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固改造方法PPT课件

加固改造方法PPT课件

11
注浆加固法
适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 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
分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和压密注浆
对软弱土处理,可选用以水泥为主 剂的浆液,也可选用水泥和水玻璃 的双液型混合浆液,有地下水流动 时不应采用单液水泥浆液
渗透注浆:浆液将土中的自由水和气体排挤出去,通过充填裂隙或
空隙,胶结周围土体,形成较密实的固化体,从而提高土层的抗压强
f 采用补强加固措施
5
八 地基和基础加固方法与技术
执行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规范》GJG 123-2000
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础加固设计的步骤:
1 选择加固方案,结合结构现状,考虑三者共同作用,初步筛选加固地基、 加固基础或加固上部结构刚度和加固地基基础相结合的方案
2 根据预期效果、施工难易程度、材料来源和运输条件、施工安全性、对 邻近建筑和环境的影响、机具条件、施工工期和造价,选定最佳方案。
裂缝处理应遵循下列原则原则
查清情况:结构实际状况、裂缝性状和发展情况。
鉴别裂缝性质:对结构不会恶化的裂缝,待性质明确后再处理。
明确处理目的:如是封闭或补强加固。
确保结构安全:必要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出现恶性倒塌事故。
满足使用要求:对刚度、尺寸、空间及气密性、防渗漏、洁净度、 美观方面。
保证耐久性:防止钢筋锈蚀及修补材料的耐久性。
可采用钢材,对钢筋混凝土
桩宜采用方形,边长为
200~300mm;桩长每节宜为
1.0~2.5m
7
树根桩法
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 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古建筑修整、地下铁道的穿越 等的加固工程
树根桩直径 宜为 150~300mm, 桩长不宜超 过30m,布 置可采用直 桩型或网状 结构斜桩型
适用范围:砼硬化后,表面出现宽度<0.3mm,深度不大,条数 较多的裂缝
处理要点:先清洁需处理的表面,去除油渍污垢,并用丙酮擦洗, 待干燥后反复刷涂环氧砂浆,每3~5min涂一次,涂层厚度1mm左 右。
处理效果:可渗入深度达16~84mm,能有效防止空气和水渗入。
c 粘贴玻璃丝布
d 表面缝合
e 裂缝修补专用胶压力灌浆
试验表明,二次捣灌的砼在结合面粘结抗剪强度远低于整浇砼的抗剪强度
fv 0.12 fc
对配置抗剪筋的结合面,其抗剪强度为:
f v 0.56 sv f y
fv——结合面砼粘结抗剪强度设计值。
sv
Asv bs
2
第十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防治概要
2.二次受力结构
定义:原构件不卸载,在原截面保持一定应力情况下,采用加大截面法 加固后,再共同承受外荷载的加固结构。
6. 加固设计要便于施工,注意新旧构件的可靠连接,保证协同工作
7. 尽量注意原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美观
8. 避免反复拆除加固
1
第十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防治概要
§10-3 新旧材料共同工作问题 1.一次受力结构
定义:原构件卸载后,经加大截面加固后,再共同承受外荷载的加固结构。 注意:结合面剪力的有效传递问题。
地基加固:
基础加固
锚杆静压桩法
基础补注浆液加固法(裂缝修补)
树根桩法
加大基础底面积法
坑式静压桩法
加深基础法
石灰桩法
基础纠偏
6
注浆加固法
卸载法
锚杆静压桩法
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的加固
锚杆静压桩是利用锚杆的抗拔 力将预制桩或钢管静压入土体 内,通过桩承载力提高原地基 承载力,当原承台承载力不足 时应加固,也可设悬挑梁或抬 了作为压桩的承台。
是由生石灰和粉煤灰(火山灰或其他掺合料)组成,生石灰氧
化钙含量不低于70%,含粉量不得超过10%,含水量不得大于5%,
最大块径不得大于50mm。常用配比1:1、1:1.5或1:2,提高桩身强源自也可掺入水泥、砂和石屑。10
石灰桩法的加固作用:
1 成孔挤密——杂填土中,粗颗粒较多,挤密效果好;粘性土中, 渗透系数小的,挤密效果差。 2 吸水作用——1kg纯氧化钙吸水0.32kg,石灰桩吸水65%-70%。 3 膨胀挤密——吸水膨胀,在压力50-100kPa下,膨胀量20%~30%。 4 发热脱水——1kg氧化钙产生280卡热量,桩身温度200~300℃。 5 离子交换——软土中钠离子与石灰中的钙离子发生交换,改善 了桩间土的性质,在桩身表层形成强度很高的硬层。 6 置换作用——软土被强度较高的石灰桩取代,增加了复合地基 的承载力,提高幅度与桩身强度和置换率有关。
确定合适的处理时间:在尽可能稳定后处理。
防止不必要的损伤:避免人为扩大后再修补。
改善结构使用条件,消除造成裂缝的因素:保证裂缝的不开展。
处理方式可行:效果可靠、施工方便、安全、经济合理。
满足设计要求,遵守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4
裂缝修补方法
a 压实抹平
适用范围:砼硬化前出现的早期收缩裂缝、沉缩裂缝
b 涂刷环氧浆液
8
坑式静压桩法
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 粘性土、粉土及人工填土 等地基土,且地下水位较 低的情况
桩身直径宜为150~300mm 的开口钢管或边长为 150~250mm的与之钢筋混 凝土方桩。
9
石灰桩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下 的粘性土、粉土、松散粉 细砂、淤泥、淤泥质土、 杂填土或饱和黄土等地基 及基础周围土体的加固
原柱压应力
1
N1 A
700000 300 300
7.78N
/
mm2
现柱增加应力
2
N2 A
1000000 500 500
4N
/
mm2
则原截面应力为
1+ 2=11.78N / mm2 1 fc
二次受力结构中,原结构应力始终高于新加部分应力的现象,称为应力超前;
二次受力结构中,新加部分应变始终低于原结构应变的现象,称为应变滞后; 3
度和抗渗性。渗透注浆不会引起土体体积大的变化。当地层为砂层、
第十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防治概要
§10-1 质量事故防治的任务和特点
一、事故处理的主要任务
1.确保建筑物安全 2.满足使用要求 3.保证建筑物应有的耐久性 4.有利于正常施工
二、事故处理的特点
1.危险性 2.复杂性 3.多样性
4.风险性
§10-2 建筑工程加固处理的基本原则
1.必须进行结构现状的可靠性鉴定 2.明确按什么安全等级进行加固 3.充分考虑新旧结构的协同工作问题 4.充分考虑原结构因损伤产生的附加应力、传力系统的改变 5. 结构加固尽量保留有利用价值的构件,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更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