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IV检测及临床意义

HIV检测及临床意义


第三代
病毒裂解液 重组抗原合成肽 HIV-1 / -2 / -O
病毒裂解液 重组抗原合成肽 HIV-1 / -2 / -O
IgM / IgG 抗体 HIV-1 / -2 / -O
第四代
病毒裂解液 重组抗原合成肽 HIV-1 / -2 / -O anti-p24 Ab
病毒裂解液 重组抗原合成肽 HIV-1 / -2 / -O anti-p24 抗体
HIV核酸检测
1、辅助诊断
• 某些非典型的抗体反应,特别是不确定反应时,RNA的测 定可提供非常有用的证据。
• 单纯使用RNA测定不能完全确定感染与否,但当RNA测定 出现较高拷贝数的阳性结果时(>1000)提示感染发生的 可能性非常大。 • 使用此指标应综合其他检测数据和样品背景情况进行综 合分析与判断。


选用初筛试剂
初筛检测
阳性反应
原有试剂+另一 种原理初筛试剂
阴性反应
重复检测
阴性报告
均阳性反应 送确认
一阴一阳
均阴性反应 阴性报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IV抗体初筛检测流程图
快速诊断试剂:
采用乳胶凝集、免疫斑点和免疫层析三种 原理 快速、不需特殊仪器
敏感度、特异度低于ELISA,且价格贵
适用于血站覆盖不到的边远地区/城市大 医院急诊手术前检查 快速诊断阳性结果还需经ELISA方法验证
从感染到血清抗体阳转有一段窗口期,平均为1-3个 月,有一小部分HIV感染者出现延迟反应
HIV感染后抗原和抗体的变化 及其与疾病关系
HIV感染人体后出现一过性病毒血症,6-8周后血 清抗体阳转,病毒滴度降低,在随后的5-8年无症
状带毒期里HIV抗体一直存在,但病毒难查到。进
入AIDS期后血浆中病毒再次出现。 故诊断HIV感染多数时间用抗体检测诊断,极早期 (窗口期)用抗原检测。
通过监测病毒滴度反映疗效
Tre a t m e n t
10000000
O b s e rva t io n
M ed i a n H C V R N A (c op i e s / m L ).
1000000
100000
10000

