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消费者分析————————————————————————————————作者:————————————————————————————————日期:2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不仅是个人消费品的购买者,也是大多数儿童用品,老年人用品,男性用品的决策者。
目前,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就业机会的改善和收入的提高,女性的经济独立性和在家庭经济决策中的话语权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在现有的消费市场中,女性消费者越来越重要。
进而,对女性消费行为的分析也变得重要起来。
本有效调查数量为:100人。
构成说明:1.参照不同年龄段消费者所具有的共同消费行为特征,把样本划分为:2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群体,25-35岁的青年为女性群体,35-50岁的中年女性群体,5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群体。
2.为了保持各群体间样本数量的平衡,样本的月收入情况具体划分为四个层次,其中以2000元和2000-4000元这两个层次的居多,分别占总百分比的44%和43%。
3.样本的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和大学专科的居多1.消费水平调查数据显示,样本中的女性一次性网上消费的金额在500以下的居多,占总人数的76%,而在专卖店商场一般的消费金额在200-1000的也居多占到总人数的89%。
而此类型的消费的群体大多数在25-35岁之间的女性群体之中。
不同年龄群体消费水平的比较在调查中很容易发现,25-35岁的年轻女性群体比3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群体更喜欢购物消费。
在访问中我们也发现在5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群体的衣食住行大部分都是由她们的女儿或者是媳妇购买的也就是由25-35岁的年轻女性购买的2消费结构经过调查问卷的分析和统计的数据我们发现被调查的100位女性中,按照消费数额排列,前三位的消费项目是:服饰、护肤品和食品,其中选择服饰的有34人次,选择化妆品的有25人次,选择食品的有36人次。
从进一步的分析得知:不同年龄女性群体的消费结构是有差异的。
女性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把消费的重点放在了服饰和化妆品上,百分比分别为34%和25%.还可以发现;个人也会因为身份去购买超出自己支付能力范围的商品占总百分比的10%。
女性在个人消费中不太注重自我的文化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投入,更大程度上专注于女性自我外表的整饰。
排列在青年女性群体前两位消费项目分别是服饰、化妆品。
老年女性群体前一位消费项目则是食品3消费选择的差异性在调查和分析后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消费选择具有差异性:在25岁以下的女性群体中选择商品看重价格的居多,而在25-35岁的女性群体中选择商品的质量的居多,也有少数人选择商品时是看重品牌的。
基本上老年人选择商品时都是看重质量和价格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对老年女性群体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而商品的品牌和质量还有服务对年轻女性更有诱惑力。
可见,价格是老年人选择消费商品时的重要参考,理性和实用性消费特征随着年纪的增长长逐步明显。
即便不明显,但商品的质量和品牌外观等仍较大程度影响着年轻女性的消费选择,她们更注重于非理性和虚荣的消费。
4.消费选择频率的差异性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同的年龄消费群体和不同的薪资的消费群体在去消费时的频率也具有差异性。
在25岁以下的女性消费群体比25-3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和35-50岁的中年消费群体去商场消费的频率要低,她们当中有33%的女性消费群体选择很少去。
而在25-35岁的青年女性群体去商场消费的频率居多,她们每周都去的占百分百的28%。
而每月都去的占百分比的30%。
也有10%的消费群体选择每月去几次。
在调查访问中我们发现:那些2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消费群体之所以很少去时因为她们的购买力有限。
而25-35岁以上的青年女性消费群体基本上内周都去是因为她们要为家庭购买相应的食物5.网上消费结构的差异性从调查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喜欢网上消费的群体大部分在2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消费群体之中占到百分比的69%,此类群体一般一次性在网上消费金额200元以下。
而在25-35岁的青年女性群体中也有21%的选择在网上消费,此类群体一次性在网上消费的金额在200-1000元。
而老年人基本上不再网上消费。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年轻的女性消费群体在消费时更懂得利用科技,她们很乐意享受网络为她们带来的便捷。
6.消费地点区域的选择从问卷调查的分析和统计后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女性消费时比较喜欢选择去网上,品牌专卖店和大型的商场,当然也有少数的会选择在居住点小店消费。
(此项在问卷中为多项选择,所以具体数据不作具体详解)。
7..求名的购买消费结构从调查和统计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有77%女性喜欢名牌产品,这是一种追求名牌产品或者仰慕某种商品名望的消费动机。
这种消费者对商品的商标和品牌特别重视,一般情况下消费时她们更倾向于购买名牌产品。
此外这种动机在服饰和包包和化妆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女性对于商品的追求层次也越来越高。
同时也可以看出,现在女性的虚荣心是越来越高8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忠诚度经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在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有43%的消费者习惯购买同一品牌的产品,而有57%的消费者则不一定,她们则是看情况。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从而给参展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好处。
顾客忠诚通常被定义为重复购买同一品牌或产品的行为,从而忠诚顾客就是重复购买品牌、只考虑这种品牌并且不再进行相关的品牌信息搜索的顾客,从某种程度上说,忠诚是非理性的。
忠诚依其程度深浅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即:认知忠诚,情感忠诚,意向忠诚和行为忠诚。
由此可以看出:有43%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购物的时候是非理性的,此类消费者并没有对同类型的产品进行相应的质量和价格服务方面的比较。
