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自然科学小论文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高中作文自然科学小论文【写作指导】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
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
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三是创造性。
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要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写作,大致分为选择题目、搜集材料、提炼观点、安排结构、起草修改这样几个步骤。
选择题目的时候,首先要重视科学性的原则,不能选择违背自然规律的课题。
同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感兴趣的题目。
研究的题目要有一定的新意,尽可能从别人尚未发现、尚未研究、尚未重视的方面去考虑选题,尤其要结合自己在观察、实验、调查、考察、制作和学习、钻研中所得到的新发现、新成果、新认识、新体会去选择题目。
题目还应当确定得小一些,这样研究范围和研究角度就会有所限制,题目一大,写的时候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很难深入到问题的实质。
例如,对中学生来说,选择“论数学解题思路”“试论物理竞赛试题的命题原则”“氧气制作法新探”“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综合考察”这样的题目,就不如选择“从一道数学试题谈解题思路”“关于一道物理竞赛题命题条件的商讨”“一种简易的氧气制作方法”“利用苔藓监测大气污染”。
后面这些选题,缩小了问题的范围,专门研究某一个“点”,容易把握,写深写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搜集材料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必须核实观察、实验、调查、考察所得到的事实、数据,核实查阅报刊书籍、科技文献所得到的资料、例证,以免材料出现差错而影响论文的科学性。
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鲜性,尽力搜集自己所能发现的同研究题目有关的新的第一手材料。
此外,掌握材料应力求全面,要根据题目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搜集尽可能多的材料。
材料太少,没有选择的余地,写出来的论文就缺乏说服力。
提炼观点,就是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以是对观察、实验中新发现、新创造的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对调查、考察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论述,还可以是在某门学科学习、钻研过程中形成的创造性见解。
当搜集材料的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要对已经积累的材料加以分类比较,仔细筛选,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具有规律性的共同点,形成正确的合乎科学性的观点。
有时还需要继续搜集新的材料,以更好地提炼观点。
观点的表述,要精确、清晰、简练,不能含糊费解。
安排结构,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科学小论文灵活掌握。
常见的小论文,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或称“引言”),提出问题,或紧扣题目对全文内容作一概括介绍。
主体部分,分析问题,说明有关的观察、实验、调查、考察、制作、设想等情况,为归纳科学的结论做准备;结尾部分(或称“结论”),解决问题,作出结论。
小论文的结构当然不必都是“总—分—总”的格式。
先分层论述、说明有关情况,后总结观点的“先分后总”结构,以及先总说观点,后分层论述、说明的“先总后分”结构,也是比较常见的。
结构是为恰当地组织材料、鲜明地提出观点服务的,无论怎样安排,都应当注意条理清楚,观点与材料一致,反映出科学论证的过程,使论文具有说服力,为了使结构合理,拟个详细提纲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搜集的材料相当丰富,不妨多花一点时间写一篇比较完备的科学小论文。
这样的论文,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标题;摘要(或“内容提要”);绪论(引言);工作方法(观察、实验、调查、考察等的安排、步骤);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
有的论文篇末还需要附上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和附录(或“附件”)。
起草修改,按照提纲写出初稿并修改,不仅是细致的语言表达工作,而且是研究深入化和思维周密化的过程,要力求准确和严密。
跟写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写作中的表述和修改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科学研究活动是十分复杂精细的,反映科研的过程和成果不能粗心大意。
要认真起草,认真琢磨,反复修改,一丝不苟。
对观点是否正确、可靠,材料是否恰当、翔实,结构是否合理、周密,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数据和引文是否准确,语言是否准确、简明、连贯、规范,图、表是否清晰、适用,都应花力气仔细检查,仔细推敲。
自然科学小论文从选择题目到论文定稿的全过程中,要多征求教师、同学和有关的科技人员的意见,集思广益,提高科学小论文的质量。
【写作练习】一片段练习1.比较下列各组题目,看看每组中B题的题目,是怎样定得比A题“小”一些的。
A.用哲学观点探讨数学问题B.用哲学观点探讨二次曲线A.关于化学实验的改进B.关于甲烷实验的改进A.微波处理植物促进生长B.微波处理豆类促进发芽A.植物光合作用的机制B.不同颜色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A.废水的处理途径B.废水的生物处理A.水中的细菌调查B.饮用水中的细菌调查A.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B.××地区酸雨的初步调查A.论牙膏的杀菌力B.几种牙膏杀菌力的比较2.先阅读下面一篇科学小论文习作,再细读专家的“评讲”,了解在题目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数据的引用等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
