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110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110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110(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这里的“志”指的是( )(分数:2.00)A.匹夫之勇,不惧怕一切挫折B.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以及对实现目标所具有的顽强意志√C.不屈不挠的精神D.理性和智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志”的内涵。

题中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3.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是( )(分数:2.00)A.国家的经济实力B.祖国的灿烂文化C.祖国的大好河山√D.国家的政治制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更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4.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分数:2.00)A.改革创新√B.勤劳勇敢C.自强不息D.团结统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我们所强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

改革创新精神表现为一种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和团结统一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5.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其中,表明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的是( ) (分数:2.00)A.人生目的B.人生价值C.人生态度√D.人的本质解析:解析: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因此,本题。

C正确答案是6.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雪中送炭”“与人为善”等古训讲的道理,体现了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 )(分数:2.00)A.诚信原则B.平等原则C.宽容原则D.互助原则√解析:解析: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一个人既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也能够帮助他人,因此,在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人,是交往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原则。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雪中送炭、与人为善等古训讲的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努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真诚地与周围的人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7.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一种软约束,因此不具有阶级性B.经济社会的变化不会引起道德的变化C.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D.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解析:解析: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但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8.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下列属于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精华内容的是( )(分数:2.00)A.女子无才便是德B.三纲五常C.和为贵√D.“自矜”“自伐”“自是”解析:解析: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从仁爱精神出发,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而ABD均属于道德传统的糟粕。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9.家庭关系的核心是( )(分数:2.00)A.夫妻关系√B.父母子女关系C.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D.祖父母与孙子女的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10.下列既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又是我国重要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是( )(分数:2.00)A.尊老爱幼B.男女平等√C.勤俭持家夫妻和睦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11.从广义上讲,法律是( )(分数:2.00)A.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由社会精神生活条件决定D.国家强制力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B错误: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因此不选C。

而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纪律观念也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12.我国行政执法的主体是( )(分数:2.00)A.公安局B.工商局C.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D.税务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A、B、D表述过于片面。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13.一般来讲,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定职权与权利,承担和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体现了法律至上中的( ) (分数:2.00)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D.法律的普遍约束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

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14.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绝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这对我们正确理解法律权利的启示是( )(分数:2.00)A.法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与社会制度无关C.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D.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权利的内涵和特征。

马克思的这句话强调了权利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有制约和决定作用。

因此,对我们正确理解法律权利的启示是,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C符合题意。

A、D说法正。

C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确,但不是题干想要表达的意思;15.社会救济主要是公民通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民商事仲裁、劳动人事仲裁等渠道对受到损害的权利施以救济。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救济的特点的是( )(分数:2.00)A.实现权益合法√B.第三方参与C.当事人自愿D.程序便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救济的特点。

社会救济在我国的救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第三方参与、当事人自愿和程序便捷等,故B、C、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A属于政治救济,不属于社会救济的特点,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6.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的表现为( )(分数:2.00)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D.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与法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的表现为:第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第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i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第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