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 2一、积累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0分)1、阅读下面语段,把文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及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写在文后的方框内。
(2分)当主权面临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圣火遭遇qū辱,我们义无反顾!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mí补!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jié诚互助!当地震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人的脊.梁!□□□□□2、默写(6分)(1),草色遥看近却无。
(2)学而不思则罔,。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正面揭示“自己和征战在外的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思念家乡但却无法回去,因为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的两句是,。
(4)我们读过的古诗词中,有许多写到了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请写出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两句。
(课内外均可)(2分)示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传统节日联句:,。
3、名著阅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A、豹子头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中陆谦奸计误入白虎堂,在刺配沧州的途中大闹野猪林,后又在山神庙手刃仇人陆谦,雪夜逼上梁山。
B、梁山泊中最终排名的前五位是: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C、《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最值得玩味的是宋江。
他抱“雄才异志”,题反诗是他真心的再现,借着仗义疏财、待人诚恳赚取了江湖好名声,又因他极力反抗朝廷“替天行道”得到了众好汉的拥戴。
D、“眼如丹凤,眉似卧蚕。
大耳垂珠,唇口方正。
额阔顶平。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
志宇轩昂,胸襟秀丽。
”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宋江。
(二)运用(共10分)4、下面的语段有好几处语病,请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4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①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②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
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③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取得了江苏赛区一等奖。
⑤我创作的小说《一次机会》、《春天的脚步》分别在省、市级刊物发表。
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⑥凭着敏捷的身手,犀利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暗然失色,自惭形秽,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
⑦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
(1)文中有一句话与文意不符,请找出删除。
(1分)(2)文中有多处语病,请找出3—4处并加以修改。
(3分)5、年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标志。
贴年画是中国百姓庆祝农历新年的重要方式。
如今,这种民间艺术已濒临灭绝。
下面是一幅传统年画,名为“福禄寿三星”:三个小孩分别怀抱鲤鱼、蟠桃、佛指。
请你从中任选两个象征事物,说出其中寄托的美好愿望。
(2分)答:a、象征b、象征6、2008年,“山寨文化”风靡全国,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山寨文化”的看法。
(4分)材料一:过去一年中中国网络搜索最热门的词汇,排名第一的是“山寨”,一开始被借用来描述那些剽窃仿造的产品,后来也用来指自制的产品。
这个词最早是用来描述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厂家生产的手机,这些手机使用了一种台湾研制的低价芯片,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有些甚至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
材料二:2008年,山寨帮摧城拔寨,随着山寨明星、山寨影视、山寨春晚等加入,山寨风暴愈演愈烈,已涉及各行各业。
“山寨”火遍中国,已由一种单纯的经济行动演变为无法回避的社会文化现象。
材料三:面对“山寨文化”,有人助威,有人叫停,也有人提出“山寨文化”是把双刃剑,山寨产品通过仿制,并没有经过正规批准程序,有侵权嫌疑,同时带来一系列隐患,还扰乱市场秩序。
作为一种现象蔓延开来,大家都乐于模仿和抄袭就会伤害我们民族的文化原创力。
——《新闻晨报》材料四: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时为山寨文化之争定调:山寨文化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体现了民间的文化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它的生存依据,有它的市场需求,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方面。
——《南方周末》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9题。
(共10分)元青花之谜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
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
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
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
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 它是突然成熟的。
过去任何一个瓷窑,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现的,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
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
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
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
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注意展现情节。
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
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
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
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
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
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
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
“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
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
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
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
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相关内容整理)7.根据文本内容填空。
(3分)作者从色调、□□、□□、□□四个方面介绍了元代青花瓷的四大谜团。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答:9.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请整合文本信息回答。
(4分) 答:(二)阅读选文《田野上的白发》完成10—14题。
(共13分)田野上的白发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
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泺,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便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己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她己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
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顾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
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
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
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
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己插完一大半。
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己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在泥水里,艰难爬行。
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全身是汗渍泥水。
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
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⑨母亲见是我,想站想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来。
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己瘦得皮包骨头。
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
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
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
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
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
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
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
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
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⑾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10、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