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所谓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中学生尽早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外部世界(专业、职业等)、认识自我与教育的关系、认识教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做出生涯决策与行动的一种教育。

在国际上,旨在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培养人的职业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生涯教育,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些发达国家在近百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构建了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实践,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美国的“生计教育”、英国的“少年学徒计划”、日本的“进路指导”、瑞典的“职业指导教育”等等。

在国内,台湾教育部更是早在十年前就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了“日常教学七大学习领域”,把“生涯规划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确定为“十大基本能力之一”。

国内外先进的生涯规划理念与实践,为我国中学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宝贵的经验。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由于中学生生涯教育的缺失,学生往往盲目抉择、被动学习,普遍对自身和社会认识的不足,又无一技之长,即使成年也较难独立生存,迷茫感与焦虑感尤其严重。

特别近几年,随着全球就业形势的日益严重,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巨大。

此时,不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也被提上工作日程。

其次,学生与家长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也日趋明显。

新浪网08年5月推出“中学生是否需要进行职业规划”的调查,结果表明,72.73%的学生称自己在高中时代从未有过职业规划的意识,而61.98%的人认为职业规划的教学任务应该由高中承担,而不是大学,高达90.91%的人认为高中生有必要进行职业规划。

最后生涯规划是引导学生如何选择自己专业与职业,但在实质上,生涯教育更是影响着学生为人生追求拼搏的信心与激情。

在今天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体现个体价值最大化,确定人生发展方向,为准确定位
提供奋斗目标与策略,增强生涯竞争力。

不管是从社会、学校、家庭来讲,还是从个人来讲,生涯规划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多赢的最大化作用。

就我校高中生的现实看,一些学习差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找不到个人与社会的切合点,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对个人的优势及职业的大千世界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为未来的职业选报专业并做出规划。

从高中教师层面看,教师缺乏对于学生职业指导的必要知识与技能。

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学校决定在全体高中生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旨在为学生文理分科、高考专业选择的决策提供帮助,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更深入的思考。

二、研究范围与内容:
高一、高二的全体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教学、德育干部。

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包括职业性格、兴趣、能力、成长重要事件、多元智能发展情况);对职业外部世界的认识(对自己所想要从事的一个职业,进行一次职业生涯访谈);对决策方式的明晰;正确选择文理、选报自己适合的专业;职业榜样的引领;教师对学生以活动和讲座方式的引导。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我们按照发现问题——表述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行动——效果评估——继续行动与研究的路径开展工作。

承认每一位参与研究人员包括学生自身的作用,采取合作式的相互交流,与教育教学融合,保持自然性、持续性和循环性,更强调质的研究方法。

运用访谈、观察、实物分析等方法,在自然情境下获得原始研究资料,充分发挥教师身处教学一线的优势。

个案法: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多元智能等情况根据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记录,对自己以往成功的体验进行梳理,同时根据社会职业的变化情况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分析,写出自我成长报告,成为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案材料。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11月
1、查阅资料,制定开题报告;
2、学生完成职业性格、兴趣、能力、多元智能发展情况调研,掌握调研结果,并记录在笔记上;(调研问卷由心理咨询室统一印制发放)
3、学生对自己成长中的成功事件,从有记忆开始梳理,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中;
4、学生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选择一个熟悉的正从业的人进行人物生涯访谈,并记录访谈结果在笔记上;
5、由教育教学干部开高一、高二班主任及相关教师会,统一思想,对学生的引导做准备。

(二)、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
1、班主任做四次心理活动课。

内容是“我是谁”,“我的成长足迹”,“我的未来不是梦”“青春航标”(1、3、4、学校可提供范本,第2个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以往成功事件的体验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包括实物、图片等)。

(科研室与德育处共同组织)
2、学校组织县内外成功人士职业生涯报告会,2—3次。

(德育处组织)
3、心理教师在高二以讲座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教育,在高一以心理活动课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课时数在8—12节。

(王宏云老师负责)
4、在高中基础年级开展“放飞梦想,青春无悔”的演讲比赛,将好的演讲稿整理成册。

(学校团委组织)
(三)、结题阶段:
学生形成自我成长报告;班主任组织学生在班内进行交流;学校组织好的报告在师生内交流;学校形成研究报告并处学生的职业生涯自我成长报告集。

五、预期成果:
1、学生自我成长报告集《我的未来不是梦》,负责:科研室2011年6月
2、《职业人物生涯访谈录》负责:张贵、石占东及高一、高二班主任
3、学生优秀演讲稿集《放飞梦想,青春无悔》负责:德育处与团委2011年6月
4、研究报告《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行动研究报告》王宏云2011年7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