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悬料事故预防及处理规定目录一、悬料的相关概念 (1)1、炉料下降的条件 (1)1) 下降的空间 (1)2) 下降的有效重力 (1)2、悬料的定义 (1)3、悬料的分类 (1)二、悬料的原因 (2)1、上部悬料产生的原因 (2)2、下部悬料产生的原因 (2)三、悬料的预防 (3)四、悬料的征兆 (4)1、上部悬料的征兆 (4)2、下部悬料的征兆 (4)五、悬料后的处理 (4)1、悬料的处理原则 (5)2、一般性悬料的处理 (5)(1)悬料后 (5)(2)坐料前 (5)(3)坐料期间 (6)(4)坐料后 (6)3、上部悬料的处理 (7)4、下部悬料的处理 (7)5、炉温合适或热悬料的处理 (8)6、凉悬料的处理 (8)7、恶性悬料的处理 (9)(1)、炉温不足的恶性悬料处理 (9)(2)、炉温充足时的恶性悬料处理 (9)(3)、透气性十分恶化的恶性悬料处理 (9)由于原燃料波动、操作制度波动及炉前放渣出铁影响等因素,悬料在日常生产中难以避免,为减少悬料事故的发生、防止对悬料事故处理不当造成事故扩大,特对悬料事故预防及处理进行规范如下:一、悬料的相关概念1、炉料下降的条件炉料下降必须具备2个条件:下降的空间、下降的有效重力。
1)下降的空间形成炉料下降空间的必要条件是:具有一切能使炉料在炉内所占体积减小或消失的因素。
具体包括:焦炭在风口前燃烧(形成空间35-40%);直接还原的耗碳(15%);矿石的体积收缩(30%);出渣出铁(15-20%)。
2)下降的有效重力有效重力=炉料自身重量-炉料与炉墙间摩擦力-炉料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当炉料有效重力大于炉内压差(上升煤气流对炉料的浮力),则炉料顺利下降,否则形成悬料、管道行程。
2、悬料的定义当高炉某一局部炉料正常下降的条件遭到破坏时,会出现管道、难行,甚至停止下降等现象。
一般,炉料停止下降的时间持续达到2批料(探尺停滞15-20分钟),称为悬料。
3、悬料的分类按发生的部位分:上部悬料、下部悬料。
软熔带以上部位发生的悬料称为上部悬料,软熔带以下部位发生的悬料称为下部悬料。
按炉温水平分:热悬料、凉悬料。
按严重程度分:普通悬料、恶性悬料。
坐料三次或三次以上未解决的悬料是恶性悬料。
二、悬料的原因造成悬料的主要原因是高炉内料柱的透气性和上升煤气流量不对称,上升气流对炉料的阻力超过炉料下降的有效重量后导致炉料不能正常下降。
悬料属于比较严重的炉况失常表现形式,并常常与炉凉、炉热、边缘发展、中心发展、管道、偏料、崩(滑)料、炉墙粘结、炉缸堆积等失常炉况密切相关。
1、上部悬料产生的原因1)入炉原燃料粒度不均匀、粉末过多。
2)焦炭、矿石强度差。
3)料柱压差过高。
4)偏料、管道行程,崩料后管道被堵死。
5)煤气分布严重失常,中心与边缘的CO相差大于4%。
26)冶炼强度过高,与炉料透气性不相适应。
7)炉温返热急升,处理不当。
8)炉墙中上部结厚或结瘤。
9)长期休风后致炉料压缩,透气性不好。
10)升华物冷凝、碳素沉积反应或由于碱金属蒸汽的强烈作用致强度下降产生了大量粉末,造成局部料层空隙度变小。
2、下部悬料产生的原因1)热制定的波动引起软熔带位置的变化,已经软化的矿料再次凝固,使散料层空隙度急剧下降。
2)液泛现象,即液态渣铁或由于数量过多,或由于粘度过大,被气流滞留在焦炭层中,极大地增加了对气流的阻力。
3)炉温过高或持续高,煤气膨胀,SiO挥发,下部压差升高;炉温过低或持续低,渣铁变粘,煤气阻力增大。
4)造渣制度失常,渣碱度变化大,或渣中AI2O3过高、MɡO过低、TiO2过高等导致炉渣流动性差。
5)焦炭热强度差,软熔带焦窗气孔率低。
