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
人际吸引相关研究成果
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由于积极的认知与情感而在心理 和行为上的相互趋近倾向。 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 (1)接近因素: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 容易引为知己,因为相互接近便相互接触的机会多, 相互之间更容易熟悉对方。同桌的学生多半能相互 吸引,街坊邻居也是如此。
“远亲不如近邻”
语录:绝好人缘,“双赢”的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难免会产生磨擦、冲 突,结果往往是一方严重受挫,另一方看似占了 上风,却也筋疲力尽,我们能否用一种双赢的方 法,来进行我们的人际交往?
——沟通,是我们解决问题,寻求突破,获得理 解与赢得合作的各种交流过程。无论是迈向成功, 还是拥有家庭的幸福,都离不开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 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
沙赫特(Schachter,1959)的一项研究证明了人们的交 往需要。实验过程如下:他请人到一间没有窗户但有空调 的房间去住,每小时付给15美元的酬金。房内除了一桌、 一椅、一床、一灯,别无他物。三餐由人送至门底下的小 洞口,住在里面的人伸手就可拿进食物。他把5个大学生 自愿应征参加实验的被试分别关进五间与外界隔绝的小房。 1个被试仅呆了25分钟就要求出来,放弃了实验。有3个 被试待了2天。1个被试待了8天,其感受是:再待1分钟 就会发疯。该研究说明,脱离人群的人是无法生存的,同 时人们对孤独、隔离的容忍力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1、 教师让每组十名队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圆圈。 2、 教师说:请记住你左面的人是谁?右面的人是谁? 3、 松开双手,任意走动,当老师说停时,在原地仍与你 原来相邻的人牵好手。这时牵起的手形成了杂乱的网状。 4、 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如:“钻、边境转身”等 把这张乱网解开,最后形成大家开始时手来手围成的一个 大圆圈。 5、 注意事项:自己的两只手不能同时抓住另外一个人的 两只手,在任何情况下,队员的手都不能松开,要坚持到 底,尽量不松手 *这个小游戏告诉我们,当人生中遇到困扰时,只要善 于用心,一定可以解脱。
一、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能 三、人际沟通的五个密码 四、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五、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六、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
人际交往概述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 生存。 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睡眠时间以外, 其余时间的70%将花在人际间的各种直 接、间接的沟通上。
(3)相似: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说明了人际吸引中相近因 素的作用很大。这里所说的相近,包括社会生活方面的相近、生 理方面的相近和心理方面的相近等。态度、兴趣、信仰、价值观; 共同的语言、种族、国籍、出生地;民族、文化、宗教背景、居 住地;教育水平、年龄、职业、社会阶层;身体特征:身高、体 重等等。 (4)互补与补偿:互补——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 互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补偿——他人的某 一特点满足了某人的需要,从而使某人增加了其对他人的喜欢程 度。如:瓦西列夫在 《情爱论》中这样描述他们的友谊:“马克思 长着一头雄狮般的黑色的卷发,目光炯炯,显然具有暴烈、严厉 的气质。恩格斯与他不同,头发是浅色的,几乎总是情绪愉快, 面带微笑,动作敏捷。这两位思想巨人非同寻常的相互倾慕是众 所周知的。瓦西列夫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互补因素在人际交往 中交际的重要影响。 “郎才女貌,男刚女柔”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10.极易受窘。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 同 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测查结果的解释与辅导] 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 扰较少。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 多人的好感与赞同。 总分在9—14分之间,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 度的困扰。 总分是在15—28分之间,表明你在同朋友相处上 的行为困扰较严重。 总分超过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的行为困扰 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
活动二 信任之旅
两人一组,一位装“盲人”,另一位做“拐棍”。 “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然后在“拐棍”的帮助下, 下到一楼,再返回起点。之后,二人交换角色再来一次。这 个过程规定成员们不许讲话。
活动结束后,请一起谈论自己所扮角色的感受。
活动三:“火车快开”
“火车快开”的比赛过程是每组六人排 成一列,每个人抬起左脚,后面的人用左手 抬着前面的人的左脚,右手搭在前面的人的 肩上。排成一条链后,从教室后面跑到教室 前面。如果断链,则原地“组装”好重来。 “
(2)个人特征:才能、外貌 的吸引力等,如右图--分心 的理发师与提心掉胆的顾 客。E· 阿朗逊等人(1966年) 研究表明,一个看起来很 有才华的人,如果表现出 一点小小的过错,或暴露 出一些个人的弱点,反而 会使一般人更喜欢接近他; 一个表现得完美无缺、十 全十美的人,倒会使人感 到高不可攀,望而却步, 自认为自身太差而不敢与 他交往。
你知道朋友对于现阶 段的你是满足什么需 要吗?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三、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1 定向阶段
2 情感探索 3 感情交流
4 稳定交往
1 定向阶段 对可能的交往对象:
注 意 选 择 初步沟通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破灭,没有心理压力
2 情 感 探 索
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
游戏:心有千千结
目 标: 让学生体会在解决团队问题方面 都什么步骤,聆听在沟通中的重 要性,以及团队合作、永不放弃 的精神。 讨论: 1、 开始时的感觉怎样?是否思 路很混乱? 2、 当解开一点后,你的想法是 否发生了变化? 3、 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体会 到“胜利往往就是再坚持一下”?
