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单选题】关于《诗经》中的词,以下哪个说法是不确切的?(D)A、诗经中的词实际上是歌词B、诗经中的词是最初通过歌唱传承的C、诗经中的词是因为礼乐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D、诗经中的词是可以当成诗来诵读2【单选题】据研究,“诗经”一词是在(B)才被固定下来,并作为一本书的名称。
A、南朝B、南宋(南宋时人廖刚,以“诗经讲义”为自己著述冠名)C、北朝D、北宋3【判断题】《诗经》中的词是在“礼坏乐崩”之后才被逐渐记录下来,并成为文本读物。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明的产物,它最早是用于歌唱的唱词,后来由于礼崩乐坏,曲调消失,词与乐谱等歌唱表演因素脱离而得以保留,我们才开始以读的方式来欣赏《诗经》。
1.2什么是《诗经》六义?1、《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六义”进行了划分: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风、雅、颂——指《诗经》的体式赋、比、兴——指《诗经》的表现手法2、风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音乐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风、陈风、曹风十五部分,共一百六十篇。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朝廷正乐,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个部分,分别有三十一篇、四篇、五篇,为郊庙祭祀之乐。
3、宋代朱熹在《诗集传》曾有清楚的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比就是打比方,拿一件事物来比拟另一件事物兴指的是诗歌在音乐上的起调或用来引起主题的景物或象征物1【单选题】以下哪一部文献中是将“六义”称为“六诗”?(C)A、《毛诗序》B、《周易》C、《周礼》D、《毛诗正义》2【单选题】“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是郑玄对“六义”中(A)的解释。
A、“赋”B、“比”C、“兴”D、“风”3【单选题】根据郑玄的解释,“颂之言诵也,容也。
”中“容”的意思是(C)。
A、容量B、状态C、舞蹈D、容貌4【单选题】“主文而谲谏”中的“谲谏”与以下哪一种劝诫方式类似?(B)A、正谏B、讽谏C、忠谏D、戆谏5【判断题】东汉时有“两郑”,郑玄被称为“前郑”,郑众被称为“后郑”。
(×)6【判断题】根据《毛诗大序》的阐释,“雅”诗可以分为“大雅”和“小雅”。
(√)1.31【单选题】“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语出(D)。
A、《毛诗序》B、《毛传》C、《毛诗大序》D、《毛诗正义》孔颖达2【单选题】根据朱熹的注释,“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指的是以下哪一“义”?(C)A、“赋”B、“比”C、“兴”D、“风”3【单选题】“螽斯门”中的“螽斯”实际上指的是(B)。
A、葫芦B、蚂蚱C、石榴D、鱼籽4【判断题】《诗集传》是由唐代孔颖达所著的关于《诗经》的研究著作。
(×)《诗集传》是朱熹写的,孔颖达写的《毛诗正义》。
5【判断题】“比显而兴隐”是说“比”一般很容易看出来,但是“兴”就相对含蓄隐晦一些。
(√)2.11【单选题】在十五国风中,属于王家直属区域的风是(A)。
A、周南和召南B、曹风和豳风C、魏风和唐风D、王风和郑风2【单选题】《诗经·豳风·东山》主要讲了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东征的故事?(D)A、公刘B、管叔C、蔡叔D、周公3【单选题】最早提到王官采诗的大致情况的先秦典籍是(C)。
A、《礼记》B、《尚书》C、《左传》D、《春秋公羊传》4【单选题】“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出自于《诗经》中的(B)。
A、《邶风·北风》B、《邶风·谷风》C、《邶风·终风》D、《邶风·终风》5【判断题】在十五国风中,唐风所在的位置位于今天的山西北部。
(×)6【判断题】《孔子诗论》中“举贱民而蠲之”的“贱民”是指被流放的犯人。
(×)2.21【单选题】关于“孔子删诗说”,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C)A、孔子删诗说仍然有较大的争议。
B、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
C、孔子是因为想做周朝的乐官才“删诗”的。
D、孔子信而好古,所以才自愿整理诗歌。
2【判断题】孔子是第一个整理《诗经》的人。
(√)2.3西汉时期流行三家诗,分别是:韩诗、鲁诗和齐诗。
韩诗:创始人韩婴,作内外传,《内传》宋代失传。
今存《韩诗外传》。
后学有王吉、蔡谊、侯苞(字亦作芭,有《韩诗翼要》)明帝、赵晔、张恭祖、郑玄等。
西晋基本失传,其书进村《外传》。
鲁诗:最早的大师是申培,鲁人(大力推动鲁诗的还有楚元王及其家族),学风较为质朴。
后学有韦贤(宰相)、韦玄成、王式、汉昭帝、孔安国、褚少孙、刘向、汉元帝、卓茂、汉哀帝、龚胜、龚舍、包咸、鲁恭、张霸等。
西晋时失传,留下残碑一块,不足二百字。
齐诗:最早的学者为辕固生;喜将诗与阴阳五行之说联系起来,有所谓的“四始、五情、六际”之说。
后学有萧望之、翼奉、匡衡、师丹、汉成帝、马援、伏湛、恭。
失传于东汉末。
三家诗辑佚,事于南宋王应麟《诗考》,后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勾沉稽考最全。
