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土地管理法律制度讲解

第三章 土地管理法律制度讲解


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一) 土地所有权
1、土地所有权的概念
土地所有权指土地所有人依法对其所有的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 处分的权利。
– 1) 占 有 权 – 2) 使 用 权 – 3) 收 益 权 – 4) 处 分 权
我国施行的是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全部土地分为国家土地所有 和集体土地所有。
2、国家土地所有
(一)建设用地分类
1、规划内建设用地 2、规划外建设用地
规划内建设用地:土地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设用地。
按照所有权的不同分为:
1、乡(镇)村建设的建设用地
只可用于村民住宅建设、乡镇企业建设和乡(镇)村公共设施及公 益事业建设等与农业有关的乡村建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国家所有的建设用地
国有建设用地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占用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土 地,包括属国家所有的建设用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
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于耕地稀缺的我国来说, 就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与我国切 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不符。为了防止滥征土地和保护农 民集体的利益,《土地管理法》对征用土地的审批程序作 了严格的限制 。
2、规划外建设用地
(二)国家征用土地
《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 行征用。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必须先由国家将所需土地 征为国有,再依法交由用地者使用。
三、土地的利用和保护
基本国策
“十分珍视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 耕地”
一、土地利用和保护的相关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调查制度 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监察制度 土地利用状况动态监测制度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耕地保护
四、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 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建筑法规
第 三 章 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一、概 述
1、 土地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场所,它具有固定性、 不可代替性和有限性的特征,是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土地的分类
根据土地的用途,我国将土地分为三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 利用土地。 根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将我国土地分为 了8大类土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主体:国家所有,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者。
客体及范围(即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
(1)城市市区的土地; (2)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 (3)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 (4)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 地; (6) 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 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所有的土地。
国有建设用地可通过有偿使用和划拨两种方式交由建设单位使用。有偿 使用的方式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有土地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
作价出资或入股。
国家建设用土地使用权的收回
1、规划内建设用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部分农用地 和未利用土地要改变用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 事业,称为规划外建设用地,即由规划中的非建设用地转 成的建设用地。
1、征用土地的审批
– 凡征用基本农田、或征用非基本农田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或征用其他土地 超过70公顷的,都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征用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土地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 征用农用地的,必须依照《实施条例》的下述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预审报告 提出建设用地申请,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 方案 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核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申请土地登记
(二) 土地使用权
1、土地使用权的概念 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使用人依法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
有、使用、一定收益和在限定范围内进行处分的权利。
2、土地使用权的取得
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划拨、出让、转让、出租、继承、获 取地面建筑物所有权等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也可以由单位或者个人 承包。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通过承包、转让、继承等 方式取得。
–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同级人民政府登记造 册,核发证书,确认其所有权。
– 土地所有权发生争议的,不能证明该土地是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 则属于国家所有。
当公共利益需要时,如修桥修路,建水库机场等,国家可以征用 集体所有土地,将其变为国有,但必须依法给予补偿。
2、征用土地的补偿
土地补偿费 安置补助费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注:按照上述标准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 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
3、征用土地的劳动力安置
2、土地管理法
土地管理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过程中 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立法现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通过,并于多次修订或修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办法》1996年9月通过。 –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 《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3月8日起施行 – 《土地监察暂行规定》1995年6月12日起施行
3、集体土地所有 主体:
农民集体所有,它分为村农民集体所有和乡镇农民集体所有,集 体所有权属于集体公共所有,而不是属于集体组织成员按份共有。 集体组织内的任何成员,不得主张对集体土地的所有权。
客体及范围:
– (1)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了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 – (2)宅基地和自留山、自留地。
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
– 居住用地 70年; – 工业用地 50年; –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 50年; – 商业、旅游、娱乐用地 40年; – 综合或者其他用地 50年。
(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定和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土 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