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游乐山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

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

“油炸豆腐干!”“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

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_______)增添(_______)眺望(_______)乐趣(_______)2.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把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想作者是按()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

4.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________、________,北面的________,南面的________。

5.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6.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溜冰①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②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

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③果然,此法甚妙。

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④我想,椅子真是好!⑤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⑥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溜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呢!这回他走上冰来,yì yán bù fā( ),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⑦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我嚷着要那椅子。

⑧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

我只得zì lì gēng shēng( ),站稳了脚步。

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

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不是吗?⑨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⑩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

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1.根据拼音写词语。

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怎样理解文中“椅子”的含义?( )A.“椅子”就是“我”溜冰时可以扶着和坐着休息的用具。

B.“椅子”是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你依赖、依靠的人。

6.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

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

在2011年之前的十多年里,这个台湾女记者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

为了让这些与世隔绝的孩子能尽快地融入现代社会,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

在那些麻风村的孩子看来,“张阿姨就像妈妈一样”。

她熟悉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与脾气秉性。

200年之前,这所已经成立了十几年的小学,还没有出现过一个毕业生。

因此,与家长“抢孩子”,就成了张平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只要发现一个孩子消失,她就会跑到对方家里,“胁迫恐吓那孩子回来读书”。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很少有孩子能够坚持读完中学,“走路又远,功课会跟不上,还常常被同学歧视和欺负。

”最让张平宜难过的是,愿意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的孩子正在逐年减少。

为了给孩子们找出路,她又让在青岛开办工厂的弟弟,为想要外出打工的学生们提供职业技术培训。

“我的十几年青春,就这样献给了这里。

”张平宜感叹道。

她有时候,遇到一些烦心事儿,她只有请朋友抽烟斗,“借助烟草气息,放松濒临失控的情绪”。

她有一定程度的神经衰弱,常会失眠,她的手袋里总塞着几包松弛神经的药物。

许多台湾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疯子要跑到一个山坳坳里的麻风村,去吃这样的苦。

”但对张平宜来说,在这片大山里,她似乎背负着某种使命,“我是一个母亲,看到麻风村的那些孩子,我无法掉头离去。

”张平宜这样说道。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四字词语。

(1)衣物食物应有尽有,不用担心。

(___________)(2)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

(_____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张平宜原来的身份是___________,可她为了___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_____。

3.从“张阿姨就像妈妈一样”你感受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胁迫恐吓那孩子回来读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张平宜并不是真正恐吓威胁那些孩子,而是哄着他们来上学。

B.张平宜为了挣钱,采取打骂等手段。

C.张平宜经常吓那些孩子,使他们不得不来上学。

5.许多台湾人都不能理解,认为张平宜是疯子,跑到那里去吃苦,很不值得。

你也这样认为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神奇的瓦片》,完成练习。

神奇的瓦片①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

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②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

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在市场上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③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④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能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

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⑤为了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

⑥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1.下列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A.汉瓦的价格较昂贵。

B.瓦片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

C.传统的屋面瓦具有保温的特点。

D.瓦片的功能较之以前有所扩大。

2.关于瓦片的功能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屋顶建材B.透风,挡雨C.防渗水,防火D.敲击坚硬物品3.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列数字B.打比方C.举例子D.作比较4.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B.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C.表示列举的省略D.表明语意未尽5.汉瓦的神奇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6.读第①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这句话中的“多”字能删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游雁荡山暮色浓浓,景物朦胧。

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

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

那就先看看合掌峰吧。

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剑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

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

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

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

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

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

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

我去看金鸡峰。

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

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

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写近义词。

窥视——(____)小心——(____)迷人——(____)2.“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是来自朦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