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道德模范范文_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材料范文集选大全----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道德模范先进人物XX同志的事迹材料1XX同志是XX县国税局北周庄分局副局长,他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无怨无悔,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奋踏实的工作、清廉简朴的作风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
曾多次受到市局嘉奖,两次被评为全市国税系统优秀税务工作者,2009、2011年度获得XX县国税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多年以来,他从最基层干起,工作中,他无论做什么工作,担任何种主角,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在别人认为无事可干的岗位,他总是觉得有干不完的工作,而且干得有声有色。
每一天,他总是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的是给税务人员带给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为的是给纳税人留下好的印象。
生活中的他注意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比如说收集一些因打印或复印有问题的纸张,用于打印临时性的不需存档的各类资料,全年累计收集的这类纸张就达三百张。
近年以来的税收征管改革对税收业务的要求都较高,应对繁琐复杂的税务知识,XX同志没有畏惧、后退,他勤奋刻苦,谦虚谨慎,抓紧一切时间,一切机会学习。
严于律己,用心主动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学习任务,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
在学习中对于不懂的问题或者遇到难题时,他便主动去向其他同志寻找帮忙。
一次不懂再问,第三次,第四次......直到彻底清楚为止。
他从不懈怠,始终怀着较强的事业心和职责感,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为提高对风险企业管理的潜力和水平,他经常废寝忘食地钻研税收业务问题,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学习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还利用网络下载相关税收政策和有关的操作规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日常管理中遇到政策业务问题时,及时翻阅有关的文件,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二、廉洁自律的“清税官“。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廉政则灵--XX同志深谙这个道理。
由于与纳税人长期打交道,靠他诚信的服务,与大家建立起朴素的感情,一些纳税人为了表达心愿,主动带给一些好处,被他一次次地谢绝了。
在日常工作中,他也经常遇到同学、朋友打招呼的状况,在任何状况下,他总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去帮忙解决,并不因为是同学和朋友而忘记原则。
个性是在处理一些朋友吃请的问题上,如果自己明白与工作有关系的饭桌,总是婉言相拒。
对一些确实不贴合政策规定与工作要求的涉税事项,都能够主动与同学、朋友取得联系,解释税法规定要求,说明不能办理的原因。
工作中,他经常用“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这句话告诫自己,拒绝吃请已无计其数,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国税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三、换位思考的“服务官“。
工作中,XX同志经常深入纳税户调查研究,宣传政策,义务辅导纳税人进行帐务处理,努力融洽征纳关系。
在日常税收管理中,他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将办税人员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切实做好税收服务工作。
他认为,当前企业财务人员工作量大,需要应用的各种税务、财务软件较多,另外还要对口财政部门、地税部门等。
在与财务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主要采取以下服务方式:一是提醒服务,提醒新纳税户按时申报,提醒税负偏低的企业自查自纠。
二是对企业做好辅导服务,辅导企业按规定期限、规定要求上报纳税资料,避免因工作繁忙给纳税人增加不必要的往返麻烦。
为掌握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他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料,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收状况,具体分析企业相关纳税状况与其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等指标的对应关系,做到三比较。
一是将纳税人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比;二是与同行业的涉税指标比;三是将实物库存与帐面记录比,分析测算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找出问题,严格遵照“应征不漏,应免不征“的原则,做到依法征收,确保了征管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四、充满真情的“爱心人“。
XX同志不仅仅业务上百炼成钢,而且始终如一地持续着对困难群体关爱,服务社会的真情。
逢年过节,他都会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经常为困难户搭建猪舍、羊棚,送去农药化肥,资助其孩子上学等。
在得知XX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捐款600多元钱,并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
在那些日子里,XX同志一下班就投入到社区的抗震救灾活动中,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社区编外工作人员。
在得知社区内一位同志赴XX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后,家中老小需要照顾时,他就招呼自己的家属承担帮忙接送小孩来回学校的义务。
在得到社区赞评时,他说:“虽然我不能去一线,但我能够为去一线的同志带给一些帮忙,让他们在前方更安心帮忙灾区建设,我心里特好受。
“多年以来,XX同志始终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奉献之本,在爱心活动中体现税务干部的质朴和礼貌,彰显税务干部的素质和风格。
事情虽小,但就是在这平凡的小事中,却透视出一个普通税官的高尚情操,他勤勉朴实,宽厚善良的拳拳爱心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每年考核他都会获得高分,每次测评他都被人们称颂。
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看到一名当代优秀税官的风范。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2罗玮,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永隆实业有限公司职工。
她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