9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改变经常会看到在街上购物消费时消费者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或者情侣夫妻之间的。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除了会受经济条件等重要的因素的影响外也会受到朋友的影响。
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有18%的消费者在消费购买商品时会因为朋友的消费而改变,而不会受到朋友消费改变的居多,占到总百分比的45%,也有37%的消费者表示不一定。
由此可以得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进而有可能改变她们的消费行为,同时也可看出女性消费者在消费时的犹豫心理。
在很多情况下,女性在购买商品时缺乏果断性,她们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在挑选上,表现出“吹毛求疵”的思想,购买之后还要细细品味,当然经常也会有后悔的情绪出现。
10.消费者自身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欲望的差异性消费能力是指消费者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费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用W来表示,即W=Qu/T。
消费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感觉,它是不足之感与求足之愿的统一。
欲望的特点是具有无限性,一种欲望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人类为了满足自己不断产生,永无止尽的欲望而不断奋斗,欲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在社会学看来,人的消费欲望和需求水平,不但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其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攀比和竞赛,是促成欲望起飞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动因。
这种从社会攀比的角度来解释欲望形成的理论,可以简称为“社会攀比论”。
这一理论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和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
但对这一理论作出最直接、明确论述的,当属于杜森贝里和斯戈。
在分析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有27%的消费者平时的消费可以满足其的消费欲望,而不能满足其消费欲望的居多占到总百分比的33%,32%消费者表示一般,还有8%消费者选择弃权。
由此可以得出:在现有的消费情况下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的消费水平不太满意。
同时也说明了在现代的社会女性之间的消费攀比越来越严重,归根究底还是由于女性的虚荣心。
二11.影响女性消费行为的因素消费行为具有社会属性,且城市女性的消费行为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出了取决于个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的结构之外,还要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1)经济因素在当今社会中女性获得了较为独立的经济地位,使得女性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长可以带来花钱底气和欲望的同步增长。
这不仅影响女性的消费需要喝消费观念,而且影响到了女性消费的选择,还直接影响到了女性的消费结构。
据妇女联合会调查,2000年城镇在业女性中,担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占到4.9%,比1990年增加2.2%,各类技术人员占28.3%,比1990年增加15.5%,在生产运输工人中的比例由原来的48.3%降为17.8%。
城镇在业女性数据显示了城镇女性有了独立的收入。
而女性自身收入水平的增加,又使得女性尤其是城市女性具备消费能力。
城市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不但有力的解释了女性作为整体在消费行为上的特点,而且可以解释女性内部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
不同的女性由于自我或家庭的收入不同,她们在对待物品的消费上就有不同的想法和行动。
“收入较低时,人们的需求层次也较低,在消费结构中,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消费为主”、“同样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消费方式来满足。
”经济因素的影响,对女性的消费行为是根本性的。
对那些收入高的女性来说,她们可以支配更多的经济资本,消费能力也会大大增加,而且在消费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了去追求高质量、高享受、高价格的消费的可能。
而那些低收入女性,面对同样的消费需求,她们的选择是有限的,她们在可以追求超前消费或炫耀性消费的大潮流下,只是在边缘上进行自我生活的编制,她们更主张理性的生活和有计划、有目的的花fei.(2)文化环境因素由于文化、环境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女性消费行为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女性在时尚和外观上更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在各种文化环境因素如教育、性别文化、大众传媒等作用下,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消费群是有自身特点的,但是作为女性内部来说,不同女性的不同分层(职业、收入和年龄),由于她们本身受其职业、性别等亚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
A、社会环境消费自主性和参照群体是一对相对而有联系的概念。
自主性越强,参照群体影响力就越弱。
调查显示:有45%的女性消费者购物时完全自己做主,有18%的女性消费者购物时会参考朋友的意见,还有37%的女性消费者在购物时会参照情人和同事的意见。
家庭是社会人最基本的所属群体,与女性消费者关系最为密切,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明显和最稳定的。
由朋友构成的群体虽然是一种非正式群体,它对女性消费者的影响仅次于家庭,是女性消费者的重要参照群体。
B、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电影、广播、电视、直接信函、网络等,它具有认识、诱导、教育、便利和促销等社会功能。
中国妇联于2001年10月在天津、黑龙江、湖南、湖北、宁夏、江西等省市对600名女性进行“大众传媒对妇女消费行为的影响”的问卷调查,问卷以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电影等6项媒体为主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最关注电视的女性占49.2%,最关注报纸的占32.8%,最关注杂志的占9.0l%,最关注网络、广播、电影的分别占3.9%、3.2%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