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热力学.ppt课件

工程热力学.ppt课件

.
1.1 工质及热力系
工 质: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
热源(高温热源) :工质从中吸取热能的物系
冷源(低温热源) :接受工质放出热能的物系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热力学中常把分析对象从周围 物体中分割出来,研究它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能量和物 质的传递。
.
热力系统(热力系):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 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 外 界:热力系统以外的部分。 边 界: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分界面。
四. 平衡状态
如果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 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则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 平衡状态。
.
实现平衡的充要条件: 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一切不平衡
势差(力差、温差、化学势差)消失是系统实 现热力平衡状态的充要条件。
.
热力平衡状态满足:
热平衡: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热量的 传递。
由于压力计的测压元件处于某种环境压力 的作用下,因此压力计所测得的压力是工质的真 实压力 p (或称绝对压力)与环境压力 p b 之差,叫做表压力 p e斯卡(简称帕) 符
号: p a ,
1pa 1N/m2
工程单位:
标准大气压(atm , 也称物理大气压) 巴 (bar) 工程大气压(at) 毫米汞柱(mmHg) 毫米水柱(mmH2O)

气 燃机
燃 气 轮




.
压缩制冷装置系统简图
.
地源热泵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想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 水蒸汽 湿空气 制冷循环
.
第一章 热力学基本概念 1.1 工质及热力系 1.2 热力系的宏观描述 1.3 基本状态参数 1.4 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
传热: ✓ 借传热来传递能量不需要物体的宏观移动。 ✓ 传热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温差时发生的 能量传递过程。
.
二、容积功
气缸
热 源
左止点
p
1
可逆过程的容积功在p—v图中的表示
飞轮 续41
右止点
2
2
w 1 pdv v .
p 1
2
2
w 1 pdv
v
*强调:1. p v 图上曲线下面的面积代表容积功
.
正向循环:
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循环叫正向循环,也叫 动力循环,它使外界得到功。
正向循环的经济性-热效率:
.
热源
Q1
热机
Q2
WQ1 Q2
冷源
t
w net q1
逆向循环:
把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循环叫逆 向循环,也叫制冷循环或热泵循环,它消耗外 界的功。 制冷循环的经济性-制冷系数: q 2
力平衡: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相对位 移。
自然界的物质实际上都处于非平衡状态, 平衡只是一种极限的理想状态。
工程热力学通常只研究平衡状态。
.
1-3 基本状态参数
一. 温标
定义:温标是指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温标三要素:
测温物质及其测温属性
基准点
分度方法
.
经验温标与绝对温标:
任选一种物质的某一测温属性,采用以 上温标的规定所得到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 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物理性质。热力 学理论指出可以建立一种不依赖于测温物质 的性质的温标,即热力学绝对温标。
Ek
1 2
mc2
Ep mgz
.
系统的总储存能(简称总能)系统的储存能
热力学能 U
宏观动能
Ek
宏观位能
EP
系统的储存能 E
即 EUEkEP
1kg工质的总能为比总能:
e u 1 c. 2 gz 2
二. 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能量平衡关系式: 输入系统的能量-输出系统的能量=系统总储存能
转换为功的
气缸
活塞
飞轮
热 源
工质、机器和热源组成的 系统
假设过程是可逆的。
问题:过程可逆的条件是什么?
.
气缸
可逆过程模拟
活塞
飞轮
热 源
左止点
p
1
v
.
气缸
热 源
左止点
活塞
飞轮 续41
p
1
2
v
.
气缸
热 源
左止点
p
1
飞轮 续41
2
v
.
气缸
热 源
左止点
p
1
飞轮 续41
2
v
.
气缸
热 源
左止点
p
1
飞轮 续41
.
二、 过程量-功和热量
只要存在不平衡势差的推动作用,系统和外 界就会发生能量的交换-作功或传热
功的力学定义:功是力和力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W Fdx
2
W 1 2
Fdx
1
功的热力学定义:
在力差推动下,热力系统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 量,且其全部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
观察下面的过程,看热能是如何
热能的利用
1.热 利 用—将热能直接用于加热物体,以满足 烘干、采暖、熔炼等需要。
2.动力利用—通过各种热能动力装置将热能转换 成机械能或者转换成电能加以利用, 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及 交通运输提供动力。
.
能量的转换和传递过程
一 次 能 源
风 水 化核地太
力学
热阳
能 能 能能能能
燃 烧
裂变
闭口系: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交 换,传递能量只有热量和功量两 种形式。
在热力过程中(如图)系统 从外界热源取得热量Q;对外界 做膨胀功W。
量的变化
QWE2E1
.
2.3 开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
实际热力设备中实施的能量转换往往是工质在热力装置中 循环不断地流经各相互衔接的热力设备,完成不同的热力过 程后才能实现能量转。因此,分析这类热力设备时,常采用 开口系即控制容积的分析方法。
热可以变为功,功也可以变为热,在相互转变时 能的总量是不变的。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了获得机械能,则必须 花费热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 现的。
.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方程式:
就是系统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平衡方程式,任何 系统、任何过程均可根据以下原则建立能量方程式:
进入系统 的能量

