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饮用水检验指标及意义

饮用水检验指标及意义

饮用水检验指标及意义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及意义水是生命之源。

水约占成年人体重65%,人体内一切代谢反应必须在水的参与下才能实现,水是生命得以正常运转的根本。

既然水对于人体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水才符合人们生活饮用水呢我们又以怎样的标准去衡量它的好与坏呢对此,党和国家亦十分重视,早于1956年我国就首次制定了《饮用水水质标准》,后经多次修订,1985年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区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生活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旧的标准已经不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联合发布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新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及欧盟、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饮用水标准。

因此,新标准更具科学性和先进性,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水质标准的接轨,新标准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新标准包括五大类指标:分别是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指标、微生物指标、与消毒有关指标、放射性指标。

以下就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指标及意义作一些浅析。

一、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水的色度是对天然水或处理后的各种水进行颜色定量测定时的指标,天然水经常显示不同的颜色。

腐殖质过多时呈棕黄色,粘土使水呈黄色,硫使水呈浅蓝色。

藻类可以使水呈不同的颜色,如绿色、棕绿色、暗褐色、绿宝石色等。

当水体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时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些颜色分为真色与表色。

真色是由于水中溶解性物质引起的,也就是除去水中悬浮物后的颜色,而表色是没有除去水中悬浮物时产生的颜色。

这些颜色的定量程度就是色度。

色度是评价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色度不应大于15度。

浑浊度:由于水中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颗粒,使得原本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产生浑浊现象,其浑浊的程度称为浑浊度。

天然水的浑浊度是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细微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可溶性带色有机物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生物等细微的悬浮物所造成。

这些悬浮物质能吸附细菌和病毒,所以浑浊度低有利于水的消毒以杀灭细菌和病毒,对确保给水安全是必要的。

浑浊度是反映天然水和饮用水的物理性状的一项指标,用以表示水的清澈或浑浊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

臭和味:被污染的水体往往具有不正常的气味,用鼻闻到的称为臭,口尝到的称为味。

水中的嗅与味的来源可能有:水生植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衰亡;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溶解气体硫化氢等;溶解的矿物盐或混入的泥土;工业废水中的各种杂质如石油、酚等;饮用水消毒过程的余氯等。

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气味,例如湖沼水因藻类繁生或有机物产生鱼腥及霉烂气味;浑浊河水常含有泥土的涩味;温泉水常有硫酸味;含溶解氧较多的带甜味;含有机物较多的也常具有甜味;水中含氯化钠带有咸味,含硫酸镁等带有苦味;含硫酸铜带有甜味,而铁高的水带有涩味。

臭和味超标会给人一种嫌恶的感觉。

根据水的臭与味,可以推测水中所含杂质和有害成分,标准是无异臭、异味。

可见物:可见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

主要来源于土壤冲刷、生活及工业垃圾污染。

含铁高的地下水暴露于空气中,水中的二价铁易氧化形成沉淀。

水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水中絮凝物的残留。

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可造成水中大量有色悬浮物的产生。

水中含有肉眼可见物会影响饮用水的外观,表明水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或生物的过多繁殖,标准规定肉眼可见物应为无。

pH值:水中氢离子活度倒数的对数值。

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pH的基于健康的准则值。

当然水中pH越接近血液pH即最好。

但是在人类进化中,从饮用天然水、井水到近一百年来的自来水,pH均在之间,因此只要在这个范围内,人体内都具有强的pH缓冲及调剂能力,标准。

铁:铁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铁是地壳层中第二丰富的金属,自然界中元素铁是罕见的,二价或三价铁离子易与氧和硫的化合物结合而形成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和亚硫酸盐。

铁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天然水。

它以胶粒或可见的颗粒悬浮液体中,也可能与其它矿物或有机物以络合物存在。

地面水中的铁通常以三价铁离子的形式出现,而较易溶解的二价铁可能在脱氧的情况下出现。

当水中含铁量小于每升毫克时,难以察觉其味道,达每升1毫克时便有明显的金属味,超过每升毫克,会使衣服和器皿着色,在每升毫克时色度可大于30度。

铁能促进管网中铁细菌的生长,在管网内壁形成黏性膜,标准限值为每升毫克。

锰:锰是地壳中较为丰富的元素之一,常和铁结合在一起。

高浓度锰有毒性,锰主要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出现颓废、肌张力增加、震颤和智力减退等中毒症状。

但还未达到此水平时根据味道就需对水进行处理了,当锰的质量浓度超过每升毫克,会使饮用水发出令人不快的味道,并使器皿和洗涤的衣服着色,标准限值为每升毫克。

铜:铜是人体中需要的主要微量元素之一,在新陈代谢中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某些酶系统的活化过程。

成年人每天需铜约2毫克,小孩需铜量比成年人高,婴儿缺乏铜会发生营养性贫血。

天然水中含铜量较少,而工业废水的污染可大大增加地面水的含铜量。

铜的毒性小,但过多则对人体有害。

根据现有资料,水中含铜量达每升毫克时,即有明显的金属味;含铜量超过每升1毫克时,可使衣服及白瓷器染成绿色。

根据感官性状的要求,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含铜量不超过每升1毫克。

锌:天然水中的锌含量很少,锌主要来源于工矿废水和镀锌金属管道。

锌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是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

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锌约为每公斤毫克,成年人每天摄取量平均为10~15毫克。

