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2013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2013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狠抓关键措施落实,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今年我区紧紧围绕‚稳面、提产、增收‛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粮食生产部署,积极贯彻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小麦有效克服了冬前积温不足、春后干旱以及频繁倒春寒,水稻高温热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力保障了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

根据统计部门提供:我区今年小麦播种面积38.88万亩,亩产380.5kg/亩,水稻播种面积39.54万亩,亩产581.1kg/亩,玉米播种面积1.23万亩,亩产375.1kg/亩,粮食亩产达到476.1kg。

粮食单产继续保持全市第一1、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有效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2013年我区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惠农政策资金7017.62万元,其中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940.39万元,每亩补贴20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5449.32万元,每亩补贴103.4元;水稻良种补贴实施总面积为41.86万亩,补贴金额为627.9万元。

2、开展高产增效创建,示范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

今年实施的稻麦省、部级万亩高产增效创建点8个,另外自建万亩示范片2个(顺河、丁嘴各1个)。

通过集成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实行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播种(育秧、移栽)、统一机械整地、统一病虫草专业化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械收获,集成普及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并大力开展商品化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专业化服务,全面加强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实现粮食生产重点乡镇、万亩示范片以及关键环节技术与专业化服务全覆盖。

3、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全省领先,有效减轻病虫害损失。

以‚科学植保、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为要领,以‚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为中心任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防治小麦、水稻纹枯病、秧田灰飞虱和一代二化螟、水稻病毒病、稻曲病、麦穗期病虫害,小麦‚一喷三防‛补助物资免费发放;整合高产创建以及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项目,通过政府采购集中购买农药免费发放给农民,通过统防统治,有效控制我区稻麦病虫为害,为我区粮食丰产丰收作出重要贡献.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领跑全省,奠定粮食优质高产基础。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测、配、产、供、施‛的施肥推广体系,积极进行土壤化验、植株化验,完善数据库,准确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肥,在全区范围内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全覆盖,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5000多吨,实现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

同时通过实施有机质提升秸秆腐熟剂项目18.1万亩,既保障了秸秆还田工作的顺利实施,又提升了耕地质量。

5、蔬菜产业加快发展,设施化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抓手,加强科学规划,努力扩大基地、培养龙头、提升档次、增加效益、推进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突出集中连片种植,规划建设永久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1个,已流转土地、计划秋播期间建设的3500余亩。

二是加快发展以绿色设施蔬菜,全区新增高效设施蔬菜面积1.3万亩,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推进,在新宿沭路、新宿泗路沿线建设一批千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实现规模连片发展,形成3条蔬菜万亩产业带。

(二)加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积极开展监测、强化监督抽检。

配合做好省市级例行监测,配合省市对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残留进行监测,1-12月份对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的348个蔬菜样品、农贸市场和超市的72个畜禽类样品进行了抽样检测,据统计农产品监测合格率96%、畜产品监测合格率99%以上。

并组织检测人员对全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及城区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蔬菜产品采取了定期采样速测,全年累计检测农产品样品480个,检测合格率98%以上。

积极开展监测。

按照市农委要求,承担市交易市场农产品监测工作,每月开展交易市场50个农产品样品的检测工作,对30个蔬菜样品进行甲胺磷等22种农药检测,编制检测报告。

据统计,蔬菜监测合格率为96.67%,畜产品监测合格率为100%。

2、积极做好三品认证工作。

按照‚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要求,围绕‚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农产品认证力度;并积极推荐市场占有率高、质量过硬、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申报省市名牌农产品,提高我区优势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013年度,全区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个,新增认证绿色食品12个;组织申报省名牌农产品1个、市名牌农产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率80%。

对对获证企业跟踪实时监督检查,建立详细档案,分别设立区级、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实行‚一对一‛监管,并逐家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建立了田间跟踪档案,详细掌握其使用的投入品品种及其用量等信息资料。

对于检查不合格的生产基地,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三)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提升农业发展科技水平。

1、加强农技推广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在全区逐步建立起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和定期培训制度,培养各类农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不断提高推广技术人员素质。

