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蓄电池》PPT课件
•
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可根据电解液密度判断和用
高率放电计或蓄电池测试器检查。
• (1)根据电解液密度判断
•
电解液密度可用吸式密度计或电解液密度检测仪检
测。
•
根据实际经验,电解液密度每下降0.04g/cm3约相当于
蓄电池放电25%,所以从测得的电解液密度就可以粗略估
算出蓄电池的放电程度。
•
测量电解液密度时注意:必须同时测量电解液温度,
•
2.充电过程
• 蓄电池将外接电源的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的过程称为蓄电池的充电过程。充电时,蓄电池接直 流电源,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接蓄电池的正负极(即二 者是并联而不是串联)。当电源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电 动势时,在电源电压的作用下,电流从蓄电池的正极 流入、负极流出,当电源断开时,充电过程即被终止, 正负极与电解液之间达到新的电离平衡状态;只有当 正负极板上的PbSO4全部转变为PbO2和Pb时,充电 过程才完全结束。
• (2)使用方便,在规定的保存期(两年)内如需使用, 只要灌入规定密度的电解液,搁置l5min、调整液面高度 至规定标准后,不需进行初充电即可使用。
第八节 免维护铅蓄电池
• 与普通铅蓄电池相比,有以下特点: • (1)极板栅架采用铅钙合金或低锑合金(含锑2%~3%),
减少了析气量,耗水量。同时自行放电也大大减少,使 用寿命延长。 • (2)隔板采用袋式聚氯乙烯隔板,将正极板包住,可保 护正极板活性物质不致脱落,并防止极板短路。
• 蓄电池充电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
①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逐渐由PbSO4转变
为PbO2和Pb。
•
② 随着充电的进行,电解液中的水减少、H2S
O4增多,电解液密度上升。
•
③ 随着充电的进行,PbSO4的减少及PbO2和
Pb的增多,蓄电池内阻减小;同时,蓄电池的供
电能力逐渐恢复。
•
第四节 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2.补充充电
•
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常有充电不足的现象,应根据
需要进行补充充电。一般每月至少一次。如发现有下列情况 之一者,应及时进行补充充电。
• (1)电解液密度降到1.l50 g/cm3以下时;
• (2)冬季放电超过额定容量的25%,夏季超过50%时;
• (3)单格电池电压降到1.7V以下时;
• (4)起动无力或灯光暗淡等表明电力不足时;
涂红色;负极桩较细,标有“-”号或涂兰色、绿色等。
• 蓄电池的型号:
• 在《铅蓄电池产品型号编制方法》中规定,铅蓄电池 的型号由四部分组成,内容及排列格式如下:
•
串联的单 体电池数
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 的类型 的特征
额定容量
• 6-QAW-l00:由6个单体电池组成,额定电压l2V,额 定容量为100A·h的起动用干荷电免维护铅蓄电池。
以便将测得的电解液密度按式1-3进行修正,得到对应25 ℃时的电解液密度;在大电流放电或加注蒸馏水后,不能
立即测量电解液密度,应等电解液充分混合均匀后再测,
一般在半小时以后即可。
•
(2)用高率放电计检查
• 高率放电计是模拟接入起动机负荷,通过测量单格 电池在大电流(接近起动机起动电流)放电时的端电压,
第二节 蓄电池的结构
•
3
为了增大容量,将多片正、
4
2
负极板分别并联,用汇流条焊接
起来便分别组成正、负极板组。
1
汇流条(横板)上联有极柱,各片
间留有空隙。安装时各片正、负
极板相互嵌合,中间插入隔板后源自装入蓄电池单格内,便形成单格
电池。
第二节 蓄电池的结构
•
为了减小蓄电池的内阻和尺寸,蓄电池的正负极板应
第一章 蓄电池
第一节 概 述
• 蓄电池的作用:
•
在发动机起动时,为起动系和其他电气设备(包括发
电机的激磁绕组)供电;
• 由于各种原因(如停车、发电机转速较低、发电机超 载、发电机故障等)造成发电机不工作或输出电压低于蓄 电池电压时,为电气设备供电;
• 吸收电路中产生的过电压,稳定电网电压,保护电子 元器件。
•
为了保证蓄电池的使用性能、延长蓄电池的使用
寿命,必须正确使用蓄电池,并及时对蓄电池进行检
查和维护。
• 一、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
应尽量避免:
• (1)长时间过充电或充电电流过大;
• (2)过度放电;
• (3)电解液液面过低或过高;
• (4)电解液密度过高;
• (5)电解液内混入杂质。
•
在蓄电池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中努力做到:
第三节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 一、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 电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放电
• PbO2 + 2H2SO4 +Pb
PbSO4+ 2H2O+ PbSO4
•
充电
•
(正极板) (电解液) (负极板) (正极板) (电解液) (负极
板)
•
• 1.放电过程