6)煤粉质量差或燃烧率低,未燃煤粉增加,进入炉渣,炉渣变粘稠。
7)下部管道行程。
8)炉腰或炉腹结瘤。
9)高炉操作不当:如加风或提风温过猛。
10)低料线时间长,炉料预热不好,初渣易凝固;低料线的料—-乱料下达软熔带和炉缸时,煤气流分布紊乱。
11)炉缸工作不均匀或炉缸堆积。
12)放渣出铁差,炉内渣铁积存,炉缸透气性恶化。
三、悬料的预防1.坚持精料,尤其是改善焦炭煤粉质量、减少入炉粉末、改善炉料粒度均匀性、提高入炉品位等。
2.原燃料质量恶化时,应适当限压(差)操作,降低冶炼强度。
3.维持良好的操作炉型、保持炉缸活跃无堆积。
4.稳定操作,维持稳定的热制度、造渣制度。
5.稳定送风制度,维持合理鼓风动能,保持煤气流分布合理。
6.低料线、净焦下到成渣区域,不允许加风或提高风温,可适当减风或撤风温。
7.渣铁出不净时,禁止加风,平时避免铁前换炉、铁前加风。
8.杜绝极限操作参数持续时间过长。
9.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出现悬料征兆(压力爬慢坡、压力呆滞、小管道反复发生、风量明显偏高或偏低等)时,要及早处理。
10.统一各班操作思路,切实搞好交接班。
四、悬料的征兆1、上部悬料的征兆1)有崩料和管道行程,风压稍降后突然升高,风压锯齿状波动,风量也随之呈尖峰状波动。
2)探尺下降缓慢或停止。
3)风口工作正常,风口前焦炭仍活跃。
4)坐料对炉温影响不大。
2、下部悬料的征兆1)悬料前1-1.5小时风压、风量不稳,风压逐渐升高,压差升高,风量减少,透气性指数明显下降;或风压突然冒尖,风量相应减少或锐减。
2)探尺下降缓慢或停止。
2)风口前焦炭呆滞,个别风口出现大块。
3)顶温升高,4点温度差别缩小。
4)炉温变化大,有明显向热或向凉的征兆。
五、悬料后的处理1、悬料的处理原则1)预防为主,有悬料征兆要早处理,防止悬料发生。
2)力求先不坐料来解决悬料。
3)悬料已经形成后,必须及时果断处理,拖延时间愈长损失愈大。
4)坐料务必彻底,严防反复。
5)坐料时须保证不灌风口。
6)区分不同的悬料,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
7)悬料消除后,首先考虑恢复风量,其次才是负荷以及炉温的恢复。
2、一般性悬料的处理(1)悬料后①有明显悬料征兆或悬料初期,立即大幅减风20%~40%左右;如是热悬料可同时猛撤风温100-150℃,一般悬料即可解决悬料。
②高压操作必须先改为常压操作,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
③连续悬料时,为了争取多燃烧熔化一些炉料,便于坐料,可在悬料情况下加大风量。
但必须注意:悬料情况下风压不可高于正常风压的60%,压差不高于正常压差,防止产生大管道、大崩料。
④高风压下(比正常风压少50KPa之内)慎用撤顶压来顶料,以防出现大管道。
⑤勤看风口,一般要求5-10分钟观察一次。
(2)坐料前①通知风机房、热风炉等单位。
②炉顶和除尘器通蒸汽。
③停止炉顶打水。
④关闭混风阀。
⑤停氧、停煤。
⑥出净渣铁。
⑦高压改常压、断煤气,禁止高压坐料。
⑧料线一般要赶到正常,还应避免低顶温坐料,以防坐料不彻底,造成后续恢复困难。
⑨连续两次以上的坐料,坐料前必须把风加到一定程度维持一段时间,烧出空间再行坐料。
(3)坐料期间①禁止除尘器清灰。
②禁止人员在风口附近逗留和炉顶作业。
③料未彻底坐下来,严禁换风口或进行其它作业。
④在保证风口不灌渣的情况下,料坐下时不急于回风,保持低压(或零压力)几分钟,以便坐料彻底。
⑤放风坐料不下时,可采用休风坐料。
⑥顽固悬料,休风不下时,可回风烧焦炭,但风压不得高于正常风压,待风口区域烧出一定空间后,再进行放风坐料。
