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及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练习题主编周香兰审核张静 2015-12-8一、选择题1.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
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A.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B.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5.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6.下列历史事件中,对推动近代中国的民主、科学、进步最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7.冯桂芬曾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他主张A.反对西学 B.变法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8.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9.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 A.民族主义 B.政治民主化 C.社会主义 D.经济全球化10.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
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黑透亮。
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1.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B.乙方C.甲乙方都符合D.甲乙方都不符合12.‘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一致?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整风运动13.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4.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15.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6.毛泽东的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17.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否定封建传统道德 B.铲除封建统治的根基C.利用孔子的权威服务于变法 D.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18.《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19.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给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朱熹笔下的孔子C.陈独秀笔下的孔子D.康有为笔下的孔子20.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
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21.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
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22.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箅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这表明他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23.近代前期,某一历史人物认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该历史人物应是A.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倡导者B.维新办法运动的领导者C.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知识分子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24.中山先生临终前遗书苏俄:“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联合之首领……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材料中的意愿A.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 C.三民主义 D.同盟会纲领25.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26.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词的两个革命过程。
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这篇文章应发表于A.五四运动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7.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经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这实际上指的是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28.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
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29.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30.“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B.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二、非选择题31、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一一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是哪三个阶段,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材料二: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邓小平文选》(2)材料三中邓小平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手书(1)为顺应材料一中“世界潮流”孙中山创立了怎样的重要思想?晚年又有何发展?各起了什么作用?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3)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33.读下面三幅人物肖像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请回答:(1)上面三个历史人物阶级属性有何相似?分别属于什么政治派别?(2)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3)从向西方学习的角度看,陈独秀的思想与前两人相比有何进3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