• 蓄电池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称为蓄电池的 放电过程。当蓄电池接上负载时,在电动势的作用下, 电流便从正极经过负载流向负极。当放电回路断开时, 放电过程即被终止,正负极与电解液之间达到新的电 离平衡状态;只有当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全部转变 为PbSO4时,蓄电池才因为正负极板的电位差等于 零而失去供电能力,放电过程彻底停止。
第六节 蓄电池的常见故障
•
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可以分为外部故障和内部故障。
外部故障有极桩腐蚀、极桩松动、封胶干裂等,可以直
接通过外观检查发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维修或更换。
内部故障包括极板硫化、自放电、活性物质脱落等,需
要根据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现象进行仔细分析,确定原因,
视情处理。
• 一、 极板硫化的现象原因和预防维修方法。 • 二、自放电的现象原因和预防维修方法。 • 三、活性物质脱落的现象原因和预防维修方法。
• (4)经常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必要时用蒸馏水或电解液 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二、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
为了保证蓄电池合理使用和正确维护,及时检查电解液液面 高度、确定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非常重要。
1. 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
•
对于塑料壳体的蓄电池,可以
直接通过外壳上的液面线检查,电解
液液面应保持在高、低水平线之间。
的内阻和足够的容量。
第一节 概 述
•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特点:
•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虽然比能较低,但其内阻小、电
压稳定、在短时间内能提供较大的电流,并且结构简单、
原料丰富,因而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章主要介绍
起动用铅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结构、原理、特
性、维护等内容。
第二节
• 一、蓄电池构造
• 由极板、隔板 • 电解液和外壳 • 等组成。
判断蓄电池的技术状况和起动能力。
(3)用蓄电池测试器检查 蓄电池测试器有可调电流式、不可调电流式两种。
三、蓄电池的充电
•
为了使蓄电池保持一定容量和延长蓄电池的
使用寿命,新蓄电池和修复后的蓄电池在使用前必
须进行初充电,使用中的蓄电池必须进行补充充电,
并在必要时进行去硫化充电。
1.初充电
• 对新蓄电池或更换极板后的蓄电池进行的首次充电,称 为初充电。初充电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充电电 流约为额定容量的1/15,充电至单格电池端电压达2.4V,而 且电解液中放出气泡,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充电。第二阶段的 充电电流为第一阶段的1/2,充电至电解液剧烈放出气泡(沸 腾),电压和电解液密度在3h内稳定不变为止。
尽可能靠近。为了防止相邻正、负极板彼此接触而短路,
正、负极板之间要用隔板隔开。
•
电解液由纯硫酸与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电
解液密度一般在1.1~1.3g/cm3之间,充足电后,电解液密
度一般在1.26~1.30g/cm3之间。在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
电解液不但起导电作用,而且参与化学反应。
第二节 蓄电池的构造
第七节 干荷电铅蓄电池
• 干荷电铅蓄电池与普通铅蓄电池相比,其结构基本相 同,不同点主要在于负极板的制造工艺要求较高。在负极 板的铅膏中加大了松香、油酸、硬脂酸等防氧化剂,并在 化成过程中有一次深放电循环或进行反复地充、放电,便 活性物质达到深化。
•
干荷电铅蓄电池有如下优点:
• (1)储存时间长,极板组在干燥状态下能够较长期 (一般为2年)地保存制造过程中所得到的电荷,使其有 效储存时间比一般蓄电池长一年左右。
• 蓄电池放电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
①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逐渐转变为PbSO4。
•
② 随着放电的进行,电解液中的H2SO4减少,水增
多,电解液密度下降。
•
③ 随着PbSO4的增多,蓄电池内阻增大。同时,由
于PbSO4附着于极板表面,使电解液与PbO2和Pb接触面
越来越少,蓄电池的供电能力逐渐下降。
• (5)充电后若不用,每两个月需进行一次补充充电。
• 补充充电分两个阶段进行。
• 第一阶段电流值一般为蓄电池额定容量的1/10,充 电至单格电池端电压达2.4V,而且电解液中放出气泡, 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充电。第二阶段的充电电流为第一阶 段的1/2,,充电至端电压和电解液密度在3h内稳定不 变为止。
•
蓄电池的外壳用来盛放极板组和电解液。多采用聚
丙乙烯塑料外壳。外壳内有隔壁,将其分成3个或6个相同
大小的单格,相互之间不沟通,各单格底部都有凸肋,以
放置极板组。凸肋间的空腔可积存极板脱落下来的活性物
质,以防极板间短路。
•
各单格电池串联后,两端的正负极柱穿出电池盖,
分别形成蓄电池的正负极桩。正极桩较粗,标有“+”号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