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员工通常容易引发的法律责任

企业员工通常容易引发的法律责任



3、合同解除阶段,劳动者应当依照法定程序
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6、37、90条 协商原则、提前告知原则、遵守约定原则。
第二方面公司法方面的法律责任
• 民营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违反
公司法规定的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依
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公司法》第150条董事、监事、
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挪用资金(第272条)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用人单 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 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 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
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 立案标准:
•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

2、增强程序意识 在做任何工作的时候都必须做到走足程序、 留下痕迹、力争事事有证据,而绝不能图省事、 凭经验,大而化之。


3、增强细节意识


首先,勿以恶小而为之。
违纪与违法,违法与犯罪并没有绝对的鸿沟;


其次,亡羊一定要补牢。
一旦发生了错误一定要及时的纠正,绝对不
能熟视无睹、任其发展。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 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归 个人使用”:

(一)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 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单位资金供 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1、在录用阶段,劳动者应当履行如实告知用
人单位需要了解的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
• 法律依据: • 《劳动合同法》第8条: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 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内容,劳动者应 当如实说明。

《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86条:劳动者以
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 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在 确认无效后,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 赔偿责任。


职务侵占罪(刑法271条)
职务侵占罪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
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
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法163条)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指公司、企业或者其
他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
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
• 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 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 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 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 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 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
(二)职务犯罪和刑事责任
• 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民营

2、 在劳动合同履行阶段,劳动者应当依法 全面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包括企业依法制 定的规章制度和与劳动者约定的特别条款,如违
约金、竞业限制、保密条款等。
• 《劳动法》第3条第2款: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
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29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 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企业员工通常容易引发的法律责任
(一)一般法律责任 (二)职务犯罪和刑事责任
(一)一般法律责任

第一方面:劳动法方面的法律义务与法律责



第二方面:公司法方面的法律义务与法律责

第三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方面的法律义务
与法律责任
第一方面:劳动法方面的法律义务 与法律责任

• 况。
劳动法方面的法律义务

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的通知(公通字[2010]23号第八十五条规定:公
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
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
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 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 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
司、企业利益的犯罪行为,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
私、权钱交易。其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中的领导 人员、职员和工人。


常见刑事犯罪
1、职务侵占罪(刑法271条)

• •
2、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法163条)
3、挪用资金罪(刑法272条) 4、侵犯商业秘密罪(刑法219条)
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行
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方面 反不正当竞争法方面的法律义务
• 1、依法保守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 • 2、不得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侵犯企业的利益。 • 法律依据: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 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
• •
侵犯商业秘密罪(第219条) 侵犯商业秘密罪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 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 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 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
失的行为。


什么是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
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
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我们应当如何避免上述容易引发的法律责任?
围绕一个中心,增强三种意识


(一)以公司的规章制度为中心
(二)增强三种意识
• •
1、增强权利义务意识 当你不知道一件事该不该做时,要强化权利 义务意识,学会分析。
• • • •
行使权利,要到位而不能越位 履行义务不能有丝毫折扣 义务的来源:法定义务,约定义务 比如,认真履职尽责的义务、保密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