二是以科技入户、三新工程等项目实施,统筹农业科技力量,整合科技人才资源,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拓宽培训的针对性。

2、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推广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和氮肥后移、水稻机械化栽培、无纺布覆盖水稻育苗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新技术10项,根据农时,提出生产技术意见,大力开展主推技术培训,超前做好技术服务。

同时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创建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10个、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片3个,以示范带动科技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另外进行精确施肥氮试验、3414田间肥效试验等试验课题5项,完成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75%戊唑醇〃百菌清WP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示范、几种杀虫剂防治防治花生地下害虫试验试验课题6项,单位自拟课题4项,在镇设立了粮食新品种区域生产试验区,进行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的田间鉴定试验,为今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打好基础。

3、引进推广农作物优新良种,调整优化种植产业结构。

大力示范推广水稻四改,连粳7号、宁粳4号粳稻新品种4个,推广面积近10万亩。

全面实施小麦品种的优质纯良化工程,推广烟农19、济麦22、淮麦20、淮麦24,坚决淘汰品质退化品种,全区优质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面积达35万亩以上。

(四)积极培育粮食生产新型主体,提升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六)适应粮食生产方式新变化,培育种粮大户、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126个,其中申报市级财政扶持6个,每个10万元。

开展针对性服务,提升种植大户生产水,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并加强产销衔接,组织粮食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进行对接,发展产业化经营二、主要存在问题2013年推广中心、检测中心工作在农委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但还清醒看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压力加大。

监管手段缺乏,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面监控。

在土地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和种植农户‚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无公害农产品价值难以体现,制约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市场准入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农残检测只对源头生产有指导意义,对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理缺乏实质性的政策支持,农产品生产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和生产能力有待提高等。

今年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显看到今后问责的压力。

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与农业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及队伍问题。

专业农技人员缺乏、乡镇农技人员更缺,而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农村青壮劳力大多转移从事非农产业,从事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劳力结构呈现老年化、妇女化的趋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部分农民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弱,粗放种植方式成为许多农民的首选,加之公益性服务能力还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尽完善,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在农技队伍中有时不能深入田间地头,时常有‘踩高跷’现象;有的党员缺乏最基本的奉献精神,个别人为了个人目的,损害集体形象,缺乏集体荣辱观。

三是缺乏亮点工程。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区在种植业方面明显缺乏可供领导、外商参观学习的亮点。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2014年围绕管理求创新、党建严要求、业务上台阶、外部助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是管理求创新方面:利用好事业单位改革的岗位设置,探索岗位双向选聘、鼓励富余非专业人员离岗招商等,绩效工资实质性、通过岗位目标自评、职工互相评、领导班子考评相结合的绩效考评制度,努力避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局面,打破大锅饭。

二是党建严要求方面: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利用每天早晨点名会、各种培训、党课,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抓干部职工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党性认识。

大力开展干部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教育。

增强干部职工荣辱观认知程度。

班子成员严于律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算好个人在廉政方面出现问题,必将给个人、家庭、单位带来的损害‚三笔账‛。

通过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建设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领导放心、兄弟单位能够高看一眼的集体。

三是业务工作方面:紧紧围绕高产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创新技术推广责任管理机制,细化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结合科技入户和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建立‚农技人员+示范户+农户‛、‚农技人员+基地+农户‛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创新考核考评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建立农技推广科技入户绩效考评制度、激励机制等,争取每名农技人员都创建、帮办1个示范方,进行观摩评比,调动农技中心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从讲给农民听变做给农民看,培育亮点。

实现农技服务零距离、全覆盖。

在粮食生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争取在全市率先将项目资金100%落到项目上;在粮食单产求突破,创建粮食吨增加有效供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加快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切实增强种植业综合竞争能力,加快推进种植业现代化。

争取在农产品检测中心承担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三品认证工作,植保站和土肥站的各项工作争取处于全省领先位次;在作物栽培、种子管理、园艺蔬菜的各项工作在全市处于突出位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