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2_综合消息两篇_课件(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2.2_综合消息两篇_课件(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 (2)依据·依靠
• 辨析: “依据”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论断的 前提或言行的基础。“依靠”是指望某种人或 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 • 例句: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从出生到六个月, 完全 ________ 母乳喂养,就能够得到成长所需 的全部营养,不必添加任何辅助食品,包括水。 这种说法具有充分的科学________。 • 答案 (1)抱怨 抱怨 报怨 (2)依靠 依据
• 知识卡片
•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学生存在着负担过重
的问题,起床早,睡觉晚,书包重,作业多。 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北京青年报》在 2002年12月刊发了记者邓兴军、张颖、张桂函
Hale Waihona Puke 采编的新闻《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篇消息见报的当天上午,
•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 世界第一大峡谷》 •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考察历程: • 1902年,英国贝利上尉从印度进入雅鲁藏布 江大峡谷地区探险考察,回去后出版了《无护 照西藏之行》一书。20世纪20年代,美国植物 学家沃德到大峡谷地区考察,采集了大量动植 物标本。20世纪50年代,为修筑墨脱公路,西 藏自治区公路局和水利厅曾组织有关人员对大 峡谷进行路址勘察。
• •
1.文本审美 两篇综合消息,记者经过了多方调查,在 记叙人物、事件的同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得出了深刻的结论。报道面宽,由点到面,总 揽全局。 • 2.写作迁移 • 在《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则综合消息中, 记者抓住“早上 5∶30 ,三三两两的学生已经 骑车上学了,6点教室的灯已经亮了,7点是学 生进校高峰期, 7∶20 路上几乎看不到上学的 学生”等事例,反映了学生上课太早的现象,
【漫漫古典情】
•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 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 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 天流。 • ——南唐·李璟《浣溪沙》
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
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
•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具体方法如下: • (1) 直接提取要点。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 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提取出这样的词语和 句子,经过删改,可转化为自己的答案。(如本 题就可使用此法) • (2)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有些文章,中心 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自己对内容进行条 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如怕遗漏, 可先分部分、分层次,将其脉络把握,再概括 层意。 • (3) 概括性语句的选用一般是判断句。在判断 时一定切记要结合原文内容整体感知,不可臆
研究 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具有权威性 者 和严谨性。 研究 通过地形图和航测图进行了精 的 确计算,数字科学;运用实 方 地勘测的数据,真实可信。 法
• 消息导语的写法各具特色,试 比较本课两篇消 • 息的导语,说说它们的异同。 • 提示 相同之处:作为综合性消息的导语, 这两篇消息的导语都比前面学过的动态消息的 导语长很多,基本上是一段话。
• 不同之处:《上课能否晚一点儿》的导语从 家长来电引出新闻事实,《我国科学家首次确 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导 语则一上来就确定了新闻事实。这是由于两篇 消息报道的题材和主题不同所致,前者报道的 是社会问题,自然从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的人 和事说起,易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共鸣; 同时,作者对“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一问题, 不直接作出判断,而是强调“用事实说话”, 这样一步步分析综合,由现象到理性思考的方 式显然更适合主题。后者报道的是科技新闻, 事实本身具有一定的显著性,能引人注意,所 以开门见山交代事实。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1)溜 达( . (4)踏勘 ( .
埋怨 (7)埋 埋伏 矿藏 (9)藏 宝藏
) )
(2)剖 面( . (5)峭 壁( .