离开系统 的能量
.
热力学绝对温标(热力学温度或绝对温度) 开尔文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从理论
上引入的与测温物质性质无关的温标。它可作为 标准温标,一切经验温标均可以用此温标来校正。
符号为T,单位为K(称“开尔文”)
规定水的三相点为基准点,并规定此点的温 度为273.16K
.
二. 压力
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压力 (即压强) 压力计:测量工质压力的仪器。常见的压力计有 压力表和U型管。
.
热量的定义
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差则通过
边界传递的能量,用Q表示(比热量为q)
热量的正负 热力学中约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热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J(焦耳),工程单位:kJ(千焦)
.
可逆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定义:热力系和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
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T
计算公式:
2
1
q Tds
工质流动而作的功称为推动功,进出系统的推动功之差 称为流动功(也是系统为维持工质流动所需的功)。
如图所示,当质量为m的工质在外力的推 动下克服压力p移动距离h,进入截面积为 A的气缸时,则外界所作的推动功为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也无物质交换
.
1-2 热力系的宏观描述
一. 热力学状态:
工质在某一瞬间呈现出来的宏观物理状 况,简称状态。
二. 状态参数:
描述工质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如温度、 压力等。
.
三. 状态参数的特性:
状态参数都是宏观的物理量。
状态参数是热力系统的单值函数,其值只取 决于初终态,与过程无关。
2
q12 1 Tds
热量单位:J,kJ
ds
s
0
1
s2 s
.
五. 热力循环
热力循环定义 工质由某一初态出,经历一系列热力状态变化
后,又回到原来初态的封闭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简称循环。
显然循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连续的能量转 换,而不可能是为了获得工质状态的变化。
.
循环的经济性 经 济 性 指 标 = 得 到 的 收 获 花 费 的 代 价
.
一. 稳定流动与流动功
工程上实施的能量转换过程一般都是在工质不 断流过热工设备时进行的。常用的热工设备除了起 动、停止或者加减负荷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外界影 响不变的条件下稳定运行的。这种流动状况称为稳 定流动,即开口系统内各点流体的热力状态和流动 情况都不随时间变化。
.
推动功 工质在流过热工设备时,必须受外力推动,这种推动
边界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假想的; 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
系统与边界:
系统
系统
以空间为系统,进、 出口边界均为假想边 界,系统与外界有物 质交换
以气缸内气体为系统, 活塞表面上的边界是移 动边界,系统与外界没 有物质交换
.
热力系统的分类:
根据系统与外界物质交换、热量交换的情况 闭口系统: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恒 定不变,也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系统被划定在 一定容积范围内,也称控制容积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单位:W(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