1【单选题】(B)时期“三家诗”成主要流行的诗歌。
A、东汉时期B、西汉时期C、东周时期D、西周时期2【判断题】鲁诗的创始人辕固生,是一位鲁国人。
(×)2.41【单选题】以下哪一部作品不是清代研究《诗经》的著作?(D)A、《毛诗后笺》B、《诗经原始》C、《诗经通论》D、《诗集传》2【判断题】《毛诗正义》由毛传、郑笺、孔疏三部分组成。
(√)3.11【单选题】以下哪一个时代是距今大约一万年左右时开始的?(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后石器时代D、青铜时代2【单选题】属于古代城市遗址的是(C)。
A、河姆渡遗址B、仰韶文化遗址C、城头山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3【单选题】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是(A)。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4【判断题】“周公制礼,百世不通”体现了周朝近亲不能结婚的思想。
(√)5【判断题】夏禹是通过世袭制得到王位的。
(×)禅让制。
3.21【单选题】西周建国之后,周武王选择了(D)作为西周的都城。
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单选题】周人建构的礼乐文明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A)。
A、《诗经三百首》B、《尚书》C、《楚辞》D、《吕氏春秋》3【单选题】根据《荀子·儒效》的记载,西周时期封了多少个国家?(B)A、七十个B、七十一个 71个国家C、七十二个D、七十三个4【判断题】“兄死弟及”是指哥哥去世后,由自己的弟弟即位做君主。
(√)5【判断题】“大封建”这种新体制是周武王在位的时候开始实施的。
(×)3.31【单选题】不属于给《诗经》断代的判断标准的是(C)。
A、诗的内容B、诗篇风格C、诗的作者D、古人记载2【单选题】《小雅·天保》这一首诗篇成于(D)时期。
A、周康王时期B、周昭王时期C、周穆王时期D、周宣王时期3【单选题】诗篇中出现“孙子”一词,则该诗篇有可能是(D)时期的作品。
A、周武王时期B、周成王时期C、周康王时期D、周穆王时期4【判断题】在古代,“大、小雅”中“雅”和“夏朝”中“夏”的读音是一样的。
(√)5【判断题】周穆王时期属于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武、成、康、昭西周中期:穆、恭、懿、孝(夷)懿王和孝王是兄弟俩,他们的父亲是恭王。
西周晚期:厉、宣、幽4.11【单选题】“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语出(B)。
A、《论语·子路》B、《论语·季氏》C、《论语·述而》D、《论语·八佾》2【单选题】西周时期一般不会用于礼乐活动的器物是(D)。
A、蛋陶壳高脚杯B、玉琮C、宗周钟D、青铜戈3【判断题】《论语·八佾》中“郁郁乎文哉”指的是西周的礼乐。
(√)4.21【单选题】关于“乡饮酒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乡饮酒礼”是周代很多时候举行的一次典礼。
B、“乡饮酒礼”这套典礼是很繁重的。
C、“乡饮酒礼”是一种有韵律的活动。
D、“乡饮酒礼”这一套典礼开始后,客人不需要注意太多的礼仪。
2【单选题】以下哪一首曲子在《诗经》中是只保存着题目没有词?(C)A、《南陔》B、《皇皇者华》C、《白华》D、《华黍》3【单选题】根据《仪礼·乡饮酒礼》的记载,主人向客人敬酒要跪八次时,客人需要跪(B)次。
A、五次B、六次C、七次D、八次4【判断题】根据《仪礼·乡饮酒礼》的记载,主人宴请客人,主人一定是朝东坐,坐西向。
(×)5【判断题】“间歌”指的是堂上和堂下的乐工轮替着唱歌。
(√)4.31【单选题】《小雅·斯干》中,“秩秩斯干”的“干”指的是(A)。
A、涧溪B、河流C、泉水D、瀑布2【单选题】《小雅·斯干》中,“如翚斯飞”的下一句是(D)。
A、如跂斯翼B、如矢斯棘C、如鸟斯革D、君子攸跻3【单选题】“载弄之璋”中的“璋”在古代象征(B)。
A、美貌B、权力C、力量D、善良4【判断题】“似续妣祖,筑室百堵”中“似续”的意思是“继承”。
(√)5【判断题】殷商时期盖房有在四个屋角奠人的恶俗。
(√)西周时期用歌唱来庆祝一座建筑的落成。
4.41【单选题】《左传·襄公十年》中记载,宋国君主为招待晋国君主特地叫人演奏歌舞(C)。
A、《南陔》B、《白华》C、《桑林》D、《华黍》2【单选题】王国维认为,《商颂》应该是(西周中期)时期的作品。
A、西周中期B、西周晚期C、殷商中期D、殷商晚期3【单选题】周昭王任命殷商后裔去打东夷,在(淮水流域)发动了战争。
A、淮水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汉江流域4【判断题】殷商时期有一些礼乐活动是阴森恐怖的。
(√)5【判断题】《商颂》是殷商时期的诗歌作品。
(×)王国维认为,《商颂》是西周中期的作品。
5.11【单选题】关于《大武》乐章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D)。
A、《荀子》B、《周易》C、《春秋》D、《左传》2【单选题】以下哪一部作品中描述了《大武》乐章的演出情况?(B)A、《荀子·儒效》B、《礼记·乐记》C、《吕氏春秋·古乐》D、《左传·宣公十二年》3【单选题】以下关于《大武》乐章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大武》乐章在刚开始时,节奏是比较缓慢的。
B、《大武》乐章在刚开始时,演唱者的声调短而急促。
C、《大武》乐章是东周的开国乐章。
D、《大武》乐章和《武》乐章是不同的两篇乐章。
4【判断题】武有七德,其中“保大”是保证发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