心有千千结 过程:
“双赢”的沟通
自我认识 满足需要
人际沟通(信息传递)
协调知行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指导语] 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个 问题,在每个问题上,选“是”的打“√”,计1 分;选“非”的打“X”,计0分。请你认真完成, 然后对照后面对测验结果作出的解释检查自己的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问卷]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第八章、大学生人际关系
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有个人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来,我带你到天堂和地狱 看看。”那个人高高兴兴随着天使去了。首先,来到地狱参 观,正好到了吃饭时间,中间是一排长长的桌 子,两边坐满 了人,拿的勺子都有一公尺长,才喊一声开动,两边的人争 先恐后的夹起菜想要往自己的嘴里送,然而由于勺子太长了, 到了中间,勺子就打起架来, 大家互不相让,打得头破血流, 菜掉满了一地,结果是谁也吃不成,那个人看得兴味索然, 对天使说:“我们还是到天堂看看吧”。于是跟着天使来到 天堂,也是开 饭时间,奇怪的是,桌子还是那些桌子,勺子 还是那些勺子,两边还是坐满了人,结果喊一声开动,大家 都夹起菜来往对方的口里送,有一个人缘好的,好几双勺子 都夹到他的嘴边,他还在说,慢慢来、慢慢来。那个人恍然 大悟,原来天堂与地狱在自己一念之间,一念为己,是地狱; 为别人,是天堂。 关键是自己的心态了。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 15% 是基 于知识和技能,而85%则取决于人际交 往能力。
戴尔· 卡耐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状: 腾讯网向我们揭示了当今大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郑州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郭玉琴估计,约有一半的 大学新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她介绍,十一过后, 该中心的心理咨询进入了“旺季”。前去咨询的大一新生中,人 际交往障碍是多数人的“通病”。 据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 方介绍,从今年9月初到10月15日,该中心共接到了七八十通大学 新生的咨询电话。其中,70%左右的学生也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人际 交往障碍问题。 袁林方说,进入大学后,不少新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 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而过度依赖手机和电脑的 沟通,使得他们相对封闭,缺乏到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王秀丽介 绍,性格内向、不懂得灵活变通的学生是人际交往障碍的“高发 群体”,他们症状也较难缓解。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
(一)学缘型人际关系:学缘型指大学生以所学专业为纽带形成的人际 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班同学关系、同系或同院同学关系、校右关 系、同专业的校际同学关系等。 (二)志缘型人际关系:指大学生以志向为主而结成的人际关系。 (三)地缘型人际关系:地缘型主要指大学生因地域相同的缘故而结成 的人际关系。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同乡会,它在刚入学的新生中尤 为突出。 (四)情缘型人际关系:情缘型指男女大学生为满足爱情的需要,通过 与异性交往而建立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需求中,爱情需 要占了重要位置。 (五)趣缘型人际关系:指大学生以兴趣为主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大 学生对学业的追求、业余文体生活的爱好,都能导致相互之间的意气 相投。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类型
人际交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 通过一定方式发生某种沟通和交流的 活动方式。简而言之:人在社会生活 中的直接相互作用过程。 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产生的结果形成人 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它是特指人与 人之间在感情寄托、信息沟通和合作 共事中的心理距离。 从人际交往的方式看,可分为直接交 往与间接交往、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 往、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语言交往 与非语言交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