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2018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三)石达开出走
(四)洪仁玕新政
(五)天国灭亡
洪仁玕
《资政新篇》主要内容
⑴在政治方面,主张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针对当时存 在分散、离心的倾向,他强调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 ⑵在经济方面,洪仁玕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 奖励开采矿藏,设立银行发行纸币等。 ⑶在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提倡兴办医院、设学馆,盲哑院等文化慈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清政府编练“新军”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
同文馆学生跟洋教头学外语
詹天佑
1872年派遣中国首批留美学生
严复
五.性质与作用
(一)性质
洋务运动是一场具有现代化倾向的体制内改革, 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但是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
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
李鸿章
胡林翼 左宗棠 郭嵩焘 刘坤一 丁汝昌
晚清重臣,由曾国藩一手提拔,并创立淮军
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 晚清重臣,民族英雄,曾收复新疆 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 湘军宿将,1855年参加湘军,与太平军作战 本为太平军将领,1861年底编入淮军,曾指挥黄海海战
六.天国的悲喜剧
(一)诸王矛盾 (二)杨韦变乱
五.湘军与淮军的崛起
(一)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 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今 湖南省娄底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
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
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 “湘乡派”创立人,与李鸿章、左宗 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 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
2.洪秀全腐败无能与诸王腐败 (二)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
金田起义
四.天国内政外交
(一)军政制度:军政合一,政教合一 (二)经济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⑴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⑵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 ⑶设立“圣库制度”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⑴ 是一个由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
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⑵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 制,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⑶ 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 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又是一 个没有商品交换的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
天地会
反清复明
拜上帝教
反清,建立新朝
政教合一 组织严密
二.洪秀全的思想
◆拜上帝 ◆承袭并激扬了自天地会以来的 反清意识。 ◆反孔,同时又吸取了儒家的某 些东西。
洪秀全
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
(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 (二)金田起义后,势如破竹,迅速发展
(三)定都后北伐、西征,很快达到全盛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讲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拜上帝教
主要社会力量
政治目标
组织结构
白莲教
缺乏鼓舞人心的现实政治目 分布广、分支多、 标 信徒多、分散活动 分布在南方下层社 会,信徒众多,有 组织
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
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
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
史任务。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来由
二.背景
(一)慈禧掌权与洋务官员的崛起
(二)西方船坚炮利的深刻刺激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三.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以中国伦常名教 为原本,辅以诸国 富强之术。”
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二)历史作用
1.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3.有利于思想文化与社会观念的变革
六.局 限
(一)封建思想桎梏太深 (二)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忽视内治为富强 之本 (三)官督商办极具腐朽性
唐胥铁路 ------ “马车铁路”
江南制造总局
湖北枪炮厂
近代中国“名枪”——汉阳造步枪
2. 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主要在 19世纪70至90年代)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备 注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
中国近代第一家轮 船公司
开平矿务局
1878
李鸿章
上海织布局
1890
郑观应
汉阳铁厂
1890
张之洞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 代化钢铁工业
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
推崇之情。
(二)湘军
(三)湘军战术—“结硬寨,打呆仗”
(四)湖湘精神——“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
湘军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由湘军发展到淮军的人物) 人物 曾国藩 曾国荃 相关介绍 湘军统领,建立湘军,消灭,太平天国,主导洋务运动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曾国藩的九弟,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
善事业,禁止缠足、溺婴、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严禁鸦片入口。
⑷在外交方面,洪仁玕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 外人不得毁谤国法干涉内政。
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⑴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⑵ 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七.失败原因与评价
(一)失败原因
1.太平天国的落后性
的性质。
⑷ 限于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没有能够付诸实施。
(三)教育文化与意识形态:反孔
(四)社会政策:提倡男女平等,教民以兄弟姊妹相称,
女子不得缠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解
散家庭,男女分营。
(五)外交政策: 1.“万邦来朝”的天朝观念:拒绝承认列强在华特权,反 对鸦片贸易。
2.“洋兄弟”允许自由出入,免征货税。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四.内 容
(一)兴办近代企业
1.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主要在19世纪60到70年代)
企业名称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湖北枪炮厂
创办时间
1861 1865 1866 1867 1 8 9 2
地址
安庆 上海 福州马尾 天津 汉阳
创办人
曾国藩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