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说明《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由三编组成,即第一编——气象变量的测量;第二编——观测系统和第三编——观测系统的质量保证和管理。
第一编首先发行,其时第二编和第三编仍在准备并在争取尽早发行。
全部三编中包含了本指南第五版中所论述的有关各章的论题①,编写了新的各章补充本《指南》原版本中未出现过的有关论题。
第一编中除第16章和第17章分别论述臭氧测量和大气成分测量外,均为已包含在第五版中相应各章的修订版本。
在第五版中的其它各章仍将保持原样直至它们由第六版的第二编和第三编相应各修订章次更替为止。
还必须注意第六版的第一编和第二编将包含附加的5章重要内容②。
气象测量方法总在不断地发展,为此一旦出现重要的改变时,将通过发行散页的方式以确保对个别章节进行及时修订。
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将始终关注本指南并将及时筹备起草相应的修订内容。
希望委员会成员工作组和委员会指定起草报告人推荐修正案,也欢迎本指南所有使用者、其他WMO委员会、WMO成员国和其他对业务性气象测量感兴趣的组织提出各种建议。
所有各种建议可以致函至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The Secretary-General邮政信箱2300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CH-1211日内瓦2 P.O.Box 2300瑞士CH-1211 Geneva. 2传真:(+4122)7342326 SwitzerlandFax:(+4122)7342326序(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在其制定的公约中明确:世界气象组织的意图之一就是促进气象观测的标准化和确保始终如一地公布观测资料和统计结果。
考虑到这一目标,世界气象大会经常地正式通过一些技术规章,其中制定了该组织各成员国必须遵循的各种气象实践和程序。
同时出版一些“指南”和“手册”作为这些规章的补充,较详细地描述了要求各成员国遵循或贯彻的有关各种实践、程序和技术要求。
《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第一版在1954年出版,由12章内容组成。
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CIMO)定期地评述“指南”的内容,并不断地提出增补和修正的推荐书。
目前这一版是经过充分修订的版本,包含了反映最新发展的增补的论题。
它的意图也像以前各版本那样,对从事气象观测和仪器的最有效实践给予综合的、最新的指导,包括诸如同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多种系统密切有关的内容。
可以预期使用这些系统所获得的资料将具有标准的质量和准确度——可进行空间和时间的比较——很适合于提供各种气象服务和保持气候记录。
本“指南”描述了常规使用的仪器、系统和方法,从最简单的到最复杂的和尖端的,但并未试图涉及只用于研究或试验中的一些方法。
进而“指南”并没有想要成为观测员使用的详细的训练手册,而是力图为气象行政部门以满足各自特殊需求而准备相应的手册提供主要依据。
也未设想对各种仪器的详细设计进行仔细说明,因为这样处理可能会妨碍对仪器的改进发展,故宁可代之以考虑限于对仪器基本要求的标准化,并界定于对一种仪器或测量系统的各种构型是一般的共性特征的推荐意见。
本“指南”主要是为国家气象行政部门而编写的,但是许多使用气象测量资料的其他组织和机构会发现该“指南”是很有用的,其实,在准备编写该“指南”时已经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我郑重地宣布代表世界气象组织向所有目前这一版本“指南”的出版作出贡献的有关气象行政部门、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和个人表示感谢!奥巴西(G.O.P.Obasi)秘书长内容简介本《指南》由世界气象组织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CIMO)组织众多不同专业领域的有关专家编写而成。
全书共分32章,内容包括地面、高空、高层、航空、海洋、火箭、卫星、雷达等气象观测以及取样、校准比对、修正、管理和仪器人员培训等方面,主要对仪器和观测方法作了较详细阐述,制定了当前国际气象业务技术需要的观测项目、仪器和观测方法的基本标准,以便各国气象行政机构为满足本国特殊需求编写相应的规范或手册提供主要依据。
为了保证全世界气象站网各种观测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便于比较分析,规定了气象计量单位,给出了一些基本参数,并对各种误差概念、观测资料的准确度作了明确的论述。
此书出版对我国与世界气象组织有关仪器和观测方法的技术规定保持一致,提高和促进我国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技术水平有重要作用。
本《指南》是广大台站气象观测工作者的一本很好的重要的参考书,可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海洋、水文、航空、环保、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仪器等部门从事大气探测工作的人员学习和参考。
《测量学》模拟试卷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
A 180° B 0° C 90° D 270°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 )。
A 高差测量B 距离测量C 导线测量D 角度测量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
A 220°B 40°C 南西50°D 南西40°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6. 闭合导线在X 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A )。
A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B 与导线形状有关C 总为0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
A 比例符号B 半依比例符号C 地貌符号D 非比例符号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
A 投点B 地面连接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D 井下连接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B 任意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赤道面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 A .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 B .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 C .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D .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 .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 B .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 C .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D .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 B .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 、B 、C 、D 、E 五等 C .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 .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 点位于线段MN 上,点A 到点M 和点N 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 ,NA=2mm ,则A 点高程为(A )A . 36.4mB . 36.6mC . 37.4mD . 37.6m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0'30125=AB α,转折角如图,则CD 边的坐标方位角CD α为( B )A .''30'3075B .''30'3015C .''30'3045D .''30'2925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 A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 B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 C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 D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 .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A N M373635B .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 .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D )。
A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A 整平----瞄准----读数----精平 C 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D 粗平----瞄准----精平----读数19.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D )A 实现井上下平面坐标系统的统一B 实现井上下高程的统一C 作为井下基本平面控制D 提高井下导线测量的精度20. 井口水准基点一般位于( A )。
A 地面工业广场井筒附近B 井下井筒附近C 地面任意位置的水准点D 井下任意位置的水准点21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检核,在一个测站要测量两个高差值进行比较,通常采用的测量检核方法是双面尺法和 。
22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_____磁北方向____________和坐标纵线方向。
23地形图符号一般分为比例符号、_半依比例符号_________________和不依比例符号。
24 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巷道的方向和坡度,通常要进行中线和____________的标定工作。
25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_偶然误差______________。
27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 0-90 。
28 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 对中 。
29 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对大地水准面采用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进行表示,这个数学曲面称为 参考托球面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30 光电测距仪按照测量时间的方式可以分为相位式测距仪和 差分 。
31.竖盘指标差 竖盘分划误差32.水准测量利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的高差33.系统误差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具有统计规律性的误差34.视准轴仪器望远镜物镜和目镜中心的连线35.简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时一个测站上的工作步骤和角度计算方法。
对中,整平,定向,测角。
观测角度值减去定向角度值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6.什么叫比例尺精度?它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有何意义?图上0.1毫米在实地的距离。
可以影响地物取舍37.简述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测设图纸上某点平面位置的要素计算和测设过程。
38.高斯投影具有哪些基本规律。
39.在1:2000图幅坐标方格网上,量测出ab = 2.0cm, ac = 1.6cm, ad = 3.9cm, ae = 5.2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