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原则及翻译策略———以南宁市公示语英译为例赵伟飞※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对外宣传和对外交流合作显得日益频繁。
以广西来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永久落户南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的批准实施以及广西同时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沿边开放政策等优惠政策,广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片热土,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客商和友人前来投资或观光,使之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东盟国家的多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加强。
而作为中国—东盟合作前沿地带的南宁市将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
城市中的双语公示语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信息交流媒介,在对外交流中东南亚纵横AROUND SOUTHEAST ASIA 2010.5摘要:公示语是公开面对公众的标识语、提示语、指示语、警示语的统称。
它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实用性文体,其目的在于把各种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公众,以实现其相应的应用示意功能。
翻译公示语是为了用目的语有效地传递源语信息,使公示语译文实现与源语同样的功能和目的。
因此,公示语翻译是否规范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译文能否准确地传递源语信息、是否会影响对外交流、甚至是否会影响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
本文以南宁市公示语英译为例,探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对公示语英译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公示语翻译策略。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原则翻译策略目的论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Taking Bilingual Public Signs in Nanning for ExampleZhao WeifeiAbstract :Public sign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igns ofindication ,reminder ,instructions and warning in public.It is a practical type of writing ,aiming at conveying useful and necessary information to public thus to fulfill its rela -tive function (s .Translating public signs is the practice of conveying the information embodied in the source text for the purpose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exerts the same function as the source text.It is important to translate public signs appropriately ,for it has a bearing on whether the translated text can convey the information accurately ,whether it would interfere with communication with foreign people and whether it would impair the image of a city and even a country.Taking bilingual public signs in Nanning for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guid -ance of Skopos Theory in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and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public signs.Key words :Public sign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Skopos Theory116起重要作用。
因此,公示语翻译是否规范显得十分重要,它关系到译文能否准确地传达源语信息,实现其应有的应用示意功能、是否会影响对外交流,甚至是否会影响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
对公示语的翻译研究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以南宁市公示语英译为例,探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对公示语英译的理论指导意义以及公示语翻译策略。
二、公示语公示语是公开面向公众的标识语、提示语、指示语、警示语的统称,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实用性文体。
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媒介,其应用广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街头的路牌、路标、商店招牌、广告语、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
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等应用示意功能①,目的在于把各种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公众。
指示性公示语向公众提供一种信息,告诉公众“这是什么”,如“国际出发(International Depar-ture”,“问询处(Information”,“(邮政特快专递(EMS”,等等。
提示性公示语向公众提醒一个事实或现象,如“推/拉(Push/Pull”,“小心碰头(Mind Your Head”,等等。
限制性公示语通常以相对委婉但明确的语气向公众提出要求,含有限制、约束对方之意,如“靠右行驶(Keep Right”,“请勿用手触摸(Hands Off”,等等。
强制性公示语语气强硬,它“强制”公众采取其所示的行动,如“禁止吸烟(No Smoking”,“不准泊车(No Parking”,等等。
此外,汉语公示语还有呼唤功能,这种公示语向公众发出一种呼吁(英语中很少有这类公示语,如“南宁是我家,清洁靠大家(Keep the City Clean”。
公示语的语言特点是简洁,让受众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明白一个信息。
有时配以图文,使其更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三、目的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弗米尔(Han J.Vermeer和赖斯(Katherina Reiss创立。
目的论的理论“规则”是:“(1译文由其目的决定。
(2译文在目的文化和目的语言中提供信息,而这些信息与原语文化和原语相关。
(3译文提供的信息不可逆转。
(4译文必须语内连贯。
(5译文必须语际连贯。
(6上述五项规则按等级排列,目的规则处于支配地位”②。
目的规则是指翻译应能在译语情景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语内连贯(连贯规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与译语接受者的交际情景一致,能够让译语接受者理解。
语际连贯(忠实规则指译文不违背原文,译文和原文存在某种关系,即忠实于原文。
这三条规则的关系是:目的规则是首要规则,忠实规则服从于连贯规则,而这两者又都服从于目的规则。
目的论将“行为理论”引入翻译理论中,认为翻译是一种行动,而任何行动都有其目的。
弗米尔认为,“在翻译这个领域里,我们可以区分三种可能的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要目的(比如为了‘谋生’,在译文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如‘给读者以启迪’,以及运用某种特殊翻译策略或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源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直译的方法’”③,认为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④。
目的论强调翻译中的目的因素,其基本思想适合指导公示语翻译。
四、公示语的翻译原则及翻译策略(一公示语的翻译原则公示语是一种面向大众的信息交流媒介,具有各种应用示意功能。
翻译公示语是为了用目的语有效地传递公示语原文所载信息,使公示语在译语中实现其应有的目的和功能。
因此,公示语译文的目的和功能与源语的目的和功能是一致的。
目的论对于公示语翻译的启示是:翻译公示语时,译者不一定①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中国翻译》2005年第6期,第38页。
②Munday,Jeremy.IntroducingTranslation Studies.Lon-don:Routledge,2001,pp.79.③Nord,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pp.27~28.④张美芳、钱宏:《翻译研究领域的“功能”概念》,《中国翻译》2007年第3期,第14页。
117要实现文本之间的对等,但是必须注重公示语原文的目的和功能,保证译文与源语在目的和功能方面的对应。
因此,翻译公示语时,可遵循目的论的理论规则,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翻译。
(二公示语的翻译策略目的论强调目的文本的功能和目的,认为译文的本质“首先是由目的或任务决定的(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its skopos or commission”①,而“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选择适当翻译方法的首要因素”②。
赖斯和弗米尔依照德国语言学家卡尔·布勒(Karl Bühler提出的“语言三功能说”把源语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和感染型文本(operative text③。
国内学者依据文本类型及公示语的功能和特点将公示语分为信息型、表达型、感染型和复合型几种。
1.信息型公示语的翻译按照目的论翻译文本说,信息型文本以内容为重,主要作用是交流信息、知识和观点。
传递信息的手段是逻辑或指称意义。
因此,翻译信息型文本时,译文应当传递原文的全部指称(referential及概念(conceptual内容,可采用语意翻译法(semantic translation。
语意翻译法是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两种主要的翻译模式之一,是指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将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再现出来④,翻译时注重原文的内容和作者的原意。
译例1:“棉色家纺”原译文:Colour of Cotton Home Textile这是南宁市街头上的一个商店招牌,其目的是向公众传达“本店售卖棉质的花色家纺”的信息。
原译文没有遵循译入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违反了目的论的连贯规则。
如果译入语读者在自己的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范围内理解该译文,则其意为“棉质家纺的颜色”。
显然,该译文无法准确地传达源语信息,致使该公示语无法在译语中实现其指示功能。