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发表时间:2014-12-29T11:16:10.24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陈兆军[导读] 桥位勘测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在精度方面能满足桥梁定线放样要求时,应复测用。
放样点不满足时要补充。
陈兆军江苏全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灌云 222200 摘要桥梁是公路建设的重点难点部分,所以对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行车和行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桥梁施工质量应当严格控制,确保桥梁安全。
本文从桥梁的施工技术,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桥面及附属设备,桥梁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等几方面对桥梁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桥梁施工技术质量管理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对外扩张和郊区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必然趋势。
桥梁工程是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只有有利的保障了桥梁工程的质量,才能维持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所以必须加强桥梁施工质量控制。
1、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技术1. 1扩大基础施工1.1.1 测量放样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平整,然后根据设计单位交付的经复测后合格的导线点和水准点,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施工放样。
桥位勘测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在精度方面能满足桥梁定线放样要求时,应复测用。
放样点不满足时要补充。
桥梁的施工控制网,除了用精密测定长度外,还要用它来放样各个桥墩(基)的位置,即定出基础轴线、边线位置及地面标高。
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步的施工作业。
1.1.2 挖基和排水挖基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或少雨季节进行。
施工前按计划投入劳力、材料、机具,根据工程的施工期限、工地环境及地质情况,基坑拟用机械进行开挖,在机械开挖不到的部位由人工突击挖除,及时检验,随时进行基础浇筑。
对埋置深度较大的基础,采取连续作业方法一气呵成。
1. 2基坑开挖方法1)垂直坑壁基坑:对天然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构造均匀、不发生塌滑、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的基土,基础开挖可采用垂直坑壁基坑开挖法。
2)斜坡和阶梯形坑壁基坑:基坑深度在5米以内,土的湿度正常、土层结构均匀。
采用斜坡开挖或按相应斜坡高、宽比值挖成阶梯形坑壁。
3)变坡度坑壁基坑:坑基开挖穿过不同土层时,坑壁边坡可按不同土质采用不同坡度。
当下层为密实粘质土或岩石时,下层可采用垂直坑壁基。
1. 3 基础浇筑中桥墩柱基础钢筋运到现场绑扎,并预埋墩柱身联接钢筋;桥台基础采用 15# 片石混凝土。
混凝土由拌和站供应,混凝土罐车运送,片石混凝土掺配片石在小于25%,混凝土送入模内后,用振捣棒震动密实,浇筑时注意做好石笋以便上下层连接同时片石摆放位置上下左右均相隔 20cm~30cm。
1. 4桥台浇筑桥台浇筑装模采用钢模装模,斜面和转弯处不好装模处用竹胶板配合装模。
浇筑时水平分层,一般浇筑厚度在 30cm内。
混凝土送入模内后,用振捣棒震动密实,保证表面没蜂窝麻面现象。
台帽施工测量放样一定要精确,采用 25#钢筋混凝土浇筑,钢筋在现场绑扎,台帽支座顶面浇筑时控制好横坡度。
1. 5 墩柱浇筑施工前,拉毛基础和墩柱接触面,并把基础预留的连接钢筋和墩柱钢筋笼焊接。
中低墩柱采用预制好的圆形钢模桶一次浇筑成型,模板用吊车安装,模板上口高于混凝土面不少于10cm~15cm,柱模四周用缆风绳对拉,浇筑时用输送泵输或吊车送入模内,浇筑时水平分层,一般浇筑厚度在 30cm 内。
混凝土送入模内后,用振捣棒震动密实,保证表面没蜂窝麻面现象。
混凝土灌注完毕后,顶面砼应高出设计标高 3cm~5cm。
排柱式墩身,各立桩应保持一致。
混凝土强度达到 0.2MPa~0.5MPa 后,方可脱侧模,采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水养护。
1. 6桥墩盖梁浇筑墩柱顶预留钢筋和墩盖梁连接,桥墩盖梁桥浇筑装模采用钢模装模,斜面和转弯处不好装模处用竹胶板配合装模,采用钢管和木头配合搭建脚手架,并搭建工作作业平台,装好底模后便现场绑扎钢筋,再安装侧模。
浇筑时用输送泵输或吊车送入模内,浇筑时水平分层混凝土送入模内后,用振捣棒震动密实,保证表面没蜂窝麻面现象,顶面浇筑时控制好横坡度。
2、上部结构2.1 箱梁(1)首先要审查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支架的稳定性纵模搁栅的强度挠度进行计算,特别是挠度超过允许范围,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形影响外观质量。
(2)检查模板时要重点检查箱梁各重要部位(中级外缘悬臂)的座标值以及标高(含抛高值),以确保外形正确线形顺直。
(3)要检查主筋的根数直径以及布置的位置(正弯矩区域负弯矩区域),特别是钢筋的焊接质量(焊缝长度宽度高度)。
上述要素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务必逐个检查,有问题的要整改,整改后再予复查,绝对不能将不合格的部分放过去。
(4)检查各类预埋件要做到不错不漏。
2.2 预应力空心板梁(1)到预制厂检查时要注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预应力钢筋的排列位置,梁体内各类预埋件的位置以及厂方对控制大梁起拱度的措施。
(2)曲线上的梁,每一片尺寸都不相同,在生产前要进行编号,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编号次序进行。
(3) 在运梁时要控制好大梁悬臂长度。