稀土对花卉植物开花期的影响上海宝山区海滨二中张蕾菁吴军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花的需求也增加了。
鲜花色彩艳丽,清香宜人,但都有花期不长久的缺陷。
人们为延长鲜花的保鲜期,曾使用过不少试剂,如阿斯匹林等。
我们则尝试用稀土元素来延长植物的开花期。
稀土元素是一类稀有元素。
农用稀土主要是镧和铈元素的化合物。
它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为了解它对花期和花的大小有否影响,我们做了以下实验。
一、实验材料农乐粉状物(一种稀土肥料),金盏菊,烧杯。
二、实验过程和记录将农乐配制成5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将金盏菊朵插入,另外设一对照组。
列表如下:花直径为3-4cm农乐溶液情况记录对照50mg/100mL花盛开,1周后凋谢花6天后谢100mg/100mL 花刚开,2周后谢,花盛开时比对照组略大花6天后谢续表农乐溶液情况记录对照150mg/100mL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200mg/100mL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300mg/100mL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三、分析和讨论从上述实验记录可以认为:稀土肥料对鲜花的开放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作用。
从50mg/100mL稀土溶液到300mg/100mL稀土溶液都有一定的延长开花期的作用,而且使花朵的直径也略有扩大。
金盏菊施加稀土肥料后一般能延长开花24天。
我们认为,这与稀土肥料能促进植物生命活动,促进叶绿素形成,增加有机物合成(加稀土肥料溶液的植物叶色较深)有关。
稀土肥料也许有促进植物生殖器官吸收有机养料的作用。
我们还发现,稀土浓度越高(在300mg/100mL以下),延长花朵开放的时间也越长。
至于浓度到达多高才会有副作用,我们还得在以后作进一步研究。
稀土肥料是一种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吴二位同学用农用稀土肥料──农乐做延长花卉植物花期的试验,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从文章来看,这两位同学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嘉可勉。
当然,和大多数初次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同学一样,他们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报告的表述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
不过这没关系,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与许多同龄人相比,他们已经一步了。
首先,从报告的内容来看,作者只进行了一种花卉──金盏菊的花期实验,所以,报告的题目似改为“稀土肥料对金盏菊花期的影响”更贴切一些。
要知道,植物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在科学研究报告中是不能随意乱用的。
把稀土肥料对某一种植物有作用看作是对所有植物都有相同的作用,那是不行的。
这叫以偏概全,往往会酿成大错。
第二,在报告中应该明确记录用金盏菊做试验的数量和次数(至少10株金盏菊,反复多次)。
第三,花的开放有始花期、盛花期和凋谢期,它们的具体日期要记录明确、完整。
注意,实验记录中的数据必须是明确的,如“6天”“23小时”等,不能出现“1周多”“10多天”之类比较含糊的数据,要不然“稀土肥料越浓,花期越长”有何根据?(选自《中学科技》1994年第4期)二整篇作文自选题目,利用最近一段课余时间(半个月或一个月),尝试写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
题目的选择很重要,可结合自己特别有兴趣的某门学科的学习、钻研,或者结合学科课外兴趣小组的课题研究活动,或者根据自己平时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研究,选择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适合自己水平、条件的题目。
然后参照课文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和注意点,去认真搜集并分析材料,提炼出有一定价值的观点,安排好合适的结构,快速起草并细心修改,最后认真誊清。
课文后所附例文可供参考;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参读一些报刊上新近发表的科学小论文。
下列题目供参考:1.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2.××江的污染小议3.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4.也谈敬畏生命5.析生物链【借鉴实例】一道数学竞赛题的推广北京市良乡中学张志欣1984年初三数学竞赛有这样一道题:“对任给97个互异的正整数,试证其中必有四个正整数,仅用减号、乘号和括号,将它们适当组合成为一个算式,其结果是1984的倍数。
”解这道题要用到抽屉原理:把三个苹果放到两个抽屉里,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两个苹果,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类似地,任意取三个互异整数,至少有两个是奇偶性相同的数。
于是,下面的命题自然是正确的:“任取三个整数,则这其中必有两个数的差能被2整除。
”我们可以把奇数和偶数看成两个抽屉,三个数放在里面,其中一个抽屉中至少有两个数。
只要是同一抽屉中的两个整数的差就能被2整除。
同样,任取四个互异整数,其中必有两整数差能被3整除,更一般的结论是n+1个互异整数中,必有两整数的差能被n整除。
上题的解法是:证明:由1984=64×31将97个互异正整数分成两组:一组32个,一组65个,则32个数中必有两数的差是31的倍数,设此两数为A和B,则有A-B=31n,另一组65个数中必有两个数的差是64的倍数,设它们为M,N,则M-N=64m,∴(A-B)(M-N)=31n×64m=1984mn,即为1984的倍数,此题证毕。
细思索一下,其实这个题的条件是过剩的,这大概是为了让初三的同学们更容易解出,题目中的条件“97个互异整数”可以减少到“65个互异正整数”,其他条件不变就能得出相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