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无土栽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上网浏览,使学生初步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概念、优点、方法及意义。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善于动手实践、善于总结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上网查询、动手实践、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形成对无土栽培的全面认识。
2、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提高展示表现自我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尊重热爱与团结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无土栽培的方法,无土栽培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响起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好,那我们开始上课,同学们,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植物一般都生长在哪里呢?生:有的生长在丘陵。
(课件展示)生:有的生长在高山。
(课件展示)生:有的生长在平原。
(课件展示)生:陆地.....生:总之地球上的植物一般都生长在土地上。
师:是的,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我们的地球母亲也因为这些植物的生存而更加充满生机。
那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个题,请你们想一想植物离开了土壤还能生活吗?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仔细考虑考虑。
谁能用动作表示表示植物的生长情况呢?生:我认为植物离开了土壤不能够活。
(植物枯萎、奄奄一息)生:我认为植物离开了土壤照样能成活。
(植物也会长的很茂盛)例如:我家阳台上的绿萝只要有水行了。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在我们生活中就有例子。
非常好。
这两位同学表现的非常好。
那同学们你们认为呢?认为照样能够生长的请举手,认为不能生长的请举手。
哦!我看怎么还有一部分同学都没有举手呢?拿不定主意了,可见同学们有着不同的见解,那植物离开了土壤究竟能不能生长呢?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一起到山东兰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一次考察,相信通过这次考察,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同学们观看录像)师:同学们,刚才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了这些植物离开了土壤也能生长。
生:而且生长的非常旺盛。
生:我发现这些植物有的生长在水里。
(二)提出问题:师:是的,植物离开了土壤照样也能够生长。
而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种植方式叫做无土栽培。
你们想不想研究?生:想。
(异口同声)师:关于无土栽培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谁想来说一说?生:什么是无土栽培?生:无土栽培有什么特点?生:无土栽培有哪些方法?师:同学们,你们以前研究过无土栽培技术吗?生:没有生:有。
师:那课前你们探索了吗?生:探索了。
师:谁想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探索的?生1:我是在上网查阅了资料。
生2:我是翻阅了有关无土栽培的书籍。
生3:我是参观了附近的现代农业园区。
生4:我是请教了农业技术站的工作人员。
交流汇报: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办法。
下面我们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研究讨论交流。
待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怎么样?每一个小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或两个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时可以随时交流。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师:好了,时间过得很快,同学们交流时间到了,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最先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还有吗?好你们小组先来吧。
1小组: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是无土栽培。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天壤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
师:你们小组了解的真不少。
还有哪个小组也研究了这个问题?谁还想补充一下?2小组: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无土栽培的特点是什么?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无土栽培的特点是不受地方限制,产量高、品质好、能反季节生产,减少病虫灾害。
因此无土栽培是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产品来源。
同时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师:你们小组探索的真不少。
还有吗?3小组:我们小组通过研究知道了无土栽培技术最早使用的是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伍德华德,他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配置成营养液用来代替土壤,这就是无土栽培。
师:你们小组知道的这么多。
还有吗?4小组: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无土栽培的方法有哪些?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无土栽培有立体栽培,水培,沙培等方法。
例如:鲜花可以插在营养泥中,仙人掌可以生活在沙漠中,水仙花只要有水就可以成活。
师:你们小组的知识面可真广。
(三)指导实践1、师:在这里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离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结合刚才我们小组的汇报,我们对无土栽培知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老师所培育出无土栽培的植物。
你们都认识他们吗?生:认识,(萝卜苗、豌豆苗、黑豆苗)同学们想不想用无土栽培这种方法来自己实践一下,栽培一种植物呢?生:想,师:那么我相信同学们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2、指导学生做栽培大蒜的实验。
师:根据我们刚才所获得的知识,也为了进一步了解无土栽培的方法,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
你们知道这些材料都是干什么用的吗?师:谁想来说一说?生:培养皿是用来盛水的。
你说呢?生:这个泡沫板是用来固定大蒜的。
生:这瓶中的营养液是用来培育大蒜的。
生:小刀时用来挖孔的。
师:那我们怎么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进行一次无土栽培呢?你们小组之间能讨论讨论吗?(生讨论、师巡视)师:谁想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打算的?生:我想先把塑料泡沫挖好孔,把大蒜放进去。
生:我想把营养液倒入培养皿中,然后再把大蒜种植好的大蒜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汇报的很好。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适合的种植大蒜的培养皿和用来固定的泡沫塑料板。
然后在泡沫塑料上挖孔并将挖好孔的泡沫塑料板放在培养皿中,再把蒜瓣放进泡沫板的孔中,浇上营养液,最后将种植的大蒜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课件展示种植方案)师:你们知道怎样来做这个实践了吗?你认为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生:注意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把手划破,注意营养液不要溅到桌面上。
(小组汇报)。
师:老师也有要提醒同学们的注意事项。
(课件展示)谁想来读一读?生读,师:那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个无土栽培种植大蒜的实验。
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生做实验,师巡视,适时指导)师:谁来谈谈种植大蒜的体会呢?对这个已经种好的大蒜你有什么打算?小组交流一下你们进行植物栽培的经验和困惑。
谈谈你的意见?生:我打算把它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生:我知道每次换水要换的干净。
生:我知道在栽植大蒜的时候要设计好合适的距离,或者设计一个好看的造型,这样显的更美丽漂亮。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些宝贵的意见,同学们都记住了吗?那要知道哪个小组的大蒜长得最好。
这就需要同学们把栽培好的大蒜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
可以是家中的阳台上、书桌上、阳光充足的地方。
并且每天用固定的时间来观察和记录,把所观察到的现象写在记录单上。
一周后把自己的观察日记和植物照片带到学校里来让我们一起欣赏。
我相信同学们栽培的大蒜一定能生长的非常旺盛。
(四)总结延伸1、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研究已经成功解决了问题。
还有问题吗?生:没有。
师:你们没有问题老师这里有个问题。
作为一个家乡的小公民,你们认为无土栽培技术在我们家乡有推广的价值吗?也请同学们为家乡的农民叔叔阿姨多出出主意。
我相信无土栽培技术终究会将成为新的开发利用领域。
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让我们拭目以待,相信未来的家乡有你们的建设会更加富强美丽!课下请你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废旧的饮料瓶、塑料泡沫、鸡蛋壳等材料设计一个简易的花盆。
并自己种植一盆无土栽培的植物带到学校供同学们欣赏好吗?生:好。
师:那同学们下课![学情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关注学生自我,以及与社会、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课程。
它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成长开辟了一条崭新又充满趣味性的道路。
它是学生成果与体会的个性化的展示与交流.是学生自我风采的发挥与展现。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它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等),转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模式、以知识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方法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
本单元是以植物栽培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问题。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效果分析无土栽培正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在现代化的农场种人们可以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地满足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从而是植物长得更好。
它具有投资成本少、操作简单,管理容易,节水省肥、劳动量少、无连作障碍、高产优质等显著优势。
它减少传统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调整、循环、监控、管理等复杂工作,以及克服了营养液无土栽培投资成本高、生产成本高昂、产品品质差等弊端,适用于大面积生产。
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理解水能溶解物质。
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主体性、探究性原则。
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
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整节课让学生有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
这就意味着师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当然同时也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一、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