利用康复期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广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
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志愿来到灾区全力救助受灾群众,用感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
2015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媒体上得知四川省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坏死急需换肝,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
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手术失败或者留下后遗症,都将威胁罗玮的健康和生命。
而此时国内尚无一例无偿捐肝者,她甚至写下了遗书:“如果我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罗玮的决定起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父母和哥哥专门赶到成都硬把她带回了广元。
应对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罗玮耐心说服他们,最终取得大家的支持,成功地为廖红霞捐出一叶肝脏。
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她和廖红霞均恢复良好。
罗玮无偿捐肝的义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她康复期间,各界人士为她捐款10多万元。
除治病和营养开销外还剩3万余元,她又透过募捐,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等困难。
2015年以来,她又动员家人拿出自家的房屋补偿款8万余元,在广元市龙山镇大牟村、双河乡场分别建起了“罗玮留守学生之家”。
她还向社会发出倡议,争取3年内让全市所有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一个温馨安乐的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罗玮一方面安顿好托管中心老人们的临时住所和生活,另一方面主动到广元市072医院当志愿者,奔赴青川重灾区救助群众,并陆续接收青川受灾老人和儿童300余人到托管中心临时安置。
2015年5月,在抗震救灾中她光荣入党。
2015-2015年,她帮忙剑阁县的乡亲们引资数百万,利用闲置土地,带动村民们种植核桃3000亩,大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罗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创优争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15年当选党的代表。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3何玥,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好处与价值。
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何玥生前是一位品学兼优、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可爱女孩。
她是家人和学校的骄傲,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她和同学们关系融洽,常常主动帮忙解答作业难题,打扫教室卫生。
她生活上很注意节俭,平时都是一毛、两毛地省下、攒着,几年时间竟积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有一次,她在参加慈善活动时,却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少年,命运却遭受了重大不幸。
2015年4月,小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生命危险。
第一次手术后,何玥病情有所缓解。
她所在的学校获知后,师生们迅速展开爱心捐款,共募捐了2000元。
当她得知父亲收下这笔捐款后,一再坚持要把钱捐献出去,她对父亲说:“还有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就应用来帮忙更困难的人。
”9月初,何玥的病情突然加重,医生发现她小脑里的肿瘤已扩散到其它脑组织,生命垂危,最多能活三个月。
11月初,当听说有个18岁的藏族小伙子因患有慢性肾衰竭来桂林求医,只有找到适宜的肾源做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
何玥对父亲说:“爸爸,如果我死了,你就把我的肾捐给这个哥哥。
”父亲一下楞住了,立刻表示不同意。
但何玥捐献肾脏的决心已定,反复向父母亲提起这件事,期望尽自己所能给别人生的期望......慢慢的,父母亲勉强理解了。
11月16日上午,经紧急抢救无效,何玥被医院诊断为脑死亡。
满怀悲痛的父母含泪签署了《无偿自愿捐献器官申请书》,帮忙女儿完成最后的心愿。
随后,何玥无偿自愿捐献的两个肾被移植到藏族小伙子和桂林一位患者体内,肝脏则被立即送往上海,移植给一名重症肝病患者。
小何玥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她用自己的大爱使三位素不相识的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器官捐献者,红十字会将给予家属必须治疗费和丧葬费救助。
医院也提出给予何家必须的经济援助。
尽管何玥的医药费花费10多万元,但其父母都婉言拒绝了。
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彻彻底底地做到无偿捐献,才是真正为女儿完成了心愿,才是何玥助人为乐精神的最高体现。
何玥荣获桂林市优秀少先队员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道德模范、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4龚全珍,女,汉族,1923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莲花县甘家小学原校长。
作为开国将军的家属,龚全珍毅然放下优越的都市生活,陪伴丈夫来到偏僻陌生的山村,几十年如一日,用心扶贫济困,支持乡村建设,把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挚爱写在青山绿水间,刻在老百姓的心上。
龚全珍是已故老红军、开国将军、原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的夫人。
1957年下半年,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回到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做起了农民。
甘将军逝世后,龚全珍用实际行动延续将军的梦想。
几十年如一日,她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生活并不富裕的她,经常捐款捐物帮忙贫困学生。
2015年,她应邀到凫村中学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讲座,发现该校图书室书籍匮乏,立即购买了1000多册书籍送到该校。
不久后,她又捐出2400元资助县关工委购买《激励永远》教育光盘捐赠给学校。
这些年来,龚全珍与不少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她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
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2600元和1000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