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的十四位名导演
林权泽《再见了豆满江》《春香传》《醉画仙》
作家导演:李沧东
《绿洲》夺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之后,现今担当卢武铉内阁的文化及旅游部长,是名副其实的韩流掌门。
李沧东电影最令人怦然心动之处,不在于技法,主要是他能异常坚定地透过一个个缓缓逼近的悲伤故事,陈述出绝对韩国化的破碎和深重的无望,并借此与整个人类欲念捆绑后的挣扎达成了明明惨不忍睹,却又必须面对的共识。
这一点上,《薄茶糖》是最为淋漓尽致,《绿洲》还多少放进点阳光。
而他的处女作《绿鱼》(也译《生死边缘》),透过一个退伍军人混堂口时庸常而不乏破败的遭遇,抽丝剥茧般道出男性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焦虑。
李沧东的男性形象,大都不知该如何应付内心潜层的那缕温情。
他们且都与犯罪有着紧密关连。
《绿鱼》是黑社会小人物,《薄荷糖》是位阴狠的警官,而《绿洲》是位三进宫的刑满释放人员,并再次入狱。
他们在社会边缘上的缓慢游走,并非意识明确后,与社会的对抗。
而是由生计、扭曲、歧视所引发的一系列非常态行为。
李沧东以高度人文的精神,通过独特个体的身心运作,直面韩国历史和现时的多重症结。
飘扬的太极旗---商业片领袖:姜帝圭
《生死谍变《银杏床》《太极旗飘扬》对韩国社会热点和民众心理的敏锐把握,这是区别于好莱坞空中楼阁式视听享受的文化特质。
他的影片能抛开政治外壳,关注个体情感命运折射下的朝韩分治创痛,使人们对朝鲜战争历史意义和南北冷战的弊端进行反思,是姜帝圭影片商业化包装后呈现的温暖人性内核。
水上的幻境---艺术片大师:金基德
“我随时睡着,似醒非醒间,会出现人们所说的多维空间,那些空间里有许多混合的形象。
我执著于将那些形象表现在自己的电影里。
”关于性、暴力和死亡的多重和虚幻的主题。
剧本《画家与死囚》获得剧作教育协会最佳剧本奖。
1994年,《二次暴光》获韩国电影委员会最佳剧本奖,次年《非法穿越》再获该奖《鳄鱼藏尸日记》《漂流欲室》这部电影在其早期作品《鳄鱼》、《野兽之都》及《鸟笼旅馆》之上,构建了一个由复杂人格、暴力、情欲、唯美色调组成的社会及民族隐喻——残酷的孤岛,它也成为金基德确立风格的作品。
《收不到的情书》影片充满张力,并具有某种和中国第五代导演相通的对民族、政治和历史的进行深刻反省的饱满力量。
《坏男人》。
《海岸线》。
《冬去春来》、《撒玛利亚女孩》、《空房子》、《弓》、《时间》等影片。
复仇的天使---多面鬼才:朴赞旭
《老男孩》《月亮……太阳之梦》《三人组》。
《JSA共同警备区》《我要复仇》,《亲切的锦子》,“复仇三部曲”
流行文化缔造者---类型片名导:郭在容
《我的野蛮女友》《教师叙事》《雨后的水彩画》《野蛮师姐》《假如爱有天意》古典情怀的中庸家---文艺片使者:许秦豪
哲学系。
处女作《八月照相馆》。
《春逝》。
《外出》。
始终弥漫着一股淡淡喜悦同时哀惋的情绪,都表达出导演对人生中必将逝去和已经逝去之物的伤感态度,比如生命、比如感情。
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
票房的神话和奇迹---青年卫士:郭景泽
《朋友》不《Oh! Boy》、《Self Portrait》、《零星生产》三部短片。
《K医生》。
《台风》
年轻的社会学家---后起之秀:奉俊昊
《白色人》《绑架门口狗》《杀人记忆》《怪物》
光影征服者---传奇武士:金性洙
《武士》《汉城大逃亡》《英语完全征服》《野兽》
芬芳的奇葩---才女导演:李廷香
《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一屋两婆孙》
风月与优雅---情色片导演:李在容
《情事》《爱的快乐》和《都市故事》《多细胞少女》
诡异中的绝望---地狱访客:金知云
《死不张扬离奇失魂事件》《犯规王》《三更》、《蔷花,红莲》《三更之回忆》《甜蜜人生》
孤独的探询者---独立电影第一人:洪尚秀
《猪堕井的那天》《江原道之力》《哦!水晶》《女人是男人的未来》《海边的女人》
链接韩国电影名词解释
★韩国电影的第一:1903年韩国第一次上演活动幻灯,被认为是第一次放映电影。
1919年第一次向一般公众放映金陶山导演的影片《正义的复仇》。
1923年放映延百男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盟誓》,这部影片是韩国默片时代的前奏。
1930年韩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人李明宇导演的《春香传》上映。
