上讲,西方犯罪学的研究视野更为广阔,它不仅仅研究已为刑事司法系统作出反应的犯罪,而且也研究那些未被刑事司法系统作出反应的犯罪及其与犯罪有着密切联系的某些违法行为和社会越轨行为。
不仅要研究犯罪动机,还要研究形成犯罪动机的各种因素,不仅研究刑事惩罚制度,也研究影响犯罪生成的各种因素及其整个预防犯罪的社会宏观体系。
总之,西方犯罪学促进了刑法学的发展,从西方犯罪学方面来看,刑法学要利用犯罪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刑法改革,而西方犯罪学所揭示的犯罪现象及其变化趋势,使刑法学研究能够及时注意到哪些社会危害行为需要刑法予以调整,哪些行为应从刑罚中删除,以及刑罚应趋向重惩还是轻缓,刑事处罚方法的如何改进,都应运用犯罪学的研究结论,因此,犯罪学的研究成果为刑法的修改和完善
为刑法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了事实基础,促进了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发展。
注释:
①王小霞,王国英.犯罪学与刑法学之关系.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第2期(总第57期)2005.
参考文献:
[1]许章润.犯罪学: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王娟.犯罪学—罪因与对策的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3]房玲.试论西方犯罪学理论与刑法的关系和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20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