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


而有关系存在
1 1 1.2 h b b b' Ex Ex Gxz l
2
2 b b b 越大和各向异性 Ex / Gxz 越高,假象模量 Ex ' h/l
b 和实际模量 Ex 之间的差别越明显。
因此,跨厚比越大,假象模量越接近真实模量。然而,考虑技术 上的困难,此时,考虑剪切的影响较为合适。
P/2
P/2
P/2
-不存在试样在试验和夹头中紧固所带来的困难,无端头效应和 应力集中;支撑反作用力作用在面板的两端,并远离标距,因此 可使试样标距段处于均匀的应力状态。
具有某些特性的夹层梁的变形形式
a-带有刚性嵌板
b-带有柔性夹芯
c-纯剪
测量值的特点 -在弯曲试验时,经验证明,均匀加载下的载荷-挠度曲线几乎 在试样快要破坏之前都呈现线性。 -正常测量时,应固定加载速率条件下,均匀施加载荷直至试件 破坏。 -若采用非连续加载,由于聚合物粘合剂的蠕变,载荷-挠度曲 线通常呈现非线性。 弯曲的破坏模式 -在测定弯曲强度时,必须指明试样的破坏模式,否则试验结果 无法进行对比。因此,应明确区分是正应力或是切应力造成的 破坏,因二者相差不同的数量级,使得正应力强度或切应力强 度测量值混淆。
弯曲工程理论采用的假定:
①梁的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均质性;
②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相等; ③梁的挠度同跨距相比非常小;(梁的轴线弯曲微分式中二次项可 忽略) ④横向剪应力忽略;(在平面理论中,相当于横向和剪切刚度为无 穷大) ⑤不考虑梁的横截面上的应力不均匀分布; -以上这些假设所带来的误差,基本上随着高度-跨度比和材料的 各向异性的增加而增加。
* b 式中 max Pl 3 / 48Ex I 不考虑剪切的梁的挠度;
b b k (h / 2l ) Ex / Gxz
取决于梁的横截面的
系数(矩形时为1.2)
因此,若考虑剪切应力的影响,利用
Pl 3 b Ex ' 48I max
I bh2 /12
b 而测得的 Ex ' 是假象的。
较长试件:测定弹性模量; -三点弯曲试验时, l / h 值不能随意小,因随着l / h 的减小, 在同一弯矩下,剪力和试样支撑面的损伤可能性都会增加。
夹层梁
-由于测定高模量和高强度复 合材料的拉伸和压缩试验有困 难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由于测定材料(其增强纤维 叠层与试样轴对称)的弹性常 数及拉伸与压缩强度。 夹层梁的特点: -上面板吸收弯矩、承受压缩 载荷,下面板承受拉伸载荷, 而芯子(夹芯)只吸收剪力。 采用夹层梁的优点: P/2
四点弯曲加载
15~17 15~17 28 28
15 0.5 30 0.5 50 0.5 80 0.5
经过试验证实,对于所有类型的复合材料的棱柱梁试样, 都适合的跨高比为 l / h 28 。 对于高模量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为了测定可靠的弹性 模量和与正应力对应的强度,通常跨高比更大。
E , G , ,
b x b xz
l / h, b, h
l / h, b, h
00,900, 00/9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h5
l / h, b, h
00,900, 00/900
b Ex : l / h 40
00,900, 00/900
bu a x bu h 4 xz
P h S L Fs=P/2 剪力图 Fs=P/2 h
-因此,针对复合材料试件进行弯曲试验时,要谨慎考虑其适用性。 要对各向异性及应力状态起决定作用的试件的尺寸、加载和支撑方 式给予具体分析。
加载、支撑方式、可测量、可计算性能、结构、尺寸
P h M h M a P P h
l
P, w
l
M,w
bu x bu xz i bu Ex , x
l
P, w
b bu Ex , x
强度 -在三点弯曲时,用计算出的正应力和切应力来确定材料强度 时,要同时考虑试样破坏形式有关的一系列因素。 -分析研究表明,剪切对梁高上应力分布的影响小于剪切对挠度 的影响。若 k 1.2 ,只要实际精度足够高,就可忽略正应力分 布的非直线偏差和切应力的非抛物线偏差。
-虽然,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但它们相互作用,因此, 必须对它们进行综合评价。 弹性常数的测定 -在考虑矩形截面梁的剪切使时,其挠度的精确公式:
max
pl 3 Pl b b 48Ex I 4 Gxz F
2 b h Ex * max 1 b max 1 0.486k 2 l Gxz
复合材料的弯曲试验
直轴线梁试样
-弯曲试验在金属、硬塑料等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之后,被扩展 到复合材料试验中。
-通过弯曲试验可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层间剪切模量、相应 于正应力的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
-由于复合材料本身结构性质的复杂性,导致试样弯曲时应力状 态复杂,因此,表现在对试验测定结果分析处理时十分困难。 -在弯曲试验中,通常可测得载荷和挠度(或试样外层的应变), 并由这些参数计算材料的性质。然而,试验时这些测量值同所研 究的材料性能有关,用分析函数计算的精度往往要取决于它们的 基本假定,因而,使得结果分析时变得困难。
试验发现:试样的宽度和厚度对弯曲强度存在着影响; -厚度的选择:需要满足转变成连续介质的条件,即增强纤维层 片数量必须大于最低需要量,经验表明,层数>8为适。 -宽度的选择:适当的宽度的选择能够保证试样受载时不失稳。 通常试样截面为正方形。 两种极限情况:
较短试件:测定剪切性能;( l / h 5 )
P Si So L
M=PS/4 弯曲图
M=P(So -Si)/4
棱柱梁试样
-用于测定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弹性常数。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棱柱梁有下列尺寸(ISO) 加载方式 三点弯曲加载
l/h
高度h, mm
0 h 10 10 h 20 25 h 35 35 h 50
宽度b, mm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破坏形式
因正应力而破坏
因切应力而破坏
-试验已证实,层间剪切强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相对跨 距 l / h 的正加而减小。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的弯曲破坏形式以 及最大正应力合最 大切应力同相对跨 距 l / h 的关系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挤压-剪切破坏
试样因分层而破坏
三点加载-弯曲的工程理论 -对于小挠度各向同性材料梁的研究中,常采用横截面平面理 论,从而使分析关系得以简化。
Pl 3 b Ex 48I max
I bh2 /12
对各向异性材料的梁所作的假定(横截面为平面、不可 压缩性及小挠度),其应用范围必须加以评价。-若梁的 剪切变形小可忽略不计,则此时梁的横截面是平面的。
b b 剪切挠度及破坏形式取决于梁的材料的各向异性 Ex / Gxz
u u x / x 及梁的相对高度 h / l 、载荷形式合强度的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