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化学与技术
99133014 寿晓华
一.关于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定义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在其基础上创新的技术称绿色技术、环友好技术或洁净技术。
绿色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根本上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它具有少产废物,甚至不产废物,达到“零排放”的特点。
绿色技术采用无毒、无害原料、催化剂和溶剂,生产环境友好产品。
二.关于从环境角度看化学工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1.在20世纪中期以前,对化学物质的毒性时间性、生物聚集和致癌性尚无所认识的时代,对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没有立法来限制,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把废水、废渣和废气"稀释排放"就可以无害,因此这时期的环保对策可以称为"稀释废物来防治环境污染",当然化学工业也就没有相应的去开发环保产品。
2.之后,由于对化学品的环境危害有了更多的了解,环保法规就开始限制废物的排放量,特别是废物排放的浓度,这时期的环保对策就进入“管制与控制”的时代。
由于环保法规日益严格,于是对一些废水、废气和废渣不得不进行后处理才能进行排放,这样就开发了一系列废物的后处理技术,如中和废液,洗涤排放废气,焚烧废渣等等。
3.由于环境污染危害的进一步加剧,化学工业开始由被动地污染环境到主动地治理环境的转变,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起步更早,于是对绿色化学及其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三.绿色化学的原则与范围
1.防止废物的生成比其生成后再处理更好。
2.设计合成方法应使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最大量地进入产品之中。
3.设计合成方法时,只要可能,不论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均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包括极小毒性和无毒)。
4.化工产品设计时,必须使其具有高效的功能,同时也要减少其毒性。
5.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溶剂、分离试剂等助剂,如不可避免,也要选用无毒无害的助剂。
6.合成方法必须考虑过程中能耗对成本与环境的影响,应设法降低能耗,最好采用在常温常压下的合成方法。
7.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消耗性资源。
8.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不用不必要的衍生物(derivatization),如限制性基团、保护/去保护作用、临时调变物理/化学工艺。
9.合成方法中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比使用化学计量(stoichiometric)助剂更优越。
10.化工产品要设计成在其使用功能终结后,它不会永存于环境中,要能分解成可降解的无害产物。
l1.进一步发展分析方法,对危险物质在生成前实行在线监测和控制。
l2.要选择化学生产过程的物质使化学意外事故(包括渗透、爆炸、火灾等)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各国政府对绿色化学的政策
1.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1995年3月1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
设立“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并于1996年在华盛顿国家科学院颁发了第一届奖项。
这是世界上首次由一个国家的政府出台的对绿色化学实行的奖励政策,其目的是“通过将美国环保局与化学工业部门作为环境保护的合作伙伴的新模式来促进污染的防止和工业生态的平衡”,建立该奖是为了重视和支持那些具有基础性和创新性变迁、并对工业界有实用价值的化学工艺新方法,以通过减少资源的消耗来实现对污染的防止。
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共设立了变更合成路线奖、变更溶剂/反应条件奖、设计更安全化学品奖、小企业奖以及学术奖五个奖项,这些奖项为个人、团体和组织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通过竞争总统奖来获取可使化学变得更为清洁、更为经济、更为美好的基础性突破的支持,并体现了国家对将绿色化学原理应用到化学的设计、加工和应用过程而产生的技术的重视。
其评选标准涉及对人身健康和环境有益、具有科学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等方面。
2.日本的“新阳光计划”.90年代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为能源和环境技术的研究开发,该计划提出了“简单化学”(Simple Chemistry)的概念,即采用最大程度节约能源、资源和减少排放的简化生产工艺过程来实现未来的化学工业,为了地球环境而变革现有技术。
指出绿色化学就是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其方向是化学的发展适应于改善人们健康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3.1997年底德国联邦政府正式通过了一个名为“为环境而研究”的计划,主要包括三个主题: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工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及进行环境教育,计划的年度预算达6亿美元,其中将实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部分内容交给了化学工业。
此外,德国联邦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部还与化学工业在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创新等方面建立了正常的对话,可持续发展的化学被确定为这一对话固定的主题之一。
4.在英国,一项绿色化学奖于2000年开始颁发,该奖分为三类:一是被称作“Jerwood.Salters环境奖”的年度学术奖,奖金额为10000英镑,用于奖励那些与工业界密切合作而卓有成就的年轻学者;另二项年度奖用于奖励在技术、产品或服务方面作出成绩的英国公司,其中至少有一家为中小型企业,这二项奖励为奖品和证书。
五.我国的绿色化学及其工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一度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在1993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的政府白皮书,郑重声明了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道路的决心。
面对国际上兴起的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技术浪潮,有关部门和机构也开展了相应的行动。
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组织了《绿色化学与技术一推进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院士咨询活动,对国内外绿色化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调研,并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发展绿色化学与技术、消灭和减少环境污染源的七条建议,并“建议国家科技部组织调研,将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列入‘九五’基础研究规划”。
1997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资助的“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正式启动,项目涉及我国石油化工的一些重要过程,技导向基础性研究、技术可行性的初步探索和技术可行与经济合理性的重点探索三个层次,开展采用无毒无害原料、催化剂和“原子经济”反应等新技术的探索研究,为解决现有生产工艺存在的环境问题奠定基础。
同年,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到2010年以及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确保科技自身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迫切需要而制定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亦将绿色化学的基础研究项目作为支持的重要方向
之一,国内有关单位已经积极组织申请立项。
此外,一些院校也纷纷成立了绿色化学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绿色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四川大学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等。
但是,由于受财力和技术等诸多因数的制约,我国的绿色化学事业任重而道远.
六.我国发展绿色化学的几点建议
1.对于环境保护,在进行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同时,还要更加重视治本,发展绿色化学与技术,消灭和减少环境污染,这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目前对绿色化学与技术的意义和内容还普遍认识不够,要加强对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宣传,使广大企业家、科技人员、工人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领导,认识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共同推动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2.我国近年已制定了防止空气污染、水污染等法规。
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也应立法。
国家还应制定对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奖励、支持政策。
3.加强绿色化学与技术专题学术活动.
4.有关部门应加快实施以绿色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并取得实效。
5.应尽快对各大.中学校采用的化学,化工类教材进行修订,强化有关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内容,使社会民众和未来的化学.化工从业人员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绿色化学浪潮—二十一世纪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前瞻闵恩泽吴巍
2.绿色化学与技术-推进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中国科学院化学部
3.面向21世纪编好化学教材李文鼎
4.化学试剂发展的现状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