悬臂过长会改变设计受力而产生裂缝,影响使用质量。
(4)吊装前要检查吊机的性能及设备的安全性,要确保安装时的安全。
3、桥面及附属设备3.1 防撞墙(1)检查模板不仅要检查模内尺寸,而且重点要检查防撞墙内缘到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以确保桥面宽度的线形顺直。
(2) 钢筋绑扎,一般施工单位只重视直径根数,对焊接质量不重视,所以要重点检查防撞钢筋与梁体内主筋的焊接长度以及焊缝宽度和高度。
此外,施工单位对保护层也不够重视,往往造成露筋钢筋锈蚀影响外观质量。
(3)注意检查混凝土的级配及材料过磅称重,以保持色差一致保证外观质量。
(4)混凝土的养护十分重要,特别是温差较大的季节要加强养护(防撞墙极易产生细小的收缩裂缝)。
3.2 伸缩缝伸缩缝的施工质量很重要,不专心施工就会产生跳车现象。
为此:(1)梁缝内的杂物要清理干净以确保梁体能自由伸缩。
(2)型钢安装时,要掌握好安装时的缝宽,型钢的平整度直顺度,以及型钢与预埋筋的焊接质量。
(3)钢纤维混凝土的浇捣一定要做到混凝土面一侧与黑色路面平齐,一侧与型钢平齐,掌握宁低勿高的原则。
4、梁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分析4. 1裂缝的形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点情况:第一,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
第二,在施工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规范,随意性大,单凭经验不按标准规定进行配比操作。
第三,在浇筑灌浆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振捣过猛或不足,使混凝土结构整体不均匀,局部骨料沉塌,混凝土干膜后出现蜂窝、麻面状。
第四,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在水化热自干过程中受到混凝土结构不均衡的预应力制约而形成裂缝。
4. 2桥梁的结构病害问题桥梁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才能承受作用于其上的重力及其他各种附加力;同时,桥梁各部尺寸必须恰当,才能使其承受轴向压力时不会丧失稳定性。
由于材料强度的离散型、作用荷载的随机性,从而导致公路桥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结构病害。
4. 3 局部蜂窝、麻面和气泡现象的出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结果,主要是使混凝土结构大大降低了结构的严密性,其疏松的结构强度几乎降低到最低点,在使用过程中其承受能力极大地减少,并且容易遭受腐蚀而造成重大的损伤,严重地降低了工程的承载力和耐用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施工时,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比,施工工艺差,在操作上不按程序操作,随机性调整时有发生。
第二,在浇筑混凝土后,进行振捣不规范,不均衡,使得振捣不足部位的结构疏松,不密实,在撤膜后容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在振捣过多部位,骨料易下沉,混凝土浆泌于表面,混凝土体中间段(层)砂浆富集,易发生由表及里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
第三,对混凝土模加工的精度不够,或周转次数多,导致局部变形漏洞,接缝不够密封而漏浆,从而使骨料间隙无浆,干硬后形成稀疏状蜂窝现象。
第四,从搅拌到浇筑之间的时间过长,混凝土水灰分发生离析,混凝土结构不密实,在浇筑时不加以振捣或振捣不匀。
5、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施工中建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按”规定,即按设计图纸施工,按操作规范操作,按质量标准检查验收;认真做好工程技术质量交底工作,即对施工方法、质量要求、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措施的相关要求下达各施工班组;加强自检和复检工作,每道工序进行完后首先进行自检,然后监理进行复检,同时质量监督部门还要进行抽检;认真做好工序的交接工作,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并做好交接记录,施工者和检查者都要签字;出现质量事故要坚持“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改进措施不放过;进场原材料必须有出厂证明和合格证,不合格的材料决不得使用;施工原始资料要做到齐全、完整、准确,达到资料汇编与工程完工同步完成;配备一个能对工程材料进行分析的实验室。
试验检测是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实施方案的鉴定、提高工艺技能的监护、确保用于永久性工程的材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诊断证明书,便于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实验室人员由具有多年施工经验和具有试验资质的工程师组成,在施工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试验。
6、结语桥梁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桥梁工程施工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对桥梁工程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通过对问题原因的分析,找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创新技术、提高思想认识等,保障桥梁建设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1]魏青,李伟清.桥梁工程建设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山西建筑,2011(4).[2]陈高峰,范龙卫.高架桥梁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浅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7).[3]王晓东,郑德斋,路虹.城市桥梁施工质量控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