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管理衡南县廖田镇中心学校罗开国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管理手段的优劣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新办法。
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和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校从管理机构、制度建设、常规管理这几个方面加大了内部管理的力度,狠抓德育管理和教育管理,真正体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以德育人,以教学为核心的体制。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
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
由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
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
学好《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
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
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高于国家标准的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如评职指标受限时,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并与工资挂勾,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
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
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优秀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
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
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
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评为优秀职工,进行奖励。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
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
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四、坚持制度建设,营造育人氛围首先,根据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师资、生源、教学条件等拟定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合理搭配好各年级及教研组的教学力量,按《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编排好课程表,安排好各项课程教学活动,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其次,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切实的质量标准,将教学的检查指导、督促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
如每学期进行两次全面性的常规大检查,并加以量化评分,平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进行随堂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动态。
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学生及自身特点制定教改实施方案、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师教学联谊活动,制定具体措施。
隔周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教研活动,以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三,教师结合教学活动,学习教学理论,学习大纲,举行各种讲座,研究课堂教学管理与控制,指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采用“派出去,请进来”,就这一年教师派出去学习近30人次。
先后分别邀请优秀教师来校讲学指导。
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每周至少做两张读书卡片。
五、课堂教学,求实创新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师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我校紧抓了课堂教学控制与管理的缰绳,进行“强化课堂教学改革,高扬学生主体地位”为主题的教改实验,强调课堂教学自主化。
1、抓教学目标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学习《纲要》,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掌握教学要求。
要求各学科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体现时代特点。
学校各个科室和每个教师办公室配有电脑,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要求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2、抓教学结构优化一是抓驾驭课堂,稳定课堂教学秩序,包括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提问,组织课堂练习,控制课堂内的时间分配。
(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所以我校对教师备课的检查是抓得非常严的,每学期都进行创新教案设计评比。
)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注意教学程序的控制,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和教学诸因素的相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抓加强主体意识,要求课堂面向全体,强化因材施教。
3、抓把课堂教学推向社会近年来,我校大胆尝试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参与指导教育教学,把课堂推向社会,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育科研工作常抓不懈教育科研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手段,完善教学教研管理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我校采用各种方法和必要的制度,调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激情,增强教研意识。
为了使教学教研有目的性、针对性、实用性,我们采用纵向深入管理,横向突破的方法。
1、完善管理网络我校推进了学校教导处、教研大组、备课组、个人四级研究网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奖》、《综合效益奖》等奖励办法,每学期各教研组拟定教研计划,制定专题研究实施方案。
认真切实地开展规范教研组(备课组)评估达标活动。
2、听课评课促教学说课、听课、评课是进行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方式,能起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作用。
我校主要抓了五种课型。
①示范课。
教学经验丰富的市教坛新秀、县级名师培养对象及学校教学骨干上这类课,起了“传帮带”的作用;②表演课。
外出学习的教师返回讲课,以传播教研教改信息,吸取新经验;③汇报课。
新调进的教师和新任学科的教师上这类课,目的在于了解他们课堂教学情况;④研讨课。
全体老师参与,围绕专题发挥各自教学特点,目的在于促进课堂结构优化;⑤随堂课。
开放周学校内所有课堂向所有老师开放。
坚持讲评结合,教研结合。
要求老师每人至少要有一个校级课题,这样以教研促课题,课题促教研,基本实现了教师有特点,课堂有特色。
3、竞赛总结相结合竞赛是教研管理的一种方法,研究总结是教研活动的深入。
我校制定了《学生素质评价细则》、《优质课评定细则》、《教研成果奖励条例》等,这样教学上各项工作有了标准,教师有了努力的方向,学校就有了督查的依据。
首先抓好教师竞赛。
优质课从校级入手,再到县、市参赛,这学年我校派出老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均获奖。
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并给予奖励,作为评先评优条件。
这一年我校教师撰写课题报告、论文、案例等在省、市、县各级评比中获奖的有70多篇,部分作品刊登在教育刊物上。
其次,抓学生竞赛。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思想正确与否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正确的教学思想尤为重要。
我校上至领导下至老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要克服“片面追求”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于我校从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学生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在各级各部门举行的征文比赛中我校均有学生获奖。
县教育部门举办的演讲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我校学生踊跃参与并获奖。
除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活动外,我校每年还开展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等,内容有作文、书法、绘画、手工制作、器乐、卡拉、舞蹈、乒乓球等。
要求全员参与,以期达到全面发展。
由于我校紧抓了德育工作和教学管理这根主线,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增添了活力。
目前,教学、教研、教改蔚然成风,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师上课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成绩显著,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全校将逐步形成教学教研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