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

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


2000年10月,我国提出了“十一五”计划,将我国的战略路线确定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002年7月,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提出 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在建设统一 的电子政务网络时,应将电子政务网划分为公众服务外网与政府内网,在 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时,可以启动“人口基本信息库”、“法人 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和“宏观经济数据 库”建设,在建设重点业务系统任务时,应加强“十二金”等十二项重要 业务系统建设,在取得初步成效的核心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启动宏观 经济管理(金经)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保)、金农、金水和 金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八项工程;2005年10月1日中国政府网 ()正式应用,标着我国“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工程的电子 政务建设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时代。
2.人才资源不足或素质不高的问题。 重视硬件投入,忽视制度建设和对公务人员的培训。 3.电子文档确认和合法性问题。 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4. 如何统一协调不同部门的信息化问题。 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僵尸网”频现。 5.电子政务网不具备社会功能问题。 由于电子政务网与因特网实行逻辑隔离,因特网用户根本无法登陆电子 政务网,所以电子政务网只能是为办公而设,根本无法实现对公众的服务, 其社会 功能得不到有效体现。
1993年底启动了“三金”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 “金卡”工程
1999年初,我国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
• 2.初步发展阶段:启动“三金”、“政府上网”和“三网一库”工程阶段 (1990-2000年)。 1993年底启动了“三金”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 工程。 1999年初,我国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 国务院于2000年5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 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依据《通知》的基本要求,我国最终建立了全国 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该系统的基本框架为:“三网一库”。
• 增强阶段:启动“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工程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10月,我国提出了“十一五”计划,将我国的战略路线确定为:以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002年7月,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提出了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在建设统一的电 子政务网络时,应将电子政务网划分为公众服务外网与政府内网,在规划和 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时,可以启动“人口基本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 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 在建设重点业务系统任务时,应加强“十二金”等十二项重要业务系统建设, 在取得初步成效的核心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启动宏观经济管理(金经) 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保)、金农、金水和金质(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等八项工程;2005年10月1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应用, 标着我国“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工程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 时代。
(二)针对上述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1、提高公务员素质。 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想上接受这场 变革,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
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
3、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网络安全,促进电子政务发展。 4.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5、注得总体规划,先易后难,急用先行,协用推进。 6、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充分的采取和听取民众的政治意见和对电子政务 的看法。
• 以美国 为例: • 美国政府一直在倡导电子政务建设。自1993年克林顿提出发展电子政 务能耨提高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来,美国一直从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个方面改进和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概括起 来,美国电子政务发展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已实现政府部门政务 管理电子化;二是网站颇多、政务披露;三是政府网站首页都设计了服务 栏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四是政府的安全意识及成本管理的水平较高。众 多资料和事件表明:美国的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以用户为中心,注 重政府职能的重组。
美国联邦政府近期电子政务发展概念模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家计委信息管理办公室于1983年得以成立,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于1987年初 得以建立,《关于建设全国政府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由国务 院于1992年颁布,它的颁布推进了计算机的普及,从而为实现政府机关全体 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1993年底启动了“三金”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 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研究报告
一、应用背景
•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类政府职能。其核心是: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事务处理的信息流效率,改善政府组织和公共管 理。
• 电子政务是信息高速公路应用领域中的首要应用,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 的重点要素之一。
• 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电子政务计划”,如美国的政府再构建计划 (Reinvent Government)、英国的政府现代化计划(Modernizing Government)和新加坡的政府互联计划(Connected Government)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1.电子政务发展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该国领导 人的政治洞察力是否敏捷以及施政方针是否有效.。一般电子政务发展较 好的国家的领导人具有比较敏捷的政治洞察力,而且制定的施政方针能够 与具体实践实现有效的结合。2.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注重为用户提供高效便 捷的服务,企图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及时获取公众的意见。3.用 户通过政府一个部门的网站,进入任何一个自己想要了解的部门,随时关 注政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项目,这就是说,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电子政务 发展的基本形式与主要趋势。
• 以美国为例,1993年,美国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NPR)提出《创建经济 高效的政序幕。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顺应云计算、移动化、大数据的新 形势,在电子政务方面提出了联邦信息技术管理改革25点落实计划、云计 算战略、IT共享服务战略、数字政府战略四项重要战略措施。即以服务公 众为目标,以信息为核心,以共享平台为支撑,以云计算为主要的实现路 径,以信息安全系统为保障。
三、主要成果
• 第一,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取得很大发展。 • 第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有了很大的进步。 • • 第三,重点业务系统建设成效明显。 第五,电子政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第四,电子政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四、发展历程
• 1.萌芽阶段:即推行办公自动化阶段(1980-1999年)。 国家计委信息管理办公室于1983年得以成立,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于1987 年初得以建立,《关于建设全国政府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由 国务院于1992年颁布,它的颁布推进了计算机的普及,从而为实现政府机关 全体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 2.初步发展阶段:启动“三金”、“政府上网”和“三网一库”工程阶段 (1990-2000年)。
五、存在主要问题及问题解决草案 (一)存在主要问题
• 1. 信息化意识问题。 •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 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 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 等同于政府上网,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造 成了电子政务中“信息孤岛”现象。
1999年初,我国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更好地加强国家各部门的宏 观管理以及为全体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1993年底启动了“三金”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 工程。 1999年初,我国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
国务院于2000年5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 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依据《通知》的基本要求,我国最终建立了全国 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该系统的基本框架为:“三网一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