1949年韩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洪盛基的《女人的日记》上映。
★ScreenQuota:即电影配额制,又叫义务上映制度。
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所进行的政府行为,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上满146天的本土电影;全国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国产电影。
韩国政府内部对此制度一直存有争议,文化部坚持其配额比例,而经济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
金大中当年在竞选纲领中曾明确表示:“电影配额制将持续到韩国电影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40%。
”现在ScreenQuota制度仍然维持既定比例。
★光头运动:1999年,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开放外国电影配额,韩国电影人发起大规模示威游行,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头在汉城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议。
因为剃光头在韩国是极强烈的抗议形式,而此活动又为全韩国影人集体参加,所以被世界舆论高度关注,韩国政府在极大压力下,决定继续ScreenQuota政策令韩国导演士气大振,成为韩国电影发展的一个契机。
★《生死谍变》:韩国导演姜帝奎1999年根据南北分裂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上映22天后打破韩国电影有史以来最卖座纪录,上映57天后,打破《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的电影票房纪录,为韩国电影注入一支强心剂,引发了韩国人对本土电影的热情。
此片使得进入韩国电影院看国产电影的观众从原来的15%增加到37%,直接导致了韩国电影重整旗鼓。
由于《生死谍变》是“光头运动”之后第一部大型制作影片,被视为“带动了韩国百年影业迈向新里程”,也被看成是“光头运动”胜利的标志,是ScreenQuota制度继续存在下去的动力。
★电影振兴委员会:韩国非官方性质的最高电影主管机构,其主要资金来源含电影票税收及政府预算,每年约有4200万美元的预算。
振兴委员会下设秘书处、汉城综合影城和韩国电影学院3个主要单位,其下再分成9个委员会,主要执掌有政策拟订、振兴产业、辅助金审核执行、人才培育、教育研究和国内外行销推广等业务。
在上
世纪90年代初以协调政府和电影人之间的矛盾而威望大涨,韩国独立导演金东园、赵成丰因为放映电影《红色》被抓,正是其出面协调才得以出狱并促成了韩国取消电影审查制度。
★李沧东:韩国著名导演,2002年凭借《绿洲》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3年3月出任韩国文化部部长,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导演身份出任文化部长的人。
他的上任,被看成是韩国电影的胜利,肩负着维护ScreenQuota制度和比例的重任。
★电影等级制度:1998年韩国取消“电影剪阅制度”,以电影等级制度代替。
该制度在法律上规定电影分为5个等级:全民可以观看;12岁以上可以观看;15岁以上可以观看;18岁以上可以观看;限制放映。
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对色情、恐怖、政治等题材也不再限制。
★电影辅助金:政府交给电影振兴委员会分配的辅助电影的资金。
其辅助金主要发放对象是电影学院学生和进行独立电影制作的导演,用以进行实验短片、纪录片和艺术独立电影的制作,最高可申请4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70万元)或制作费30%的辅助金,资金无须归还,也无须以奖项和内容上的附和为回报,主要目的是增加年轻的电影人成长学习的机会。
一般商业电影则无辅助金可拿,但可以申请无息或低利率融资贷款的方式“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