1000
100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通过了 FDA认证 假阳性结果较bDNA少 1.5版对A-G亚型有较好的反应性
通过了 FDA认证 可使用多种组织,如生殖道分泌 液 对A-G亚型有较好的反应性 检测范围大 早期版本(NASBA)对部分亚 型(G亚型)反应性差。 操作复杂,样品提取(不使用自 动提取仪时)和测定反应时需要进 行大量的手工操作。 不适合一次大量检测,ECL读数 仪每次只能进行12个样品的检测 。 实验内、外误差相对较大。
HIV抗体诊断
目前临床上实际应用的是测定特异 性HIV抗体,包括初筛和确认实验。
一、检测试剂
筛查试剂必须是HIV-1/2混合型、经国家药品监 督管理局注册批准、批批检合格、临床评估质 量优良、在有效期内的试剂。 目前常用的筛查试剂有酶联免疫、颗粒凝集和 其它快速诊断试剂。采供血机构进行血液筛查 应采用酶联免疫试剂。 自采自供血的单位必须进行HIV抗体检测,在 尚未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偏远地区可由经 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在规定的场所用快速试剂进 行血液筛查。
HIV抗体确认
常用的确认实验方法是免疫印迹法(WB)。 免疫印迹试剂有HIV-1/2混合型和单一型。
一般先用HIV-1/2混合型试剂进行检测
蛋白印迹实验(WB)
——广泛使用的确认实验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纯化的HIV蛋白抗原 分开后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标本中存在的 HIV抗体与条带上的抗原结合,再加入酶偶联 的抗人IgG抗体和底物,在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 会出现有色条带 其可检测标本中针对HIV不同抗原的抗体,故 被用做确认试剂。 不同的研究机构有不同的判定标准
缺点
操作容易污染 测定范围较小(相对于NASBA ) 少数生物样品反应受抑制,如精 液、乳汁和唾液 早期版本对部分亚型反应性较差 ,1.0版对非B亚型的样品反应性 普遍较差,(5)版通过改进 对O亚型检测能力较差
对低值样品检测的特异性较差。 无内部质量控制,尤其在3.0版 中为单孔检测时,无法控制由于 提取或加样操作的失误。 不同版本间差异较大,2.0版约 为RT-PCR50%,3.0版结果与 Roche 基本相同表明两个版本间 差异可能达到50%。 对除血浆、血清外的大部分体液 样品无法进行检测。 对抗凝剂敏感,只能使用EDTA 。 bDNA 3.0版: 100-500,000 c/mL
2、窗口期辅助诊断
• 在窗口期抗原峰出现前后通常出现一个病毒载量的高 峰,通常此高峰高于发病时的血浆病毒水平,早期病
毒RNA测定具有特殊的意义。
• 目前国际上正在尝试使用这种检测对采供血样品进行 多个样品混合后的RNA检测以降低窗口期传播的残余危 险度。
3、病程监控
• 由于HIV感染发生后病毒载量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并 且这种变化与疾病的进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WB结果判定标准
组 织 WHO 阳 性 阴 性
2 ENV+GAG+POL 1 ENV + p24/p31
无条带或只有P17 无条带
FDA(USA)
CHINA
2ENV 或1ENV+p24 无HIV-1特异性条带
“不确定”(±):出现HIV-1特异性条带,但带型不足以
确认阳性,每三个月随访一次,共两次, 仍属可疑,判为阴性
检测结果的报告和处理
阴性反应出具HIV抗体阴性报告, 如果近期有高危行为,如性乱、注射毒品等,或有急 性流感样症状等情况,为排除“窗口期”的可能,可 以进行HIV-1 P24抗原或HIV核酸检测,或2-3个月以 后再做抗体检测。 筛查实验呈阳性发现反应,可出具“HIV抗体待复查” 的报告,不能出阳性报告。
P24抗原测定
(一)适用范围
HIV-1抗体不确定或窗口期的辅助诊断。 HIV-1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鉴别诊断。 第四代HIV-1抗原/抗体ELISA试剂检测呈
阳性反应, 但HIV-1抗体确认阴性者的诊
断。 监测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
(三)结果报告和解释
1、HIV-1 P24抗原的阳性结果必须经过中和试验 确认。 2、HIV-1 P24抗原阳性仅作为HIV感染的辅助诊 断依据,不能依此确诊。 3、HIV-1 P24抗原阴性结果只表示在本试验中无 反应,不能排除HIV感染。
• 应附上仪器打印的数据。
各种HIV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Roche 技术 结果 比较 优点 RT-PCR 约2xbDNA 2.0 Bayer (前Chiron) bDNA 2.0版结果约为RT-PCR的50%, 3.0版结果与Roche 基本相同 操作时间较少 对A-G亚型有较好的反应性 Organon Nuclisens HIV-1 QT 与Roche 基本相同
2、确认试剂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局注册批准。确认试剂包括免疫 印迹试验、条带免疫试验及免疫荧光 试验试剂。目前以免疫印迹试剂最为
常用。
1. ELISA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初筛实验,自1985年首次
检测HIV-1抗体的试剂盒供市以来,已
从第一代的全病毒抗原间接法发展到第
四代的以重组的多肽抗原及抗P24抗体包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6年发病率
<500 501-3000 3001- 10001- >30000 10000 30000 血浆病毒载量(拷备数/毫升)
定性检测
• HIV核酸检测有定性和定量两类,定性检测用于 HIV感染的辅助诊断。通常使用PCR或RT-PCR技术, 使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通用的扩增试剂,引物可
1986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HIV
HIV-2 1986 西非
中国每年新发现的HIV/AIDS 病例数(1985~2002)
15000
病例数
AIDS HIV(+)
10000 5000 0
AIDS HIV(+)
198 198 198 198 198 199 199 199 199 199 199 199 199 199 199 200 200 200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1 5 0 1 2 9 0 7
来自文献或自行设计,应尽量涵盖所有的或常见
的毒株,也可使用复合引物。
定量检测
• 定量检测常用于监测HIV感染者的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 目前常用的HIV RNA定量测定方法有逆转录PCR实验(RT-PCR)、 核酸序列扩增实验(NASBA)、分支DNA杂交实验(bDNA)等,这 几种进口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为20-50拷贝/毫升 • 按照仪器读数报告结果,应注明使用的试验方法、样品种类和样 品量。 • 测定结果小于最低检测限时,应注明最低检测限水平。注意低于 最低检测限的结果不能排除HIV感染。
W eeks
5、预测疾病进程
• HIV疾病进程与病毒载量 的关系十分密切,观察 感染者病毒RNA水平可大 致预测其发病的可能。 如右图所示,病毒载量 与6年发病率的关系为: <500时5.4%, 501-3000 时16.6%,3001-10000时 31.7%,10001-30000时 55.2%,>30000时则为 80%。
0 2 3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125 947 1045 171 299 216 261 274 531 1567 2649 3343 3306 4677 4527 1342 9824


HIV感染可通过两种途径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