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目录
一、建设背景2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2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2
二、建设基础3
三、建设过程3
(一)开展了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3
(二)确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3
(三)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5
(四)开展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共享资源建设7
四、成效与经验8
(一)顺利承接转段学生8
(二)促进了学前教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8
(三)为双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8
一、建设背景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
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2015年9月,我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及长沙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合作申报的《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获得立项。

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项目,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为社会输送高职人才,祁阳师范学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合作,确立了“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

根据湖南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1]17号)文件精神,湖南即将全面实施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制度,全面推行幼儿园新任教师在持有资格证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制度。

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将大专学历要求作为报考必要条件之一,这无疑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业门槛、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因此,通过中高职衔接,构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与学生们的迫切愿望。

二、建设基础
祁阳师范学校是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和“幼师国培”转岗教师项目培训基地,永州市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幼儿教师培养基地。

学前教育专业现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

学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方式即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学生们学习期间考取保育员证和教师资格证。

每年我校为国家输送近400多的中专幼师人才。

学校自2012年开始与湖南民族学院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以来,在试点过程中,初步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经验,这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过程
(一)开展了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
为了深入了解幼教机构尤其是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层次和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幼教行业的人才结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要求,我校2013年4月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前往永州、岳阳、广州、深圳、东莞等用人单位进行调研。

2013年10月,我校调研小组,专门前往湖南民族学院进行考察,全面了解湖南民族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招生规模、师资队伍、教学资课程开展、教学模式等。

就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生与民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生的可对接口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讨论。

形成初步的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二)确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高职学校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及共享资源的对接即“三对接”;幼儿园、高职学校及中职学校的融合即“三融合”;保育员证、育婴师证及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取得即“三证书”。

这种“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面向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学前教育机构,具有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通识知识、婴幼儿发展、保育教育知识以及环境创设、一日活动、游戏、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能力与教育科研、早期教育指导等拓展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

我校在试点以来,对中专幼师学生的教育严格
按照下表中中职阶段的培养要求进行,为学生们进入高职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1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三)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我校与合作院校的专业教师以学生获得保教能力、幼儿评价与研究能力、专业发展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专业课程;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以职业标准的要求来遴选课程内容,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晋升为课程衔接的引导,以适应满足不同层级岗位的需求作为检验标准,形成“素质核心、能力递进、二三分段,五年一体”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通过多次、详细商讨,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开设及开设时间和学分分配如下表2.
表2 专业课程设置、课序、课时与学分分配一览表
试点以来,我校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工作,按照上表及时调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采购统一教材,组织教师学习中高职衔接工作精神,明确中高职衔接我校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进行上述课程安排的教学,让中职阶段的学生们顺利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实现成功对接。

(四)开展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共享资源建设
为了建设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与合作院校——湖南民族学院、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及长沙信息技术职业学校一起整合了优势资源,共建对接行业的专业化升级机制。

在师资队伍上,我校聘请了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杨莉君、湖南师范大学郑三元、湖南省学前教育学委员会理事兼秘书长李槐青、长沙师范学院唐琼烈、路奇等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指导老师们的教学教研。

此外,我校专业
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践指导教师与合作院校教师进行“岗位互换、下园挂职、专业培训”等师资培训建设活动,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实训基地共享上,我校已建设钢琴房、舞蹈室、模拟教室等较齐备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上,我校已在15所幼儿园进行挂牌,建设为我校学生专门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资源上,我校参与开发的9门专业核心课程即将利用职教新干线(大学空间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同学们能够实现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

四、成效与经验
(一)顺利承接转段学生
2015年,我校90余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到湖南民族学院进行转段就读。

在“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们很好的适应了湖南民族学院的高职学习,学习的内容与中职阶段没有重复,内容更加深化、专业,中高职顺利实现对接。

(二)促进了学前教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
转段学习的90余名学生,现已参加了见习、实习工作。

根据跟踪反馈了解到,用人单位对这部分学生的普遍评价为:学生们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婴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等方面知识去处理婴幼儿问题;能较熟练的对五大领域的内容进行教学;有不错综合素质与较熟练的各项技能。

从反馈可以了解到,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的这部分学生适应了用人单位需求,验证了“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性。

(三)为双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
在“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下,双方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合作院校、合作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学习,随时掌握院校人才培养动态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改能力。

2016年6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