⑦不允许用热风炉倒流休风坐料。
(4)坐料后①首先要补加足够的净焦,视情减轻焦炭负荷,本着适当“宁多勿少、宁热勿凉”的原则。
②必要时可采取适当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
③应分台阶逐渐回风、恢复风量,并采取低于悬料前风量、风压、压差,限压(差)操作。
④较严重的悬料,加风时一定要缓慢转动放风阀,每次加风5-10KPa,二次加风时间间隔10~20分钟以上。
⑤控制好下料节奏,防止低料线时间过长,恢复初期注意保持顶温回升,末期视探尺工作情况下料,以防再次难行。
⑥乱料段下达时,注意风压风量的变化,可适当减风以期平稳过渡。
⑦连续二次以上的坐料,且仍然不能消除悬料危险时,应在坐料后进行休风堵20%~40%风口,复风加净焦若干批(如5-10批),以有利于改善炉料透气性,促进炉况恢复。
3、上部悬料的处理1)出现轻微的上部悬料征兆时,立即大幅减风,可同时下撤风温40℃以上。
2)较严重的上部悬料,及时采取放风坐料。
3)若上部悬料时间不长,量压稳定,减风到120KPa以下料没有崩下来,而坐料又有灌渣的危险时,可采用顶吹法(慎用):在铁口大吹时,维持较正常风压低50KPa的风压,然后突然下撤顶压,炉料自行吹塌崩下,这时顶温和顶压急剧上涨,须迅速适当减风、降顶压。
(好处:避免灌渣、加快恢复进程;缺点:处理不好,将造成大管道、布袋损坏、风机喘振。
4)由于原燃料粉末增多,使料柱透气性恶化而产生的悬料,应采取减少风量,降低冶炼强度来消除悬料。
4、下部悬料的处理1)须采取放风坐料的方式,坐料前烧出空间、出净渣铁。
2)低炉温高碱度引起的悬料,须采取减风、加焦及集中加几批酸料。
5、炉温合适或热悬料的处理①迅速撤风温、减氧、开大湿分,争取炉料不坐而下。
②料仍不下,可采用加风顶的办法,但使用时要注意:当风压逐渐下降而风量自动增加,料崩下前应适当减风,以防崩下时顶温和顶压急剧上涨。
此法不能连续使用。
③放风坐料。
④当坐料后恢复中再悬时,应把风加到适当水平,待料线赶到正常后30分钟内,争取再次坐料,但回风的风压应较前次稍低些。
6、凉悬料的处理①迅速减风至常压操作时正常的压差水平,争取不坐而下。
②及时放风坐料。
③大凉时先将风温提高到设备允许的最高水平(关闭混风阀),同时全关湿分(关加湿总阀)。
当风口烧亮,炉顶温度达到400℃以上,再进行坐料。
④坐料时应严防风口灌渣。
若风口已发生涌渣时,只有在排净渣铁后才可坐料。
⑤若风口来渣,立即用事先准备好的打水管进行外部打水处理,以防烧穿送风装置被迫休风。
⑥料坐下后即回风到不灌渣的水平。
⑦料坐下后先加若干车净焦并减轻负荷,并改较疏松边缘的料制。
⑧加风量应缓慢,视炉温和顺行情况恢复风量。
⑨在保证顺行的情况下使用高炉允许的最高风温水平,可适当增加喷煤量和富氧量。
7、恶性悬料的处理经过三次坐料仍未解决的悬料,应按恶性悬料处理。
发生恶性悬料,必须慎重从事,按料线深度和炉温情况加足净焦,减轻焦炭负荷,疏松边缘气流,改善炉料透气性。
赶料线不能太急,避免重复悬料。
(1)、炉温不足的恶性悬料处理①坐料后,视料柱透气性恶化情况,以比较低的风压回风。
②在恢复过程中,应视风压与风量对称的情况稳定加风,注意按接受压差操作。
③炉温很低时,应连加净焦若干批,以利于改善炉料透气性,促进炉况恢复。
④应采用较疏松边缘的料制,并相应减轻负荷。
)(2)、炉温充足时的恶性悬料处理①允许使用较低风温水平。
②准许采取高风压顶吹的办法处理,以争取多烧焦碳,有利坐料。
③应酌情减轻焦碳负荷,防止炉况向凉发展。
④坐料后可进行休风堵20%~50%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