) )
(3)迦 巴瓦( . (6)田畴 ( . )
)
薄纸 (8)薄 薄弱
•
考点链接 • 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 • 概括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 整体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要恰当地概括文章要点,需要阅读者具有较强 的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概括文章的内容要 点,必须总览全文,把握整篇文章,而不可拘 泥于某些词语,要善于找全文、全段的中心句、 指示句、过渡句、起首句、总结句,把握全文 脉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找准内容要点, 不遗漏,也不把无关紧要的内容筛选进去。
• 3.近义辨析 • (1)抱怨·报怨
• 辨析:“ 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 埋怨。侧重于口头说的方面。“报怨”指对所 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如“以德报怨”侧重于行 动。 • 例句: 近年来,俄罗斯老百姓都 ________ 国 内的飞机票价格越来越贵,只涨不跌。一些消 费者________ 说,如果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 他们决定抵制国航,作为__________。
• • • • • • •
4.词语解释 (1)不辞艰险:___________ (2)无与伦比:___________ (3)郁郁葱葱:___________ 答案 (1)不怕艰难险阻。 (2)指没有能比得上的。 (3)(草木)苍翠茂盛。
结构图示
引题 标题 正题 上课能否电头:本报、记者 晚一点儿导语:主要内容——冲突、建议 主体:调查分析 结尾:希望解决问题
答案
(1)liū
(2)pōu
(3)jiā
(4)kān
(5)qià o zà nɡ
(6)chó u
(7)má n
má i (8)bá o
bó (9)cá nɡ
2.辨形组词 n yá n (1)dà xiá n 峭bì (3)玉bì 胳bei 答案 (1)延 伸 生 水 诞 涎 (2)宣 喧 渲 (3)壁 璧 臂 xuān (2)xuān xuà n 言 闹 染
•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中作者为
了表明自己
• 的观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强调学
生上学早
• 的弊端的? • 提示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强调: • ①上课时间早,“天黑路远”,为了学生安全, 许多家长都要送孩子上学,这与不少家长的工 作生活时间发生了“冲突”。
• ②学生上学早,起床的时间就早,睡眠时间 不够,吃早饭的时间也没有,晚上在家又要做 很多作业,也保证不了早睡。而且家长和孩子 没时间交流,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个性成 长、综合教育等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 ③孩子为早起上学,势必要早睡,“不在最 佳睡眠时间睡觉”,效率不高。
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 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
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 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
综合消息两篇
• 哲思短章 • 论燃烧 • 燃烧,随处可见。可是,你思索过燃烧意味 着什么吗?真正的人生,乃是一种壮丽的燃烧。 • 自然界最崇高的莫过于太阳。为了无数个星 球上的生灵,她无时无刻不在燃烧中获得自傲; 她倾尽自己的热力点燃万物,她的生命也因此 得到延长。 • 煤的燃烧同样是壮丽的。在漫长的岁月里, 默默地忍受着屈辱,理想之光一刻也不曾泯灭, 最终,它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熔炉里熊熊
•
下面是一则新闻的概述,请你用事例表现 新闻的主题。 • 自去年9月10号以来,济宁市降雨严重偏少, 已经 140 天没有有效降雨,平均降雨量比常年 偏少97%,成为山东受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 【示例】 站在深冬的田野中寒风瑟瑟,抬头 是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脚下是干裂的土地, 枯死的麦苗。济宁市嘉祥县仲山乡农民刘传立 的心情比这寒风还要冷。由于自去年入秋后当 地一直没有降雨,他家的5亩麦田受旱严重。
• 阅读《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 鲁藏布江大峡谷 • 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说说其 主体部分是从哪 • 几个角度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 谷是世界第一大 •说明角 峡谷的? 具体内容 度 • 提示 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说明: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被确认为世界第一 大峡谷,使以前先后被称为世界第 对比 一大峡谷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 秘鲁科尔卡大峡谷退居其后。
• 画家梵·高为何苦苦地画着向日葵?他是在描 绘燃烧的生命!他的灵魂里有一轮常燃不息的 太阳;他的生命在燃烧着,他的作用也在燃烧 着。 • 燃烧需要火种,理想和信念便是燃烧的火种。 • 当年古罗马的军队偷袭了叙拉古王国, 75 岁 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彻夜未眠,正在地上画他 的几何图形。看到鼻尖上的利剑,白发老人从 数学的迷梦中惊醒。他从容不迫地对罗马士兵 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 让我把这条几何定律证明完毕,可不能给后人 留下一道还没有求解出来的难题啊!”残暴的 士兵不理解他的话,不由分说,一剑砍死了这
•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 赏读: 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以免影响 到消化。睡前唠叨不绝会使思绪兴奋,不得安 宁,因而影响入睡。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 赏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 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 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
•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 世界第一大峡谷》 • 这则综合消息报道了我国科学家确认雅鲁藏 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新闻事实,介 绍了大峡谷研究确认的方法、有关各项数据、 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激发了人们 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 谈一谈《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 则消息主标题的 好处。 • 提示 消息《上课能否晚一点儿》的主标题 使用了“能否”这种商量的口吻,更易引人思 考,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接受。
• ——《晏子春秋·杂下》 • 赏读: 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 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 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 小狗不应该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 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