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期末名词解释会计分期 : 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P18货币计量: 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应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P19会计核算职能 : 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P10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等级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P25谨慎性 : 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P23公允价值: 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P26持续经营 : 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P18会计主体: 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P17权责发生制:是指款项的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会计基础。
(老师补充P19)可靠性 : 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P20实质重于形式 :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P23会计的核算职能具有哪些特点?1.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2. 会计必须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情况3. 会计主要是反应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会计基本假设有哪些?为什么要明确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不确定)会计核算的方法有哪些?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本,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对于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要填制和审核凭证,按照规定的会计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法记入有关账簿;对于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应当进行成本计算;对于账簿记录,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请分别加以描述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核算和监督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德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有关各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即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已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科目 : 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P49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P33负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P36利得 : 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P39留存收益 : 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P39收入 :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P39所有者权益 :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剩余权益。
P38费用 :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P41期间费用 : 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得到补偿的费用。
P42会计要素 : 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P32账户 : 是由会计要素每一具体项目来确定其名称,反映该具体项目的经济内容P55营业利润 : 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后的金额。
P43会计等式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p44直接费用 : 是指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
P42间接费用 : 是指应由产品成本负担的,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的有关费用。
P42总分类科目 : 是对会计要素不同经济内容作总括分类反映的科目。
P53明细分类科目 : 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作进一步分类,反应详细,具体情况的科目。
P53资产具有哪些特点?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复式记账 : 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P63会计分录 : 就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计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
P75平行登记 : 就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P82简单会计分录 : 只涉及两个账户,即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组成的会计分录。
P75账户对应关系 :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记账规律登记每项经济业务时,就会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
P74总分类账户 : 是总括地反映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
P81明细分类账户 : 是详细地反映会计要素具体项目的细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
P81对应账户 : 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成为对应账户。
P74借贷记账法 : 是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P64试算平衡 : 就是指在结算出一定时期全部账户发生额和余额的基础上,根据资产总额等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和记账规律来检查和检验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专门方法。
P76复合会计分录 : 涉及两个以上的账户,就是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另外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几个账户的借方与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组成的会计分录。
P75试算平衡有什么局限性?为什么?第一 , 如果试算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记账有错误。
而借贷双方金额相等也只能说明账户记录或计算基本正确,并不能证明没有错误第二 , 下列错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漏记某项经济业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方或贷方发生等什么是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简述平行登记的基本规则?就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的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记账内容要一致。
记账方向要相同。
记账金额要相等。
借贷平衡法下,试算平衡是根据哪三个公式来验证的?简述借贷记账法的特点?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可以设置共同性账户,以账户的余额方向来判断账户的性质。
借贷记账法下有哪六类账户?他们的基本结构怎么样?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利润账户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等权益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一般在贷方收入类账户:与权益类账户结构类似,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费用类(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同,与收入类账户相反,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什么是试算平衡?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主要有哪些?指在结算出一定时期全部账户发生额和余额的基础上,根据资产总额等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和记账规律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专门方法。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贷方的期末余额合计数试述借贷记账法下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的结构收入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通常无余额。
费用类(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同,与收入类账户相反,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什么是账户对应关系?为什么要编制会计分录?什么是会计分录?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记账规律登记每项经济业务时,就会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编制会计分录就是反映企业具体发生的各项业务,用借贷的形式核算、汇总各项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是复式记账的需要(不确定)就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计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财务成果 : 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反映在财务上的最终成果,它是企业成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综合反映。
P112营业外收入 : 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P113营业外支出 : 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P113净利润 : 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P43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净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是什么?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2.确定成本的计算期3.确定成本项目4.确定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5.设置和登记费用成本明细计算成本并编制成本计算表成本计算中需要划清哪些费用界限?1.正确划分应计入和不应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界限2.正确划分应由本月和不应由本月成本负担的费用界限3.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净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成本计算:指按照一定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P127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利息支出。
P135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运输,宣传广告等费用。
P135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是什么?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2.确定成本的计算期3.确定成本项目4.确定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5.设置和登记费用成本明细计算成本并编制成本计算表成本计算中需要划清哪些费用界限?1.正确划分应计入和不应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界限2.正确划分应由本月和不应由本月成本负担的费用界限3.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