但摄入过多,则会刺激胃肠道和产生恶心,口服1克的硫酸锌可引起严重中毒。

水中含锌每升10毫克时呈现浑浊,每升5毫克有金属涩味。

我国各地水中含锌量一般都很低。

根据感官性状要求,标准规定饮用水中锌含量每升1毫克。

挥发酚类:水中含酚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污染,特别是炼焦和石油工业废水,其中以苯酚为主要成分。

在酚类化合物中能与氯结合形成氯酚臭的,主要是苯酚、甲酚苯、苯二酚等在水质检验中能被蒸馏出和检出的酚类化合物。

挥发酚类有蓄积性,对人体和渔业生产的危害都很大,并且是缓慢而持久的。

苯酚能使细胞蛋白质发生变性和沉淀,小剂量时有类似水杨酸的作用,能刺激呼吸中枢,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其口服致死量约2~15克。

当水体含酚量达每升9~15毫克时,鱼类不能生存。

苯的中毒症状为苯醉、昏睡、刺激眼和呼吸道,而主要危害在神经系统。

酚的中毒表现为胃肠炎、呼吸道病变,会引起血压降低、体温下降、呼吸中枢麻痹。

根据感官性状的要求,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挥发酚类含量不应超过每升毫克。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目前,国产合成洗涤剂以阴离子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为主,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和消除。

人体摄入少量洗涤剂,很少表现有害作用。

但是,当水中浓度为每升毫克时会产生泡沫,超过每升毫克时有异味,进入肠胃后有刺激粘膜的作用,甚至引起腹泻、腹痛,标准限值为每升毫克。

氯化物:几乎所有的水中都存在氯化物。

氯化物常与钠结合,较少与钾、钙、镁结合,氯化物是水中最稳定的组分之一。

它的来源包括天然矿物沉积物、海水入侵、农业或灌溉排水、城市采用氯化物盐类融化冰雪后的径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饮用水中过高氯化物增加铸铁、钢及其它金属管道的腐蚀速度,味觉敏感的人在氯化物低至每升150毫克时就可觉察;当大于每升250毫克时会产生明显的咸味,标准限值为每升250毫克。

硫酸盐:水中硫酸盐主要来自石膏和其它含硫酸盐沉积物的溶解;海水入侵、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在充分嚗气的地面水中氧化及制革、纸张制造中使用硫酸盐或硫酸的工业废水。

在大量摄入硫酸盐后出现的最主要的生理反应是腹泻、脱水和胃肠道紊乱。

人们常把硫酸镁含量超过每升600毫克的水用作导泻剂。

当水中硫酸钙和硫酸镁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每升1000毫克和每升850毫克时,有5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水的味道令人讨厌、不能接受。

硫酸盐同样会对输水系统造成腐蚀,标准限值为每升250毫克。

溶解性总固体:溶解性总固体是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总称。

其主要成分有钙、镁、钠、钾离子和碳酸离子、碳酸氢离子、氯离子、硫酸离子和硝酸离子。

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每升1000毫克时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因为过高的溶解性总固体浓度会造成口味不佳和水管、热水器、热水壶及家用器具的使用寿命减短,因而引发居民的反感。

同样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浓度过低,也会因为过分平淡无味而不受人们欢迎,同时也会对输水管道造成腐蚀,标准限值为每升250毫克?总硬度:硬度主要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硬度分为碳酸盐硬度及非碳酸盐硬度。

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重碳酸盐所形成,也能含有少量的碳酸盐,经过加热煮沸可以沉淀除去,也称为暂时性硬度。

我们平时烧水后,容器中白色的沉淀就是此类碳酸盐。

非碳酸盐硬度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所形成,用加热煮沸的方法不能除去,也称为永久性硬度。

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的总和称总硬度。

水中的钙,镁离子主要来源于土壤和岩石中的钙镁盐类的溶解。

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时,能促进钙、镁的溶解。

各地水源水中的硬度相差很大,最低的可在每升数毫克,最高的可达几千毫克。

一般认为,水中的硬度在维持机体的钙、镁平衡上具有良好作用。

但硬度过高对机体也有不利的影响:人在习惯饮用软水之后,改用硬度过高的水,开始时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

但一般在短时间内即能适应。

硬水在烹调上,钙、镁与蛋白质结合,使肉类和豆类不易煮烂,影响消化吸收率。

硬度过高,不仅消耗肥皂,产生水垢,腐蚀容器设备,也能影响水的味道,甚至影响胃肠功能。

标准限值为每升450毫克。

耗氧量:耗氧量是指水样在规定的氧化剂和氧化条件下的可氧化物质的总量,并以消耗的氧表示。

耗氧量是一个规定条件下的可氧化有机物的相对总量,必须在统一的方法之下才有可比较的意义。

耗氧量是反映饮用水有机污染总体水平的指标。

标准限值为每升3毫克。

氨氮:氨氮以离子态铵和非离子态氨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

两者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和水温。

非离子态氨所占的比例随着水温和pH的升高而急剧增加。

氨氮在一定条件下和氯作用会生成氯氨。

氨氮在一定条件会被转化成对人体毒性较大的亚硝酸盐。

水中氨氮是影响感官水质指标因素之一。

氨氮的浓度与有机物的含量、溶解氧的大小有着相关性,标志着水污染的程度。

氨氮指标可指示排泄物污染。

标准限值为每升毫克。

二、毒理指标氟化物:氟化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氟可以通过水、食物、空气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适量的氟被认为是对人体有益元素,有利于预防龋齿发生,调查资料表明,摄入量过多对人体有害,可致急、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